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
浙江省溫嶺市松門鎮(zhèn)第四小學
“群”中悟道“文”中尋美
——群文閱讀中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
林奇
浙江省溫嶺市松門鎮(zhèn)第四小學
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教育體制當中,素質教育的比重逐漸加深,所謂的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獲得一定的知識與技能,還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認知能力給予必要的引導。在小學階段的教學當中,學生性格與心理并未完全發(fā)育成熟,因此,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诖朔N情況,在本文當中,筆者探究了應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在學生審美情趣培養(yǎng)方面的具體策略。
小學語文;審美情趣;培養(yǎng)策略
閱讀作為一種教學的基本方式,對于學生的素質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大前提之下,學生的閱讀量被明顯的壓縮,從而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但是目前的社會發(fā)展又強烈要求學生增加自己的閱讀量,群文閱讀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之下不斷發(fā)展起來的。所謂的群文閱讀,關鍵點就在于“群文”。
但是目前階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許多教師依然將群文閱讀作為一種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方法,對群文閱讀的審美情趣提升作用并沒用充分的認識。因此,加強對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認知,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應試教育“縛觀念”
雖然一直以來我國的教育一直呼吁素質教育,同時各種教育改革也在被不斷的深化,但是從總體上來看,目前階段應試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本形式,在這種教育體制當中,學生的考試成績是決定其未來的唯一因素。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都是以教材為依據(jù),將課文的內容進行反復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到其中的語言知識與語法結構等內容,而并不會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閱讀,因為大量的閱讀必然會嚴重壓縮教材課文的教學時間,這樣學生就無法獲得較好的成績,這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都是不現(xiàn)實的。
2.課外閱讀“束高閣”
在進行群文閱讀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需要閱讀大量為文字材料,因此,這就需要在課余時間進行持續(xù)性的鍛煉,同時教師也無法在課堂之上安排更多的時間用于群文閱讀教學,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在自己的課余時間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但是從總體上來說,目前階段大部分的學生的課外閱讀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導致這一原因的主要因素在于學生的課外閱讀缺乏必要的指導,大部分的教師都無法對每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而只能通過家長進行,由于部分家長可能本身的閱讀能力也并不是很強,無法為學生提供提供必要的指導,同時由于部分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不高,最終使得學生的課外閱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目前階段關于群文閱讀的探索可以被分為五個不同的層次:第一,以學生所學習的教材為閱讀教學的基本素材,對單元的內容進行必要的組合,即群文閱讀的材料都是來自于教材不同單元的課文。第二,以教材的課文內容為主,同時從課外閱讀材料當中選取部分文章作為群文閱讀的素材。第三,以教材為主,同時增加不同的課外圖書,在這個層次當中,是以書本為單位,而不是以單純的文章為單位。第四,主題閱讀教學,即讓學生閱讀一組與某個主題相關的文章與圖書。第五,把課內和課外閱讀打通,具體形式以“班級讀書會”為典型。
1.從“心”出發(fā),調查中引導審“美”
小學生的心理以及認知能力都并沒用完全發(fā)育成熟,具有極高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充分利用文章材料當中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任何教育如果脫離了教育者的認知特點是必然不會成功的,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審美方向以及審美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得群文閱讀的效率得到有效的保障。首先,教師自身需要加強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對小學生的心理情況以及認知特點具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還需要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在一起,留意學生的一舉一動,并對其審美方法進行總結。此外,教師還需要與學生家長保持聯(lián)系,從家長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心理特點與生活習慣,從而分析出不同學生的心理審美方向。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在實際的教學與生活當中所反映出來的一些信息給予具有一定針對性的閱讀材料,從而使得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針對性的培養(yǎng)。
2.依“文”分類,閱讀歸納中知“美”
由于大部分的小學生的思維都相對較為簡單,其總體的審美情趣相對并不是很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重點加強自然美的文章的群文教學,讓學生通過對自然風光的直觀描述直接感知到一種形象的美,從而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文學作品是作者對于生活的感悟以及體驗,而在生活當中從來都不缺乏美,因此,在作品當中必然也充滿了各種美的元素,大量的閱讀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但是學生的審美情趣并不是一種單純的對于美好事物的感性認識,而是一種理性與感性的有機統(tǒng)一,學生在進行審美的過程當中,會不斷的對自己的心靈進行完善,并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讓學生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讓學生擁有欣賞美的能力,能感受身邊美的靈魂,擁有表現(xiàn)美的能力。能欣賞山川之美,能體會人性之美,能領悟語言之美。
3.以“學”為本,課堂實踐中育“美”
首先需要讓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當中可以感知到一種美,抓住題目找出相關的選材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文章比如說形象美、語言美、意境美、畫面美,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中美的認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通過這種將審美培養(yǎng)與實踐教學有效結合的教學,學生不僅可以獲得一定的文化知識,同時還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從本質上來說審美情趣就是一種想象力,學生可以從文字的內容當中想象出具體的美好,但是這種具有一定藝術性的想象力的提升并無法通過單純的教學就可以被提升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的進行聯(lián)想與想象,并以自己的聯(lián)想或者想象為基礎,對個人的審美進行必要的完善,從而使得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被不斷提高。
在當前階段的小學教學當中,學生的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小學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階段。在本文當中,筆者首先對群文閱讀的概念以及優(yōu)勢進行了分析,并探究了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進行群文閱讀的阻礙,最后總結了應用群文閱讀提高小學生審美情趣的基本方法。
[1]段春楊.徘徊儒道之間——西晉作家的思想及文學發(fā)展趨向[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11):39-43.
[2]陳文靜.審美與閱讀——談如何引導邊遠地區(qū)青少年審美閱讀[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11):72-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