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梅波
任務驅動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文/許梅波
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實施與推進的關鍵。語文課程之所以是語文課程,而不是其他課程,就是因為課程與教學內容受目標的規(guī)限和指引。從課堂上教什么的角度看,教師教學的風格或個性則主要表現為教學模式的選擇,老師對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創(chuàng)生,對學生參與激情的調動,對教學內容所作的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也是教師“實踐性知識”的顯現。我們更要清醒第認識到,任何一位教師這種開發(fā)和張揚又是有界限的,因為教師不是萬能的救世主,教師也不是課程的全部,激情課堂、高效課堂更有賴于學校整體環(huán)境的打造。
1.1 課堂效率低下,課堂模式空洞單一,滿堂灌,填鴨式
教學方式成為課堂教學的致命弱點。教師講得口苦,學生課堂無所事事,感覺空洞,開小差,昏昏欲睡,交頭接耳,學無目標,學無成就感,因而學習效率低下,興趣低下,學習變得被動、無奈,壓力山大,也導致厭學、棄學。
1.2 激情不足,用心不夠
可能是教師對教學、對學生付出沒有得到預期的心理回報,也可能是其它原因,比如,教師窮于應付學校各項無關雜事,等等。我們的教師雖然也很用功用時,卻顯得沒有發(fā)自肺腑的激情,帶著被動無奈,帶著職業(yè)倦怠,帶著應付差事的心理,人在曹營心在漢,或許機遇這許多原因,備課無法精心用心創(chuàng)新,也不敢獨自做主創(chuàng)新。
1.3 管理欠精致,引導欠得體
我們花了相當的精力、心思和時間進行了管理,但我們的缺點是:不夠精致、不夠縝密,從教學區(qū)到生活區(qū),總有讓人不如意的地方,這是為什么?還有,教育學生不是強迫,不是玩命拼時間,而是合理利用時間,勞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對讀書的興趣和主動性,引導他們樹立適當的人生目標并自愿為之追求奮斗,搞如此多的花架子,阻礙教學的發(fā)展,一件其實很簡單的事變得復雜化,以至于師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
2.1 高效教學,務實推進
上課鈴一響,學生立即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每節(jié)課前精心準備好隨堂教學的任務單,內容是對當堂教學任務的引導與精髓提煉,并要求學生動手完成。此為“導與思”。隨后便迅速進入“議”階段。小組合作討論答案,并以組代表的形式到黑板公布答案,師生共同討論糾錯,學生全體都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即學即用,高度投入,避免了“無事生非”、“無事開小差”等傳統(tǒng)的無效課堂的教學弊端。
然后,展示并操練核心教學內容及本節(jié)課教學成果(即“展”),主要是各組代表展示本組的所學所得,師生共同對成果展示進行優(yōu)劣正誤的評價(即“評”)。課后,輔以適量的練習,消化本節(jié)課的內容,每周、每月等不定時再對教學內容進行階段檢測,做到“學而時習之”,“學以致用”,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不斷夯實基礎。整個教學過程沒有花拳繡腿,全是實實在在的教與學的過程。
2.2 激情教學,解放學生
走進課堂,師生精神飽滿,全部以干凈利索、步調一致的節(jié)奏,在老師既定的指令下,全身心有條不紊地做著自己的學習任務,真正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由于課堂上有了既設的任務在驅動,學生有事可干,也有目標可追求,自然興趣濃厚,也能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激情滿懷地投身教學活動。
為了貫徹解放學生的理念,教師教學的設計全部力求“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教學模式從簡介導入,研讀深思、小組討論、現場展示、教師點評、反思總結的,到鞏固提高,連環(huán)設計,有涇渭分明,環(huán)環(huán)相扣,且不斷切換,使整個課堂緊密聯(lián)系,渾然一體,學生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有成就感,也在課內外學得無負擔感。
2.3 精致管理,得體激勵
校園內隨處可見的干凈整潔、一塵不染、有條不紊,學生井然有序、按部就班的生活學習狀態(tài),幾乎可以見證長期規(guī)范化高水平管理的成果。校園內必要的地方都有必要的生活、學習指示牌、勵志牌……等等,都可足見平時教學管理的精致程度,也讓我們體會到:把小事做到極致便是成功!而教室內外各色各樣的巧妙的特色布置設計,從學生自我設計的成績變化曲線圖到大學名校的推介信息,再到每個學生的自我剖析和理想規(guī)劃,教室對學生的差距弱點分析與得體的諄諄激勵加鼓勵,都讓我們嘆服:如此的良苦用心,如此的極致縝密思路,如此精心的心靈滲透,學生怎會不好?外部的激情環(huán)境有利于熏陶與浸染學生的言行,促進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我深深地感到,在新課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如果不及時反思自己的失誤與不足,改變自己就不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就不能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因此,只有每一位教師都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地反思,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地走向完善。任何一種教學模式既然稱之為模式,它就一定是個系統(tǒng)工程,從理念到設計再到實施,既非一蹴而就,也非星星點點。名校的成功經驗不能照抄照搬,但很多做法值得借鑒,什么樣的課堂才是任務驅動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讓學生真有收獲的課堂,什么樣的管理才是精細化的管理,這都需要我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