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塵?和庭芳?陸小嬌
摘 要:親子關系即父母與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長期以來,我國法律對如何確定親子關系并未有明確規(guī)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始有涉及,該法條填補了我國親子關系訴訟方面的空白,但在具體適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針對親子鑒定在親子關系推定適用中存在的問題,著眼親子鑒定應遵循的原則,使親子鑒定更好地適用于親子關系推定規(guī)則。
關鍵詞:親子關系;親子鑒定;親子關系推定
資金來源:本論文由2016年福建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610394075
1 案例導入——親子鑒定在親子關系推定適用中存在的問題
原告李某與被告王某于2001年9月相識相戀,2006年李某懷孕并于2007年3月生下孩子,在此期間王某及其家人與李某多次發(fā)生糾紛。2011年李某以王某為孩子的親生父親為由訴至法院,并提供租賃協(xié)議、居委會證明、郵件、照片等證明其與王某曾有親密關系的證據(jù),要求王某每月支付撫養(yǎng)費2000元。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李某提供的上述證據(jù)僅能證明其與王某曾存有親密關系,但不足以證明孩子與王某間存在親子關系,本著“誰主張,誰舉證”原則,李某應當提供充足證據(jù)證實孩子與王某間的關系,現(xiàn)李某未能舉證證明在受孕期間其與王某存在同居關系或兩性關系。據(jù)此,一審判決駁回李某的訴訟請求。
李某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依法改判。其理由為,現(xiàn)有的證據(jù)能夠表明雙方曾有過密切關系,且在李某懷孕期間,王某及其家人曾要求其墮胎,雙方就此多次產生矛盾,李某對上述事實提供相應證據(jù),視為已初步完成其應承擔的舉證責任,王某理應承擔反駁李某訴訟請求的舉證責任,但王某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視為放棄自己的抗辯權利并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1]。由此二審推定認定孩子和王某之間存在的親子關系。
本案的爭論焦點在于王某和孩子之間是否存在親子關系。一審法院認為證據(jù)不足,二審法院則認為證據(jù)充足,并依據(jù)我國《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二條中的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未提供必要證據(jù)且拒絕鑒定的從而推定另一方主張成立。筆者認為,判斷親子關系存在與否的最有效證據(jù)是親子鑒定結論。被告王某在一審、二審期間均未到庭應訴,從而無法進行親子鑒定,加上法院對“必要證據(jù)”的認定不同,因此出現(xiàn)同案不同判的現(xiàn)象,不利于親子關系糾紛的解決。為減少此類問題的發(fā)生,適應社會經濟新變化,應盡快完善相關法律使親子鑒定更好適用親子鑒定推定規(guī)則。
2 關于完善親子關系推定適用規(guī)則的建議
(一)親子鑒定應遵循的原則
1.當事人自愿原則。最高院《關于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是否采用人類白細胞抗原作親子鑒定問題的批復》中,對于何為必須作親子鑒定的情況沒有詳細說明,這說明必須作親子鑒定的標準成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內容,且不說該批復沒有相關規(guī)定可以制衡法官的自由裁量,其對必須做親子鑒定的情況并未涉及,因此可操作性不強,但要肯定的一點在于其充分尊重當事人的個人意愿。在民事案件中,雙方當事人的地位平等,親子鑒定程序的啟動應取得相關主體( 被鑒定人或其監(jiān)護人) 的同意,如果相關主體不同意,則不能強制啟動親子鑒定程序,但不同意一定要有正當理由。
2.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則[2]。訴訟期間雙方當事人關注的焦點往往在于法院如何判決,子女是否為親生。卻往往不傾聽子女的意見,而子女其實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當前,“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已成為各國處理親子法律關系的最高指導,如美國最高院從“子女最佳利益出發(fā)”規(guī)定若子女不愿知悉生父,或知悉生父并不符合子女最佳利益的情況下,則采用衡平法原理,在法律上仍然維持該婚生子女的地位;《法國民法典》則有規(guī)定尊重子女利益、聽從子女意見的條文等。