楊凱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門具備較高的難度和較大的挑戰(zhàn)性的學科。高中物理是高中學習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學習內(nèi)容中的一項重點工程,是高考考察的一個重要部分。物理學習需要一定的理科素養(yǎng)和邏輯思維,對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具備了較高的要求。物理具有它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作為一門理科課程,說起物理,最基本的、最容易讓人想到聯(lián)系到的就是做物理題、挖掘物理題庫了。而要想學習好物理,提高高中物理成績,就要采用科學正確的學習策略和方法。那么這就避免不了題海戰(zhàn)術(shù),物理學習就需要去練習大量的題目,見識題型。解題是需要技巧的,尤其是要有解題思路。所以,對高中物理的解題思路進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guān)鍵詞:高中物理;解題思路;技巧
在高考物理中,力學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而且是高考必考的題型,因此,解決力學難題是物理高考拿高分的關(guān)鍵所在。當然,對物理這門及其抽象而且難度較大的學科而言,僅僅記住一些公式和概念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對同學們來說,我們應該通過一定的習題訓練,掌握必要的解決技巧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整體法被認為是解決力學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本人認為有必要介紹整體法的應用。
一、整體法介紹
在高中的學習階段,很多理科同學都會覺得物理的整個學習過程都很枯燥,甚至有的同學直接放棄了物理的學習。在我們最初接觸到高中物理時,所學的知識就是力學板塊。然而,力學雖然是第一章的內(nèi)容,但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整體法,作為解決高中力學問題的常用方法之一,它的核心思想是將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然后對這個整體進行受力分析,只研究整體的受力情況,不考慮幾個物體內(nèi)部的受力(主要是摩擦力),這樣就可以極大地簡化受力分析。在高中的力學學習過程中,應用整體法能夠解決很多章節(jié)的問題,包括力學受力分析、動力學問題和動量等。因此,本人認為整體法是解決高中物理難題的一個重要方法,因而有必要進行介紹,旨在為更多的同學提供借鑒。
二、受力分析過程介紹
目前,隨著高考物理難度的不斷提高,即使是力學板塊,一般涉及到的題型都是物體處于運動狀態(tài),幾個物體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然而,有些力是否存在,需要同學們進一步分析,僅僅是受力分析過程,都給很多同學造成了困擾。在解決這種類型的力學問題時,我們要嚴格按照解決步驟進行:第一,按照順序?qū)ξ矬w進行受力分析。我們接觸到最多的力包括重力、彈力和摩擦力。重力是物體受到地球引力而產(chǎn)生的,這個相對比較好分析;而摩擦力需要彈力才能產(chǎn)生,同時摩擦力又分為靜摩擦力和動摩擦力兩種,所以一般先考慮彈力,最后再分析摩擦力;第二,確定受力的數(shù)量和方向。學過物理的學生都應該知道,力是一個矢量,即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對于重力來說,它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因而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唯一的。對于彈力來說,產(chǎn)生彈力的首要條件是物體之間的接觸,但是兩個物體接觸不一定產(chǎn)生彈力,這就要求學生從物體接觸后產(chǎn)生的形變和角度進行分析,受力方向一般指向物體。對于摩擦力來說,分為靜摩擦力和動摩擦力,而且并不是兩個物體接觸后就產(chǎn)生摩擦力那么簡單。產(chǎn)生摩擦力的條件比較苛刻,一是兩個物體表面是粗糙的;二是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要有彈力;三是兩個物體處于相對運動或者有相對運動的趨勢;四是兩個物體必須有接觸。因此,雖然受力過程介紹起來如此復雜,但是只有同學們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對所有的力逐一進行分析,問題的解答方法就很清楚了。
三、整體法在受力分析中的應用
我們接下來以一個力學例子介紹整體法在力學受力分析中的應用。例如:如圖1所示,質(zhì)量mB=20kg的木板B放在水平的地面上,質(zhì)量mA=10kg的木箱放在B上,一根輕繩栓在A上(輕繩的質(zhì)量不計),輕繩與水平地面的夾角θ=37o。已知,木箱A與木板B之間的動摩擦系數(shù)μ1=0.6,現(xiàn)要求用水平方向的力F=100N將B從A勻速向右拉,求木板B與地面的摩擦系數(shù)μ2的大小[1]?
通過審題,要求將B從A的下面勻速抽出,說明B所受的合力為零。
解題過程如下:單獨對A受力分析,,如甲圖,得:
如果題目改變一下,即若要求將木板B從木箱A的下面以某一加速度a勻加速抽出,試問,還能對A、B進行整體受力分析嗎?
答案是不能,因為將B勻加速抽出時,A與B所處的狀態(tài)將不同,A依然處于平衡狀態(tài)。
對這個題目的解答過程進行分析:第一,在分析多個物體之間的受力情況時,一般結(jié)合整體法和隔離法進行分析;第二,在對多個物體進行整體受力分析時,首先應該明確這幾個物體是否處于相同的狀態(tài);第三,當某個物體的受力分析比較困難時,可以先分析另外一個簡單物體的受力,再結(jié)合牛頓第三定律來分析該物體的受力情況。
總結(jié):
高中物理的學習任務重、學習內(nèi)容復雜、解題難度大,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計算能力都具備很高的要求,對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要想提高高中物理成績,提高解題能力,要求學生提高高中物理解題的效率。而這一點與解題思路是無法分開的。在解題過程中,理清頭緒,明確解題思路,進而再開始著手解題,能夠有效地促成學生的物理解題。所以,高中物理的解題思路分析應該成為一個學習方向和教學研究目標,是一個重要的學術(shù)探討課題。
參考文獻:
【1】,孫國華,《高中物理理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科普童話,2014年10其
【2】,劉剛,《提升高中生物理解題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4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