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缺少教學評價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體育教學就不算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包含評價對象、評價標準確認、評價對象篩選、反饋和促進機制等眾多方面的內容。
《體育教學設計》一書是為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和評價學生成績提供參考的一本理論著作,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總結性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需要根據一個準確的評判標準和依據,總結性評價通常是在某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之后或是一個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開展的,教師通過一階段教學活動對這一階段體育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其不僅是對學生一個階段的學習效果的評價,還是對教師教學質量和教學過程的階段性評估。
《體育教學設計》這本書從大結構框架下對體育教學評價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書中闡述的觀點和建議對學生體育學習和教師提升教學效果都有很大的幫助。新課改背景下,對教學評價提倡多元化、全面化,要求批評和自我批評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但在體育評價實踐操作中,這種評價方式卻讓體育教師加大了教學工作量,教學方式的客觀性也隨之被削弱。這也使得我們對高校教育評價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教育評價活動也是有明確目的的,進行教學評價是為了追求一學期或是一階段的教學效果,評價目的要根據體育教學的目的和實際情況進行設定和調節(jié),確保整個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具備一定的靈活性,能真實地反映出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促進體育教學改革優(yōu)化。評價目標的設立雖然會受到體育教學目標的影響,但其對評價體系建立的規(guī)范性和標準性具有指導意義,因此,評價目的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
《體育教學設計》一書強調了體育教學評價的實質,指出只有先了解評價主體的發(fā)展需求,明確體育教學的本質,根據其本質屬性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評價觀念,建立全面有效的評價體系。只有將這些內容進行有效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才能真正地發(fā)揮出體育教學評價的教育和優(yōu)化功能。另外,《體育教學設計》中詳細敘述了體育教學評價所具備的幾項職能:首先是導向功能,體育教學構建評價體系應該牢牢把握住學校的教學方向和教學宗旨,之后為教師和學生指明正確的前進方向,并督促學生和教師朝著目標不斷邁進;其次是信息反饋功能,無論是對教學活動中的哪一方面進行評價,都必定會提供一定的信息,這些信息會反饋給評價對象,評價對象根據所得到的信息進行改進和調整;再次是考察和鑒定功能,教學評價除了促進教師教學質量提高和增強學生學習效率、學習能力的作用之外,還具備考察和鑒定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缺點、優(yōu)點等功能;最后是激勵功能,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和改進,只有針對被評價者的個體差異進行個別評價,才能激發(fā)被評價者不斷進步,最終達到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目的。
從《體育教學設計》一書中所闡述的體育教育評價理論可以看出,體育教學評價理論呈現(xiàn)動態(tài)化發(fā)展趨勢,體育教學應該放眼于未來社會,培養(yǎng)學生樹立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實踐能力。素質教育推進過程中,科學的體育教學評價是高校實現(xiàn)體育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也是體育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理念的有效手段。體育教學評價方式呈現(xiàn)多維化發(fā)展趨勢,終結性教育評價是在單元或是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進行,評價信息反饋已經不再具備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改進教學問題、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的意義,因此,必須改變這種評價方式,采用一種診斷性、形成性和終結性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的評價方式,促進體育教學評價活動保持一種持續(xù)上升的動態(tài)。另外,定量評價方法能有效增強體育教學評價的科學性,但由于體育教學中包含著大量的人文因素,極為復雜特殊,僅僅靠定量化、數(shù)量化的評價方式不能準確地評判評價對象的本質特征,必須采用定量和定性兩者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高校體育教學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評價機制構建的根本目的是激勵學生不斷向前發(fā)展,但由于高等院校學習管理沒有那么嚴格,不少學生學習態(tài)度散漫,更多的時候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因此體育教學評價應該重在激勵,應改變以往的評價方式和評價內容,用教學評價結果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提升學習興趣。
(胡安強/碩士生,四川旅游學院講師;游雨/碩士生,四川音樂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