筆者認為,在適用親子鑒定確定親子關系時,一定要顧及子女的感受,尤其是要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因為未成年子女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不夠成熟,而親子鑒定關乎個人隱私,未成年子女往往比其他人更易受到傷害,更需要國家的關注和保護,因此立法更應當注重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3.啟動的必要性與正當性原則[3]。啟動的必要性,是指親子鑒定成為獲取相關案件關鍵性證據(jù)的必要途徑時,就可以啟動親子鑒定程序。親子鑒定程序的啟動申請人必須向法院提交必要的證據(jù)予以證明,并且對方沒有必要證據(jù)可將其推翻。此外,如果法官有其他間接證據(jù),即使不能推翻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也沒有必要進行親子鑒定。啟動的正當性是指親子鑒定必須立足于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保護、更好的歸宿及更好的利益為目的。親子鑒定的申請應當側重于對未成年的保護,如不具有正當性,法院不應準許此類的親子鑒定,這與筆者所提出的“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是相呼應的。而啟動的正當性也可以體現(xiàn)在嚴格依照法定程序,即整個親子鑒定過程應當符合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違背法律相關規(guī)定的親子鑒定結果應當視為無效。
(二)在立法層面規(guī)范親子鑒定在親子關系推定規(guī)則中的適用
1.建立問責懲戒制度,明確親子鑒定失誤責任歸屬及相應懲罰。由于我國目前的鑒定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在親子鑒定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雙方都同意親子鑒定的情況下,親子鑒定的結果因故意或者重大失誤出現(xiàn)錯誤時,鑒定人員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及懲罰(責任與懲罰必須有法可依)。如當事人一方惡意串通醫(yī)生、司法工作人員等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的,應當認定該親子鑒定過程不符合法律相關規(guī)定,故結果無效,在必要時,情節(jié)較輕予以口頭警告,情節(jié)嚴重的應當予以法律懲戒。以此才能約束鑒定人員,提高鑒定人員責任意識,使親子鑒定的結果更加精準,保障司法審判結果的公平與公正。
2.除正當理由外,當事人或關系人不得拒絕做親子鑒定。無正當理由拒絕做親子鑒定,一方當事人提供必要證據(jù)并被認可的,法院酌情推定對方當事人主張成立;此外可允許法院命令當時人或關系人進行親子鑒定。正當理由,在筆者看來應當遵循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我們應當看到,如果一方沒有足夠證據(jù)又拒做親子鑒定會阻止子女在其成年之后了解生父的真實身份,不知其生父的子女心靈將受到更深的傷害。并且,應比較衡量實施鑒定所取得的利益與拒絕鑒定所保護的利益而定[4]。如若拒絕做親子鑒定是子女真實的意思表示,子女不愿知曉其生父的信息,此時拒絕鑒定所保護的利益便明顯大于實施鑒定所取得的利益。只有具體明確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不得拒絕進行親子鑒定,才能使應盡撫養(yǎng)義務之人承擔撫養(yǎng)責任,親子關系確認制度得以完善。
3.在一定條件下,允許法院命令當事人或關系人進行親子鑒定。筆者認為,在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未盡舉證責任、已舉證證據(jù)證明力不足、一方未到場應訴等條件下,必須依靠親子鑒定確定親子關系時,法院方可行使其權利。但法院不能僅憑鑒定意見定案,還需要和其他證據(jù)事實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事實清楚、證據(jù)真實才能以此作為定案依據(jù)。婚姻法司法解釋三中對于“必要證據(jù)”怎么界定并沒有做出明確規(guī)定,這致使人民法院在斷案過程中主觀性較強,缺乏客觀性。目前的立法充分保障了被告的選擇權,但并不能夠保證判決結果的公平公正,如若在一定條件下收回被告的自由選擇權,賦予法院一定的強制行使親子鑒定的權利,那么同案不同判的情況將會大大減少。
參考文獻
[1]賴紅梅.親子鑒定結論在親子關系訴訟實務中的定位[J].河北法學,2013,31(1):132.
[2]朱消靜.論親子關系否認制度[D].[碩士論文].鄭州: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3,31.
[3]陳益鳳.論我國親子關系訴訟中親子鑒定的適用[J].延邊黨校學報,2012,27(4):79.
[4]周成泓.親子關系訴訟中的親子鑒定協(xié)力義務論——兼評《婚姻法解釋(三)》第2條[J].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