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瀚月
摘要:大眾化旅游的實現,帶來了旅游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旅游人數猛增、旅游供應供應鏈形成、旅行社作用逐步增大、旅游從業(yè)人員激增,都是當代旅游業(yè)迅速發(fā)展的重要表現。然而,旅游的迅速發(fā)展超越了與其相伴隨的其他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速度,導致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糾紛,這使我們不得不開始對旅游業(yè)進行反思。從什么角度看待旅游,從什么角度為旅游提供在當前條件下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我們應該著重思考的。本文首先從“消費”的視角來認識旅游,進而探討旅游消費倫理是否可能。
關鍵詞:大眾 旅游 消費活動 意義 反思
一、引言
對“消費”概念的理解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經濟學的范圍內。然而,無論是早期重商主義者認為消費是一種純粹的無意義的消耗,還是西方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在經濟危機的促使下,人們逐漸反思到消費是與生產相互促進的一個經濟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消費”從來都不是一種可以脫離人及其社會關系而獨立存在的純粹的經濟行為,它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一種社會關系的體現。
二、旅游消費內涵
如果僅僅將消費視為一個經濟學概念,那就將消費的概念狹隘化了。在當下社會經濟中服務產業(yè)的發(fā)展,使得作為消耗性的消費已經從平衡生產的力量轉變成為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肯定性力量,因此,消費的內涵也逐步轉變?yōu)橐环N具有社會意義的交流體系。消費與社會上所有與人相關的活動都有了廣泛的聯系,作為服務業(yè)一種的旅游業(yè),自然也就納入了“消費”的概念中。
目前國內對旅游消費概念的理解,大都局限在旅游經濟的層次,其重要內容是指人們在旅行過程中,為了滿足個人發(fā)展和享受需要而進行的各種消費的總和,其主要特點在于是旅游者在常住地以外的消費、以旅游產品為消費對象。也有人指出旅游消費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經濟現象,是一種特殊的高級生活消費方式。但是我認為,這些理解都將旅游消費局限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的層面,而忽略了旅游中人與自然的關系。
因此,我認為旅游消費應該具有至少兩個層次的含義:首先,旅游消費是一種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們在旅游過程中,也是一種人對自然的消費,對自然景觀消耗的過程中,人也有所體會、有所獲得;其次,旅游消費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但即使是這一種關系,也不單純是經濟關系,而是涉及到社會交往的其他層面的關系。
旅游消費作為服務業(yè)中的一項,有其特殊的方面: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所期望得到的是一種消遣、放松,旅游者的動機是旅游行為成為可能的根本動因,如果用過強的方式對旅游進行約束,無疑會打消旅游者的旅游積極性;同時,作為供應方的旅游利益相關者又是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經濟組織,“為自己牟利”可以說是他們最大的目的,如果指定嚴格的法律使其讓利,恐怕會使得他們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態(tài)度在夾縫中生存求利,結果是適得其反。
三、旅游消費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將旅游消費理解為上述兩個層次,那么對旅游消費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也可以從這兩個層次進行劃分,加以解決。就人與自然的消費關系而言,主要的問題在于人們在旅游規(guī)劃過程中,沒有很好的考慮到旅游景區(qū)的承載能力,過度消耗旅游資源,造成一種過度消費的矛盾;就人與社會的消費關系而言,主要的問題則是交往中人與人的矛盾引發(fā)的,加之旅游消費本身所具有的異地性、同步性、不可追溯性、脆弱性等特點,造成一種極度不信任而導致不愿意消費、情感需求達不到滿足甚至帶來一些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這些問題在旅游發(fā)展中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因而如何解決旅游消費中的矛盾,是不可忽視的。用何種方式解決問題,又是必須慎重考慮的。
自然與作為“類”的人的關系已經在近年來自然環(huán)境的迅速惡化中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自然經過千萬年的變化,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精密的條件和豐富的資源,然而,人類卻沒有明白自己生存的條件是在各種物質循環(huán)運動的相互作用調節(jié)中形成的,沒有意識到生存環(huán)境的不可替代性。對待自然旅游資源也是一樣,旅游消費中,大部分消費對象都是自然資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但是人們并沒有充分認識到自然旅游資源的有限性。不顧自然的承載力,過度開發(fā),滿足人類自己的利益需求,只關心人類的生存利益,而不關心其他生命物種的生存權利,更不必說是在大多數人看來并沒有生命的山川江河了。如果說早期的人們在對自然的消費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人之于自然的優(yōu)越感,并以這種方式尋求人在自然面前的尊嚴,那當前人類無法停止對自然的“侵略”可能就是一種慣性的表現,亦或是人類一直膨脹的欲望的滿足。
旅游消費作為一種交往活動,應該主要屬于經濟活動的一種,然而,其與其他經濟活動不同的是,交易的雙方并不都以經濟利益為其追求的目的,旅游利益相關者(包括旅行社、旅游供應商和旅游從業(yè)人員)追求經濟利益,而旅游者則在乎其在旅游過程中的身心休息和精神上的文化方面的所得,兩者具有核心利益上的差異。旅游消費中的旅游利益相關者也是這樣,有些商家無視其所應持受的道德責任,不尊重旅游者的權利,不考慮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的精神、文化、道德需求,唯利是圖,甚至沒有認識到旅游者恰恰是他們獲得經濟利益的根本推動者。經濟的發(fā)展不可缺少倫理的支撐,旅游消費的順利進行,也必須要由倫理道德的保證,秉著一顆“同情”的心,相互理解,通過各種交流維持旅游過程中的和諧,無疑是一種雙贏,與旅游者體驗了別樣的風情,獲得了新的人際關系,與旅游利益相關者則是在此基礎上,也建立了良好的經濟關系網,為其后期的持續(xù)長期的合道德的利益奠定了基礎。
四、小結
“如果將旅游視為產業(yè),沒有任何產業(yè)能像旅游業(yè)一樣將如此眾多產業(yè)緊密聯系在一起;如果將旅游視為社會活動,沒有任何其他社會活動能像旅游活動一樣,可以將世界上不同國家、民族、膚色、語言、宗教信仰的人聯系起來,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钡拇_,正因為旅游消費活動有著如此積極地意義,所以如何更好的解決這一活動中的問題才更顯得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夏瑩.‘消費概念的嬗變與消費社會的建構機制[J].國外社會科學,2009(2):40-46.
[2]曹國新.中國與西方旅游的古代、現代和后現代特征[J].旅游學刊,2006(6):11-15.
[3]謝貴安.中國傳統(tǒng)旅游的倫理特征[J].旅游學刊·雙月刊,1999(4).
[4]夏贊才.旅游發(fā)展需要人文關懷.旅游學刊,20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