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家長參與的作用來看,家長參與有利于家長全面了解幼兒園教育,有利于教師與家長進行更有效的教育合作,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的發(fā)展。當前幼兒園家長參與還存在參與面不廣、參與深度不夠、參與質(zhì)量不高等問題。為了促進家長參與,幼兒園應尊重家長參與的權利,建立和完善家長參與的相關機制,提升教師與家長溝通交流的能力。
【關鍵詞】幼兒園;家長參與;問題;對策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持久而深遠。Mido Chang 等人(2009)研究表明,家長參與和幼兒的認知發(fā)展存在相關性,包括數(shù)學、閱讀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而Gonzalez-DeHsddetal(2005)認為,家長參與提高了幼兒對競爭和自主的認識水平,為幼兒提供了安全感和聯(lián)絡感,幫助幼兒內(nèi)化教育的價值觀。研究表明,家長參與幼兒活動程度越高,幼兒在幼兒園的行為問題就越少。那么,什么是家長參與?目前研究者一般認為,家長參與指 “父母履行其父母角色并促進最優(yōu)化的兒童發(fā)展的程度”?;谟變簣@角度,筆者認為家長參與是指家長認識到自己對子女的教育職責和角色價值,積極參與幼兒園教育,與教職人員合作交流,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和成長。
幼兒園教育中,家長參與有利于家長全面了解幼兒園教育,了解辦園宗旨、思想、特色和目標,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保教活動,了解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手段,直觀地認知到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學習到更多教育幼兒的理念和方法。家長參與也有利于教師與家長進行更有效的教育合作,通過參與,及時獲取保教動態(tài),并做好家庭教育配合與積極支持。家長參與中,家園雙方通過交流溝通,在教育目標和要求上更為趨同,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更加一致,在教育內(nèi)容上相互鞏固,互為彌補。家長參與還能發(fā)揮監(jiān)督功能,使教師更加認真負責,不斷提升業(yè)務水平和修養(yǎng),同時家長還對教師工作有了更多體認和支持,有利于家園良性溝通及有效合作。
一、幼兒園家長參與存在的問題
對幼兒園來說,調(diào)動家長參與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提升家長參與的意識與能力,是提升幼兒園保教質(zhì)量,促進家園共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因此,近年來,幼兒園家長參與越來越受到國家、幼兒園、教師及家長自身的重視,幼兒園的家長參與逐漸呈現(xiàn)出良好的態(tài)勢:家長越來越重視自身的教育作用,參與幼兒園教育積極性提高;幼兒園越來越重視調(diào)動家長積極性,家長參與形式較為豐富;教師越來越重視家園溝通合作,家長參與具有一定的實效性。但是,就實踐層面而言,當前幼兒園的家長參與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家長參與面不廣
參與面不廣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家長參與人數(shù)的總量次不足。以本園為例,從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和保教來看,只有三分之一的家長較為積極,例如能經(jīng)常主動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提供物力資源的家長不到30%,主動提供人力資源的則不到10%。即便是全體參與的活動如家長會、親子活動、開放日活動,從有效參與的角度來看,也往往集中在部分家長身上。第二,家長參與活動的類型不豐富。一般而言,家長參與主要有參與家長會、參與親子活動、參與開放日活動、參與園所提供的家教講座或沙龍活動、參與有任務的親子陪伴與協(xié)助、提供物力資源等。而相比之下,參與園所管理、為幼兒園獻計獻策、參與活動設計、參與活動助教、參與監(jiān)督和評價等則非常不足。
