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齋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也開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對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德育素養(yǎng),有著較強的德育教育優(yōu)勢。因此,教師就要做好挖掘與研究工作,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德育;滲透分析
前言
對于小學生來說,就要堅持從道德品質上來進行培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以此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促進學生實現(xiàn)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德育素材,所以教師就要幫助學生了解好語文知識,提高學習的效果。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
從教育心理學上來說,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著,同時也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塑造者。就目前的小學生來說,往往置身于利益主體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中,所以也受到了多種多樣的考驗。因此,對于教師來說,自身的道德行為直接關系到了學生一生的健康發(fā)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堅持從教育發(fā)展的角度上出發(fā),做好模范帶頭作用,同時還要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yǎng),這樣才能更好的對學生產生出影響。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對學生產生出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滿足發(fā)展的需求。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德育教育的融入工作
只有對教師產生出信任感,才能相信教師的講述,受到教育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以此來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等方面產生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堅持從“以生為本”的角度上入手,真正的關心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保證師生關系上的和諧性。只有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出興趣。對于教師來說,也要具備充足的耐心與愛心,保證教學的針對性與準確性,主動關心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產生出濃郁的求知欲,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價值取向。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直是嚴肅的,那么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還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出抵觸的心理,這樣也就難以實現(xiàn)德育教育了。
三、找出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與其他學科一樣,在語文教材中也存在著極為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堅持從教材上入手,結合這一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分析教材,同時還要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找出其中存在的德育教育資源。通過從語文教學的層面上入手,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好豐富的語文知識。所以對于教師來說,也要及時向學生傳遞基本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借助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如學生在學習《給予是快樂的》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動文章中的語言材料上入手,感受到給予所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可以讓學生主動闡述自己的看法,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愛。
四、創(chuàng)建相應的教學情境
對于語文來說,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藝術形象化特點。其不僅有著簡單的說教功能,同時也可以借助具體的形象展現(xiàn)出來。因此,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語文教學就要堅持從德育教育的角度上入手,掌握其中的重點。通過研究可以看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堅持從語文教材的功能上入手,為學生創(chuàng)建出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還要做好德育教育的融入工作,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學生在學習《長城》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建出導游介紹長城的情境,讓學生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來鼓勵學生擔當導游,向其他同學介紹長城。在有效師生合作的影響下,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出相應的圖片與視頻等,以此來充實語文教學。在教學情境的影響下,可以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深入的掌握我國的文化遺產。通過開展情境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出學生的愛國情操。所以教師就要做好美育與德育教育的結合工作,陶冶學生的情操與藝術修養(yǎng),啟發(fā)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滿足未來的發(fā)展需求。
五、在欣賞語文作品時滲透德育知識
對于語文中的德育來說,可以與藝術中的美感融合在一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語文欣賞課,以此來實現(xiàn)德育的滲透。借助語文作品,引導學生進入到美的意境中,從而受到美的影響,產生出相應的情感。在欣賞過程中教師還要找準德育的契機,以此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與情操。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語文教學有著極為濃郁的德育內容。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堅持從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上出發(fā),做好滲透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陶冶學生的情操與藝術修養(yǎng),實現(xiàn)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玉香.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03):187-188
[2]朱艷.教書育人,潤物無聲——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2(43):41-42
[3]祿恒清.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4):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