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鑫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的黨建模式已無法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一種基于網絡視角的黨建模式應運而生。這種全新的黨建模式將高校黨建工作與網絡技術有機結合,有著傳統黨建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大大提高了黨建工作的時效性。本文試圖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做好黨建工作,將高校黨建工作不斷引向深入,在實踐中提高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和科學化水平。
關鍵詞:網絡視角;高校黨建;載體創(chuàng)新
高校黨建作為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黨的建設,完善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高校黨建工作也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高校黨建要充分適應這一形勢,抓住新機遇、克服新挑戰(zhàn)、解決新問題,以工作的創(chuàng)新來應對這一課題。
1 網絡視角下高校黨建工作內涵
網絡視角是指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多個多媒體計算機物理上互聯,依據某種協議互相通信,實現軟、硬件及其網絡文化共享的系統幢。相對于傳統的環(huán)境,在網絡環(huán)境里,功能強大的軟件讓空間更自由,交流互動更方便,資源得到開放共享,但是虛擬技術所營造的環(huán)境更加復雜并難以管理和控制?;诰W絡視角下高校黨建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它以網絡為載體、網絡信息技術為支撐,是對傳統高校黨建工作的創(chuàng)新、拓展、延伸和補充。
2 網絡視角下高校黨建工作載體創(chuàng)新的原則
網絡視角下高校黨建工作載體的創(chuàng)新應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統一、形式與內容相統一和虛擬與現實相統一等原則。
1、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統一的原則
高校黨建工作積累了許多經驗,形成了一些優(yōu)良的傳統活動方式,在當今時代仍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生命力,應該很好地繼承并發(fā)揚光大。但是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高校黨建工作者應在繼承的同時,積極轉變黨建工作思路,主動抓住時機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方法,提高黨建工作效率,增強解決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不斷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規(guī)范化、制度化,進一步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2、形式與內容相統一的原則
開展好黨建活動,首先必須有充實的活動內容。網絡時代高校黨建活動的內容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緊緊圍繞高校培育人才這個中心和黨的建設任務,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堅持以人為本,尊重黨員民主權利,激發(fā)黨員的主動性、積極性,解決黨的組織生活內容單一、缺乏吸引力的問題。同時,形式必須服務和服從于內容,高校黨建活動的形式、方法是一種載體,形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活動效果的優(yōu)劣,因而要注意從本校的實際出發(fā),量力而行,勤儉節(jié)約,不搞形式主義?;诖?,網絡時代高校黨建活動形式必須和內容相統一。
3、虛擬與現實相統一的原則
高校黨建活動多在現實物理空間開展,黨員之間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能很好地起到增進感情、加強團結的作用,但會受到時間、地點、經費、人員等條件的限制,難以深入持久地開展。而在網絡時代將高校黨建活動方式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參與者便可不受時空限制而自由的參與活動,但如果長期只利用網絡開展黨建活動,又容易使黨員之間的情感弱化,消減黨組織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因此,高校黨建活動應將上述兩種方式統一起來,實現優(yōu)勢互補。
3 網絡視角下高校黨建工作的載體創(chuàng)新
1、制度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輿論陣地的建設必須有相應的制度作為依據,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設是開展高校網絡黨建的保障。依托網絡的高校黨建是一個全新的、復雜的工程,我們要不斷完善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黨建工作的管理制度建設以保證高校網絡黨建工作扎實順暢地開展。一是要加強監(jiān)管機制。強化對網絡信息的監(jiān)控,杜絕歪風邪氣,引導思想和輿論方向,建立有效的網絡監(jiān)控管理體制;維護網絡和信息安全,建立良好的網絡安全管理和保障體系。二是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激勵機制。將網絡視角下黨建工作業(yè)績作為評價高校黨建工作和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這樣也能促進高校對內部各院系、部門開展網絡環(huán)境下的黨建工作進行考核。
2、黨建學習
網絡視角下的高校黨建工作需要有正確先進的理論做指導,否則容易失去方向。而網絡黨建作為新生事物如果只是簡單地拿現成的理論做指導往往是不完全匹配和適用的,這就需要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新事物的發(fā)展是不可逆轉的潮流。高校黨建工作者對于網絡黨建也日益重視,并使之成為主流模式,但是與之相適應的系統理論并沒有完全形成,客觀上制約了高校黨建工作向縱深方向發(fā)展。網絡的功能強大、高效便捷為高校黨建工作的發(fā)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是巨大的挑戰(zhàn)。高校黨建工作者必須時刻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本校黨建實際情況,切實加強高校網絡黨建的理論研究與創(chuàng)新。
3、網絡建設
網絡視角下高校黨建工作的基礎是網絡平臺的建設,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平臺就是高校網絡黨建的信息收發(fā)室。進一步提高高校黨組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各高校黨的領導組織首先就要提高網絡平臺建設的水準。其一,建立的統籌協調機制。可以以省或市為一個大的區(qū)域,建立共享域,通過整合區(qū)域內的硬件資源、軟件資源,減少重建,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的共享性,形成區(qū)域大平臺和學校小平臺的模式。其二,提高黨建網站的建設水平。網站是網絡黨建的基地,沒有網站,網絡黨建工作如無水之魚。網站建設的水平基本可以反應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黨建工作開展的水平,提高黨建網站建設水平是提高網絡黨建水平的根本條件。如:增設下載功能、傳遞功能、視頻點播、在線學習、意見箱等等,增強高校師生黨員與黨組織之間的互動性。其三,做好網站內容的及時更新,確保第一時間把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本校、本院系等基層黨組織最鮮活的資訊發(fā)布到網頁上,讓廣大師生有看黨的新聞到自己黨組織網站上去瀏覽的心理習慣。
4、文化建設
教育離不開文化的滋養(yǎng),文化為教育提供靈魂和血脈支撐。文化育人是教育的內在規(guī)律??茖W文化體育活動和各類文化設施為校園文化的主要特征,它們充盈著大學校園的各方面建設,從而使得大學校園更富有生機和活力。高校應以學生為本的觀念為導向,把握校園文化總體發(fā)展方向和主旋律,通過開展色彩斑斕的文化活動將高校黨建融入到每個角落。同時,努力開展主題鮮明群眾喜聞樂見的網絡活動,建設普及科學知識。
參考文獻
[1]陳小曼.實施高校黨建管理信息化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6(11).
[2]石沁禾.基于網絡視角的高校黨建工作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3(6).
[3]李雁華.新時期網絡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與應對措施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9).
[4]唐佳海,宋元林.高校網絡黨建工作的特點、現狀與戰(zhàn)略選擇[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