(二)家長參與深度不夠
觀察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家長的參與主要是一種“簽到出席”,如出席家長會、家長講座、開放日活動等。即便積極參與的家長,也主要是被動地聽從園方安排,有活動就只是簽到出席,有互動就按教師要求去行動,比較缺乏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相較于提供管理與保教建議,為幼兒園及孩子發(fā)展獻計獻策、提供人力智力支持、參與課程與教學等,多數(shù)家長更愿意單純提供物力資源。此外,筆者認為,家長參與面不廣也是導致參與深度不夠的原因之一。
(三)家長參與質(zhì)量不高
由于幼兒園缺乏有效的措施來促進家長參與,所以家長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和教育教學的廣度與深度都不夠,家長參與的實際效果并不明顯。正如李生蘭的研究表明:幼兒園利用過的家長資源,無論是物力還是人力資源都顯得很不充足,沒有能催發(fā)家長主動為幼兒園提供更為豐富的物品,沒有鼓勵家長更深刻地體驗保教工作;幼兒園雖然相對較好地發(fā)揮了家長的旁聽者、觀察者和參與者作用,但家長的組織者、評價者、設計者和監(jiān)督者的作用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xiàn)。
二、促進幼兒園家長參與的對策
(一)尊重和宣傳家長參與的權利
家長對幼兒園教育具有知情權、決策權、過程參與權、監(jiān)督和評價權,但實際情況卻是不少家長缺乏參與意識。因此,幼兒園要首先尊重家長參與的權利,并大力宣傳家長享有的參與權利,增強家長的職責意識,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和團體,提供家長參與的渠道和平臺。例如,通過定期評選、公布好的教育建議、優(yōu)秀家長助教、有特色的親子作品等,鼓勵與感謝家長們在積極參與、有效參與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二)建立和完善家長參與的相關機制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以下簡稱《規(guī)程》)第九章指出:“幼兒園應當建立幼兒園與家長聯(lián)系的制度?!薄坝變簣@應當建立家長開放日制度。”“幼兒園應當成立家長委員會?!泵鞔_而規(guī)范的制度,是幼兒園促進家長參與的依據(jù)、指引和保障。因此,幼兒園應建立起有關家長參與的制度,如家園聯(lián)系制度、家長督察制、家長議案制、家長評價制。此外,在教育教學管理的有關制度里,也體現(xiàn)出對教師開放保教時空與平臺、促進家長參與的制度要求、支持與激勵。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為了使家長參與幼兒園工作良性運作,園方還應組建或牽頭組建相關機構,如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助教團等正式或非正式的機構、組織,并且要切實促進其實際運作,為家長提供課程參與的多種平臺和機會,為教師提供開發(fā)家長課程資源、促進家長參與的便利條件和團隊支持。
(三)提供多樣化的參與機會和平臺
怎樣提供家長參與的機會?最好的參與機會是隨時可以參與,在開放的幼兒園教育里,時間、場所等信息隨時向家長公開和開放,家長可以及時了解保教動態(tài),從而主動與教師溝通,再結合自身的情況與特長,視幼兒園及班級所需,可以通過提供物質(zhì)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方式隨時參與。幼兒園可以給家長提供多樣化的參與平臺,例如:通過“家長委員會”為幼兒園的發(fā)展獻計獻策;通過“園長信箱”給日常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擔任家長助教直接參與活動的策劃、組織與實施;通過家園聯(lián)系渠道了解教育動態(tài),及時提供廢舊材料等物質(zhì)資源;通過“開放日”“親子活動”等活動參與專題活動;通過參與“膳食監(jiān)督委員會”“安全工作小組”“教育教學督導小組”等對幼兒園各項工作進行監(jiān)督與評價。
(四)提升教師與家長溝通交流的能力
家園交流是否暢通,是衡量家園合作是否成功有效的重要標準之一。幼兒園、教師與家長如何才能更好地良性溝通,有效合作呢?
