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姬艷+陳建明+薛大偉+武麗敏
摘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采用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細胞生物學教學效果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系統(tǒng)掌握課程內容和提高課堂積極性的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細胞生物學;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7-0171-03
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中的前沿和樞紐學科,生命科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在細胞層次上進行交匯。細胞生物學同時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是本科院校生命科學、醫(yī)學、農業(yè)等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核心主干課程。近年來細胞生物學新的知識內容和研究方法層出不窮,發(fā)展迅猛。要使教學內容緊跟細胞生物學發(fā)展的前沿;要使學生能了解細胞生物學最新研究成果,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要求[1]。在有限的課內教學學時內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必須對現(xiàn)有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摸索出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抑制了學生的研究興趣與創(chuàng)造性,與對創(chuàng)新人才的強烈需求形成尖銳矛盾[2]。細胞生物學教學根據(jù)課程的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構建課內互動教學結合課外自主學習的“研究型”課堂課教學模式。在研究型教學中,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要在研究中學習和成長,培養(yǎng)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課內教學中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對細胞生物學中的經(jīng)典部分進行講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通過案例、專題知識等環(huán)節(jié)采用啟發(fā)引導、討論互動的教學方式,通過科學研究式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掌握細胞生物學中的前沿部分。因細胞生物學課內教學學時有限,研究型課堂教學強調課外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外自主學習通過教師每次課后推薦的相關文獻、視頻等資料進行拓展學習,同時結合文獻閱讀撰寫小論文和自主學習小組研討活動開展,課外學習效果納入過程性考核成績。
細胞生物學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從杭州師范大學生命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yè)2009級學生開始,連續(xù)實施了四屆。為了解學生對細胞生物學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意見和效果評價,以期在今后的實施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對2016年6月授課結束的2013級生物科學(非師范)專業(yè)學生進行了課程的問卷調查。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完成學習細胞生物學課程的2013級生物科學(非師范)專業(yè)的學生。
(二)調查方法[3-4]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6份,收回有效問卷34份,有效回收率為94.44%。調查問卷由學生獨立填寫,當場回收。
二、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主要涉及: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細胞生物學課程內容學習的影響;對本專業(yè)學習的影響;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適應性評價;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課堂效果的評價和建議。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課程內容學習的影響
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課程內容學習的影響見表1,在被調查的34名學生中,選擇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能促進理解掌握每次細胞生物學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生為32人,占調查對象的94.12%;31名,占調查對象91.18%的學生認為新的教學模式能更系統(tǒng)地掌握細胞生物學整門課程的知識;85.29%的學生認為新教學模式能幫助了解細胞生物學課程的前沿內容。
(二)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本專業(yè)學習的影響
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本專業(yè)學習的影響見表2,在被調查的34名學生中,選擇通過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獲得的能力能幫助本專業(yè)其他課程學習的學生為25人,占調查對象的73.53%;79.41%的學生認為能激發(fā)其學習本專業(yè)的興趣;91.18%的學生認為能拓寬本專業(yè)知識面。
(三)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
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見表3,在被調查的34名學生中,選擇通過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提高了文獻檢索查閱能力的學生為29人,占調查對象的85.29%,其中20.59%的學生認為有明顯提高;58.82%的學生認為能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67.65%的學生認為能增強團隊協(xié)作意識;64.71%的學生認為能增強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四)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適應性的情況
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適應性的情況見表4,在被調查的34名學生中,選擇對授課教師滿意34人,占調查對象的100%;61.76%的學生認為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能適應研究型的教學模式;67.75%的學生課程考核方式合理;76.47%的學生認為新的教學模式占用的課余時間比較合理。
(五)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課堂效果的評價
學生對研究型教學模式課堂效果的評價情況見表5,在被調查的34名學生中,23名學生更喜歡教師采用研究型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占調查對象的67.65%;82.35%的學生認為能夠提升學習積極性;79.41%的學生認為課程的教學互動和課堂氛圍好;91.18%的學生建議學弟學妹們繼續(xù)采用研究型教學模式。
四、討論
細胞生物學的發(fā)展迅猛,課程內容難以用教材來全部涵蓋,也無法僅靠課內有限學時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必須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其開展研究性的學習,以獲取新的知識[5]。自推動《細胞生物學》課程新教學模式以來,受益學生的實踐能力普遍有明顯提升,受到實習學校和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學生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明顯提高,學生以第一作者發(fā)表科研論文4篇,獲8項的科研立項,6項的科研競賽獲獎。
通過本次細胞生物學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效果調查結果顯示,通過研究型課堂教學,大多數(shù)的學生認為能幫助對細胞生物學課程系統(tǒng)性的學習,更好地能了解細胞生物學課程的前沿內容。同時通過新教學模式的學習能增強文獻檢索查閱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通過新模式中的自主學習小組研討活動增強了團隊協(xié)作意識和交流能力。獲得的能力能幫助專業(yè)其他課程的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習本專業(yè)的興趣,拓寬專業(yè)的知識面。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能較好地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因為新的教學模式除了課內的學習還有較多的課外自主學習,大多數(shù)的學生認為占用的課余時間比較合理。91.18%的學生建議繼續(xù)推行研究型教學模式。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細胞生物學初步建立的研究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提高課堂積極性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同時調查問卷中學生對新的教學模式的建議環(huán)節(jié)中也顯示在具體的某些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課后的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互動上還需要調整和完善。
高校應用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僅是掌握基本的專業(yè)知識、熟悉實際的工作方法和技能,而且是能將理論成果轉化成技術產品的高級應用研究型人才。有效的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作為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中重要的因素,成為眾多應用性質專業(yè)的關注的熱點,通過此次調查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為后續(xù)更好地實施研究型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楊利艷,王祎玲,馬娜.細胞生物學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學研究,2013,36(6):65-67,77.
[2]王忠華,斯越秀,俞超.“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教學方法改革與探索[J].課程教材改革,2013,(7):127-128,140.
[3]張磊,劉可越,余敬謀.《藥劑學》課程PBL聯(lián)合案例教學效果調查分析[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21-23,26.
[4]張鵬,沈海龍,郭敏,范海娟.種苗學課程研究性教學效果調查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4,42(25):8825-8826,8845.
[5]郭純,魯耀邦,彭菲.基于學生發(fā)展的細胞生物學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3(2):89-90,107.
Abstract:Using questionnaire method,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research teaching mode for cell biology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learning of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he enthusiasm of the class.
Key words:cell biology;research teaching mode;teaching effect;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