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張美
語文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一門重要課程,但是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為此在最新推行的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提出了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對此在本文中筆者將就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策略提出以下建議。
一、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就顯得至為重要,具體而言這種重要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二個方面,首先是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從而內化學生學習動機。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入手,無疑是有助于教學效果提升的。其次是有利于增強課堂互動,加快師生交流。以往的語文教學是一種單向的知識輸出方式,師生情感淡漠,不利于學生的語文成長,而在游戲化的語文教學中,為師生之間增添了很多的互動機會,師生關系更為融洽,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親其道、信其師的過程中,從對教師的情感過渡為對學科的喜愛,這可以讓學生更為主動地去進行學習。
二、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策略
1.游戲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初就采用游戲引入的方式,就會把學生的精力與注意力更好的轉移到課堂,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課堂引入游戲要簡潔鮮明,以激趣為目的,不要為了游戲而游戲,這樣反而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在這里筆者舉這樣的一個例子,如在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節(jié)課程時,本篇文章屬于科普性文章,在理解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困難,為此教師就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初,與學生進行一個這樣的游戲互動,如讓一名學生把眼睛蒙上,然后在班級之中掛上幾個鈴鐺,看學生能否在鈴鐺不響的情況下通過障礙,在幾次游戲實驗中,都以失敗告終,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就會明白自身是靠視覺辨別方位的,蒙上眼睛無法前行,然后教師以此出發(fā),告訴學生蝙蝠蒙上眼睛,卻可以完全通過鈴鐺障礙,這時學生一定會感到好奇,想要知道蝙蝠是怎么做到的,通過課文學習,學生會發(fā)現(xiàn)蝙蝠是靠耳朵與嘴巴辨別方向的,而人類也正是利用了這一原理發(fā)明了雷達。通過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在游戲引入下,不但起到了激趣的作用,還加快了學生的知識理解,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
2.游戲競賽,調動學習熱情。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游戲教學不但具有趣味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競爭性,并且這種競爭趣味更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展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如在進行識字教學時,識字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因此識字是低年級語文的教學重點,但是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是采用一種教師教,學生跟著讀的教學方式,這樣的識字教學十分枯燥乏味,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但采用游戲教學卻大為不同。如在學習《菜園里》這篇識字教學文章時,教師就可以與學生進行一個這樣的競賽游戲,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一些蔬菜卡片,如白菜、西紅柿、黃瓜、辣椒、茄子等等,學生將相應的生字填寫到卡片上,那么學生就可以將這個蔬菜卡收入囊中,最后誰收集的蔬菜卡最多,誰就是當天的識字之星,這樣的游戲競賽教學方式,無疑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生字學習熱情,從外部的學習動機轉化為內在的學習動力,加快漢字記憶掌握。
3.游戲穿插,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情況以及學生學習狀況,穿插教學游戲,是有助于教學效果提升的。如在進行《美麗的丹頂鶴》這節(jié)課程教學中,在教學中途,教師突然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有所下降,進入了學習疲憊階段,這時教師就可以與學生進行一個這樣的互動游戲,如讓學生放下手中的書本,準備一張紙,帶領學生折疊出一個丹頂鶴,在這個游戲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再一次轉移到課堂之中,同時還會借助紙鶴的想象,加深對課文之中丹頂鶴的外貌描寫理解,這有效的強化了教學效果,相信在這個過程在中學生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從而實現(xiàn)創(chuàng)造力方面的提升,這絕對是語文課堂教學最大的收獲。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游戲的教學方式,符合學生成長規(guī)律,同時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是一種可行的教學方式,因此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游戲化策略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王芳,山東淄博市淄川區(qū)龍泉鎮(zhèn)實驗小學教師;張美,山東淄博市淄川區(qū)龍泉鎮(zhèn)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