首先,有效的溝通交流需要一個基本前提,即尊重、平等與真誠合作。幼兒園和教師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觀念,重新定位為家長服務、與家長合作的新角色,并將家長請進來,參與到幼兒園日常運作和決策中,使家園合作成為幼兒園教育運行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
其次,家園溝通與合作中,幼兒園及教師應居于主導地位?!兑?guī)程》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幼兒園應當主動與幼兒家庭溝通合作,為家長提供科學育兒宣傳教育,幫助家長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币虼?,家園合作中,幼兒園和教師應該在觀念與態(tài)度上主動,在行為與方式上主導。教師主動吸納并組織家長參與其孩子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參與機會,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幫助家長懂得教育、參與教育,讓家長真正參與幼兒園教育。此外,對家長參與情況定期進行總結與反饋,激勵與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保教工作。
再次,要加強對教師與家長的培訓,提升溝通能力。幼兒園要針對教師和家長兩類人員分別開展培訓:既進行教育理念、課程理論方面的培訓,也在方法、技術上進行培訓與指導。
第一,培訓教師。在教師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的園本培訓可以發(fā)揮關鍵作用,如“個別自主學習”“集體學習”“‘請進來專家培訓”“‘走出去觀摩培訓”“‘做中學實踐培訓”等。其中,“做中學”的實踐培訓方式,就是要求和引導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去發(fā)掘、辨識、開發(fā)和利用家長資源,調(diào)動家長參與興趣,幫助家長提升參與能力。幼兒園可以以骨干教師為引領,充分發(fā)揮其示范作用,為教師提供可供學習、參照、共享的范例。由骨干教師帶領其他教師進行實踐探索,從而樹立正確的家長參與觀,豐富認知,厘清工作思路,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技能,全面而深入地開展家長工作。
第二,培訓家長?!兑?guī)程》關于幼兒園的任務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同時面向幼兒家長提供科學育兒指導。所以,幼兒園要主動承擔起指導、培訓家長的重任。對家長的培訓,一方面要有利于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另一方面要有利于提高家長參與的能力。培訓方式要靈活搭配和運用,既有專題講座式的集中培訓,又有日常的宣傳滲透教育,還有結合主題活動開展的參與方式方法上的培訓。家長學校、家長會、家教沙龍等是很好的集中培訓途徑,在專題講座、專家講壇、分享交流等活動中對家長進行理論培訓和經(jīng)驗引導,可以利用家長學校,對家長志愿者進行培訓,以使他們更好地輔助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日常的宣傳教育,則可以通過家教宣傳專欄、網(wǎng)絡渠道(網(wǎng)站、Blog、微信群、QQ群等)、家園聯(lián)系冊、接送與電話交流等,宣傳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活動,用于引導家長知曉、理解、認同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結合主題活動開展的培訓,是更為有效的方式。幼兒園和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吸納家長參與,通過“主題活動助教”“開放日”“親子活動”等活動,激發(fā)家長的參與興趣,提高家長提供建議、參與設計、參與助教、參與監(jiān)督與評價等多方面能力。通過對家長的教育培訓,家長成了孩子合格的家庭教師,成了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有效的志愿輔助人員,從而真正成為幼兒園的強大輔助教育力量。
通過對教師和家長的培訓,增強雙方對“家園合作”意義的認識;培養(yǎng)家長參與的意識和習慣;更新教師的教育理論,增進其對家長參與的認識;提高教師開發(fā)家長資源的能力和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
越來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認識到家長參與是提升幼兒園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措施。實踐也表明,家長參與為幼兒園、教師和幼兒的發(fā)展帶來了切實的益處。幼兒園應該重視經(jīng)驗的總結與提升,并針對家長參與中出現(xiàn)的問題與不足,探索有效的改進措施,提高幼兒園和教師在促進家長參與方面的管理策略和實踐能力,提升家長參與的意識與能力,從而逐漸解決參與面不廣、深度不夠、質(zhì)量不高等問題,使家長參與發(fā)揮更大的實效。
【參考文獻】
[1]張瑩瑩,吳瓊.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現(xiàn)狀述評[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02):106-107.
[2]李燕芳,管益杰,樓春芳,等.兒童發(fā)展中的父母參與的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05(05):54-56.
[3]李生蘭.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合作共育的研究[J].兒童與健康,2011(12):57.
[4]劉洪玉.幼兒園家長課程資源開發(fā)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