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與重點,承擔著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任,深受廣大師生的關注。寫作素材的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基礎,高中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寫作基礎,但是在實際寫作中由于素材積累不足,創(chuàng)作的內容相對空洞,可讀性不強。這就需要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來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形成強烈的素材積累意識,能夠在寫作中恰當運用精美的語言,準確表達思想情感,寫作出高質量的作文,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當前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方面。通常高中生寫作的文章大多千篇一律,不僅沒有自己的特色,甚至嚴重偏離主題,很少出現(xiàn)才華橫溢、文采飛揚、有特色、有個性的作文;同時部分學生在作文中詞不達意、無病呻吟、內容相對空泛,大多敷衍了事,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學生缺乏寫作素材的積累,文化積淀薄且生活體驗少。二是教師方面。①讀寫脫節(jié)。高中寫作應做好讀寫結合,對每個單元的讀寫對應點進行準確把握,通過仿照段落或句式等方式指導學生在讀中學寫,通過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相互滲透來增強教學效果??梢哉f,仿寫是學習寫作的重要方法之一。②寫作太少。高中生的作文數(shù)量較少,一個學期基本只有五至六篇大作文,甚至有些班級一學期只寫兩至三次作文,致使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不高,缺乏豐富的寫作經驗。③讀的太薄。通常學生的閱讀量較少或對文章理解不夠深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過多圍繞文章內容來進行閱讀指導,指導閱讀的深度不夠等,這些都會導致學生閱讀基礎薄弱,繼而影響學生的寫作。一般閱讀可以讓學生在讀中學寫,有利于鞏固字詞、積累優(yōu)秀的詞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感,幫助學生準確掌握表達方式。④要求過高。以優(yōu)秀作文為例,將學生的習作和作家的創(chuàng)作混為一談,學生的習作僅僅屬于練筆作業(yè),而作家的寫作則承載時代精神,兩者具有本質性的區(qū)別。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從學生日常生活需要出發(fā),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文從字順、明確具體地表達意思,不能用作家的標準來評價學生的習作。
二、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寫作素材積累的重要性
寫作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寫作素材的積累是高中語文寫作的前提與基礎,只有具備豐富的寫作素材,才能寫出文采飛揚與才華橫溢的文章,取得良好的成績。學生通過積累寫作素材,不僅可以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增強自身的審美興趣及閱讀興趣,還能提高理解能力與寫作水平,為整體語文素質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寫作素材的積累重在平時,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高度重視課下與課上的結合,鼓勵學生善于觀察和體驗生活,引導學生要時刻關注寫作素材,不能只在平常的教學和學習活動中一以貫之,否則難以達到理想的寫作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一般情況下,寫作素材具有不系統(tǒng)性、零碎性和寬泛性的特征,是作者結合生活實際而收集形成的材料;而寫作需要從生活出發(fā),并不是原樣照搬生活,因此積累寫作素材顯得尤為重要。當然寫作素材十分豐富,這是因為閱讀無窮無盡、生活多姿多彩,寫作素材的積累需要選擇、欣賞和鑒別,而高中生的精力和時間相對有限,因此必須要善于選擇與鑒別素材,繼而積累到有用而豐富的寫作素材,提高寫作水平。
三、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寫作素材的積累策略
(一)加強閱讀積累
閱讀是寫作的前提,但是有些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存在“輕課外、重課內”的情況,寫作教學和課文教學相脫節(jié),導致學生知識面窄、閱讀量小,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要想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要讓學生多背、多讀、多感,改變以往的思想觀念,讓學生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引導學生用腦去記、用心去品,要求學生及時摘錄平時閱讀中的優(yōu)美句段篇章。同時教師在寫作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指導學生適當放寬視野,由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閱讀優(yōu)秀經典的文學作品,如《紅樓夢》《名人傳》《飄》等,汲取人類文明的精華部分,提高文學素養(yǎng)。此外,教師可以科學安排閱讀課,鼓勵學生借助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摘錄精美的語句,豐富寫作素材,擴大自身的知識面;或者是引導學生有選擇性背誦積累課本上的精華,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為寫作提供素材,使文章論之有據、言之有理。
