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祁
【摘要】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最絢麗的篇章,它們朗朗上口、字字珠璣、意境優(yōu)美。在教學中,筆者常引導學生走“三步”,去領略和探究古典詩詞的美。
【關鍵詞】古典詩詞;“三步”;學生;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最絢麗的篇章,它們朗朗上口、字字珠璣、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去品味它們的語言美,領略它們的意境美,并從中學習到詩詞作者的人格美,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完成的任務。
在教學中,筆者常引導學生通過以下“三步”,去領略和探究古典詩詞的美。
第一步:反復誦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惫诺湓娫~的誦讀至關重要。教師應要求學生反復誦讀:首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最后讀出感情。教師也可將朗讀穿插在對詩詞的理解中。比如分析完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后,就將學生分為兩組:第一組朗讀表現詩人離愁別緒的“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第二組朗讀移情于物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通過這種朗讀方式,學生不僅理解了全詩的層次結構,而且更深地領悟到了詩人的情懷。
又如學習了杜甫的《望岳》后,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填空的方式讀出相關詩句:“本詩是以‘望字為線索貫穿全詩,詩人遠望泰山的詩句是 ;詩人近觀泰山的詩句是 ;詩人細看泰山的詩句是 ;詩人想象中登上泰山絕頂俯視眾山的詩句是 ?!睂W生在朗讀中對詩人“望”岳的視角又回顧了一遍,對詩理解更透徹了,感情也就能讀得更加飽滿充沛。
第二步:品詩意,入詩境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詩眼”巧引導?!霸娧邸笔侨姷年P鍵。“詩眼”既得,便勢如破竹,境界全出。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表面上是一首描繪洞庭湖煙波浩渺、氣勢磅礴、水天一色獨特景象的風景詩,而如果想讓學生理解詩人借此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抓住其中的詩眼“欲濟”,“欲濟”就是想做官。抓住了詩眼,全詩的主旨也就呼之欲出,全詩的意境也就豁然開朗了。陶淵明《飲酒》的詩眼是“心遠”,崔顥《黃鶴樓》的詩眼是“空”字。白居易《觀刈麥》的詩眼是“愧”字, 學生若能悟得詩眼,讀詩自然會有云開月明之感。
此外,教師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風景的再創(chuàng)造,去感受古典詩詞的圖畫美和意境美。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等。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配上畫面,輔以音樂,教學之后再讓學生把它們改成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
而對于情節(jié)性強的詩歌,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把它們編排成小話劇,在語文活動課上進行表演,以此來步入詩境。如白居易的《觀刈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樂府詩《木蘭詩》等。
有時就詩論詩,還是不夠的,還需旁征博引妙開拓。如在講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時,可啟發(fā)學生背誦出明代夏完淳的“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別云間》),再帶領學生齊讀近代吉鴻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就義詩》),學生胸中很快就能涌起中華英烈們?yōu)榱嗣褡宕罅x而視死如歸氣貫長虹的慷慨情懷。
第三步:仿寫與創(chuàng)作
學生在鑒賞古典詩詞的過程中受到美的感染,有時會出現創(chuàng)作的沖動,這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去嘗試。學生由藝術鑒賞到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學生知識增加、能力提升的過程,也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審美活動。創(chuàng)作可以先從仿寫入手。詩仙李白推崇崔顥的《黃鶴樓》,就仿此詩作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當然,我們要求學生像李白一樣寫出可與原作媲美的詩篇是不現實的,但也可以用這個故事啟發(fā)學生去踏歌而行覓古韻。我曾指導學生仿寫白居易的《憶江南》,有學生寫《憶北國》:“北國好,風景舊曾識。雁過香山紅葉飄,冬來雪花大如席。能不憶北國?”還有學生寫《憶蒙古》:“蒙古美,大風吹浩蕩。健兒挽弓馬上飛,草原起伏云飄揚。美景勝天堂?!彪m然學生這些仿寫的詩詞還很稚嫩,有明顯的斧鑿痕跡,經不起仔細推敲,但是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明顯提高了對古典詩詞的喜愛程度,也更深地領略和探究到了古典詩詞的美。仿寫這么有用有效,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謝軍.反復誦讀,讓學生感知古典詩詞之美[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10).
[2]胡昊天.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J].新西部(理論版),2014(19).
[3]楊立英.淺析古典詩詞的形美和音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5).
[4]葉方石.淺談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J].文學界(理論版),2012(5).
[5]張晶,陶文鵬.中國古典詩詞的神秘之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
[6]賈曉春.淺論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