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勤
【摘 要】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教學的題中之義,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厘定教學目標,落實課堂教學,對接遷移訓練,充分考慮語用因素,提高模塊效能,切實地使課堂教學成功能為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的載體。
【關鍵詞】語用意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塊
語文教學含語形、語法、語義教學,但是究其主體和關鍵均在于語用教學。基礎教育階段語文的教學范式與導向幾經變革后,越來越明確語言文字運用才是語文教學的題中之義。隨著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對于語言運用概念的明確指出,定位語文課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標是“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語用意識逐漸成為了大家的共識。但是,如何將語用落實于教學中仍處在探索的階段,筆者就以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為主要切入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談談所作的思考與研究。
一、厘定教學目標,引領著力方向
課堂教學的目標不清晰、偏頗,容易導致教師的課堂指向性泛濫或不明確,出現了語文課高耗低效、語文課不像語文課等困擾了一線教師的普遍問題。我們應高度重視教學目標的引領作用,心中有目標意識才能更好地圍繞目標設計教學,進而達成預設目標。既然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文字的應用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那在每一堂語文課的設計中,就要以此為總則,具體將語用能力目標與具體教學內容結合,制定當堂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指導課堂教學。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的第四單元“名家筆下的小動物”。教材中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文章,這樣的文章無論是關注行文表達、語言風格或是謀篇布局等都是好的典范例子。但有限的課時安排和課堂容量顯然難以承擔兼得的重任,不愿取舍的話,難免出現重難點不分,求多求全的問題。因此,筆者在研讀教材后,以語用意識觀照文本內容,確定了總體單元教學目標為“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小動物的特點寫具體,如何表達出自己喜愛之情的”,“通過比較閱讀,學習從不同角度描寫事物的方法”。雖然在教學中舍棄了對于言語風格的較詳細品讀,而將課堂重難點聚焦于表達方式,但因為有了教學目標的引領,在落實教學設計時,就能盡可能地關注教學設計時是否指向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進而實現集中高效的教學效果。
二、落實課堂教學,提高模塊效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由此我們可知,學生語用能力的習得,途徑就在于語文實踐。語文的課堂教學雖然教師起主導作用,但教師應心中明確具有語用意識,以此不斷地檢驗自身的教學設計和具體落實情況,及時進行反思、糾偏、改進等,才能優(yōu)化教學模塊,服務于學生語用能力的實現與提高。鑒于課堂授課時間的有限性,教學內容的取舍安排都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更加考驗教師執(zhí)教的智慧。這也就意味著教學要適當地“放手”,為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提供時間和空間。
除低段外,在教材單元設置中,都會安排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語言典范性并不遜于精讀課文,但要避免師引導過多。教材編者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精讀課文老師的引領下,將習得的閱讀策略或者能力運用于略讀課文的實踐中,獲得語言運用能力的練習場域。例如人教版語文第十冊中,《刷子李》一課,教師以學生的語用能力提高為著眼點,就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將本單元中學習到的人物描寫的閱讀策略和對人物形象感受的方法等運用于學習這一課中。教師在課堂中,將《人物描寫一組》中的閱讀策略和方法先進行回顧后充分放手,讓學生以《刷子李》一課作為操練和小組合作的載體,教師只須起適當引導點撥的作用。這樣的課堂既高效集中,又踐行了“生本理念”,使指向學生語用能力的提高作為總原則引領著教學過程的展開。
三、對接遷移訓練,內化語用能力
“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苯Y合語文能力學習的規(guī)律,學生要切實地習得語用能力,就必須經歷“體驗——概念——遷移”語用的鏈條,才能內化與鞏固具體的語文能力。而且,語用也不僅僅局限于表達,還包括各方面的運用。因此,教師有必要提供切實適用的遷移機會和訓練內容,使學生得以完成習得鏈條,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目標。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單元中,對于比喻句的掌握是單元中的教學內容。學生們在學習課文中的比喻句時,引導學生關注和積累比喻句后,教師應及時提供適宜遷移的比喻句實踐機會。在課堂中就跟進進行口頭的句式訓練的基礎上安排適量的課后書面練習。通過設計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訓練層次,一方面既有效地提供了學生遷移內化比喻句式的習得過程,另一方面也能關注到班級中各個層次的學情特點,使教學效果指向更多學生的語用能力實現。
語言文字的運用體現了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應改變原來的“教課文”模式轉向“教語言文字的運用”,有意識地強化語用理念,并在教學目標設定、課堂教學設計和遷移訓練設置方面充分考慮語用因素,切實地使課堂教學成功能為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的載體。
【參考文獻】
[1]樓淑建.“語用”意識觀照下的朗讀教學策略[J].教育論壇,2015.1
[2]陳泉堂.課程意識觀照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整合之策略篇[J].江西教育,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