(二)善于化用材料關鍵語句,延展材料內涵
有些寫作素材的事例多是具有完整詳細敘事的中長篇故事,高中生可以適當化用這樣的事例,嘗試提取能體現(xiàn)習作中主題、概括事例內容大意的關鍵語句,并通過改寫來化用于習作中。以《出格》這一作文為例,學生可以選用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出格”的愛情故事來闡明“出格就是與眾不同、超過一般”的觀念。由于該故事綿長曲折,不可能用簡短的一句話進行概括,因此學生可以嘗試改寫其中能夠體現(xiàn)習作主題的關鍵性語句,繼而保證寫作素材的合理應用。如將“文君年輕美貌,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當時文君在家守寡”這一語句改寫為“卓文君,未嫁新寡,艷冠四方”。不僅可以簡要交代兩人的愛情故事,還能表現(xiàn)出兩人愛情的“出格”。當然學生對寫作素材加以化用時,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促進學生習作語言“文采”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從長篇幅的寫作素材中準確概括內容,不僅可以避免寫作中照抄實例的情況,還能更好地服務于習作中心觀點,強化習作文采,提高語言表達的層次。
另外,學生對寫作素材加以化用時,可以結合素材的主題內涵進行適當化用,當然這就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表達能力,如改寫、篩選、概括等,具有一定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延伸拓展能力、內涵挖掘能力等。如在寫關于“愛國”主題的作文時,學生可以結合“昭君出塞”這一事例,將其作為寫作素材,然后充分挖掘素材內涵,延伸拓展素材主題。如《西京雜記》中記載了王昭君的不幸,并將其不幸歸結于畫工身上,這種思想內涵可用于個人不得志的相關主體中;又如詩人王思廉在其詩歌《昭君出塞圖》中,從不同角度來延展了“昭君出塞”的思想內涵,認為國家民族的衰弱致使很多婦女成為犧牲品,將主題上升為民族危亡的高度,使王昭君的悲劇更具歷史意義。
(三)引導學生勤于思考、感悟生活
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現(xiàn)實,表達出真實的情感。如果學生頭腦中擁有豐富的色彩,寫文章就能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接觸自然和社會,善于觀察和感受身邊的人與事,用大腦思考、用心體會、用耳聆聽,使學生能夠有效捕捉素材,開發(fā)寫作的源泉。同時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幫助學生運用生活資源,利用電視網絡等開拓生活空間、了解社會。當前有些高中生認為只有寫出轟轟烈烈的事才有意義,沒有必要寫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因此在實際寫作中產生“無米下鍋”的感覺。其實學生的生活多姿多彩,家庭、學校和社會等都有其生活,只有認真觀察周圍的事物,則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也可以成為很好的寫作素材。首先,“處處留心皆學問”??措娨暫妥x報紙也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方式,如時事熱點、影視臺詞、廣告語等,學生可以通過搜集整理來恰當運用到作文中。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思考和感悟生活,將生活當做提供寫作素材的源泉,對生活內涵進行深入體會,從中受到啟發(fā)和熏陶,獲得豐富有用的寫作材料。其次,“于細微處見精神”。通常在大的背景下來透視小事,可以體現(xiàn)文章的深意,如班上大部分同學愛喝飲料,將空瓶到處亂扔,其中某位同學提議收集這些空瓶再賣掉,所賣的錢作為班費。這雖然是一件極為細小的事情,但是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節(jié)約、環(huán)保等角度來寫作,從而通過生活小事來反映社會問題,文章耐人尋味、警策有力。
寫作素材的積累是寫出好作文的前提與基礎,教師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應該立足實際,讓學生了解素材積累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加強閱讀積累,善于化用材料關鍵語句,延展材料內涵,引導學生勤于思考、感悟生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克服對寫作的恐懼心理,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形成系統(tǒng)完善的素材庫,提高寫作水平和語文素養(yǎng),寫出高水準的作文。
卞紅泰,江蘇常州市新橋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