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指出,初中三年,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260萬字。所以,對于老師來說,初中語文課外閱讀主要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完成閱讀的進階。簡而言之,就是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單篇的文字和獲得整體閱讀能力進步,這兩者是一個相互交錯的過程。針對以上目標,我們選擇課外閱讀內(nèi)容就應該如下考慮:
一、選擇最適合的書和文
對初中的學生來說,要追求閱讀的質(zhì)量?!拌b賞力不是靠鑒賞中等作品而是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所以我只讓你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礎(chǔ),你就有了用來衡量其他作品的標準,估價不至于過高,而是恰如其分?!盵1]
適合的書,首先可從經(jīng)典作品考慮。衡量作品是否經(jīng)典,要從時間、數(shù)量和影響力三個維度去考慮。經(jīng)典作品必須經(jīng)受時間的考驗,不是一年兩年的暢銷書,而是經(jīng)久不衰的著作;閱讀經(jīng)典作品的人,從數(shù)量上來看應該比較多;經(jīng)典作品應該對當時,乃至今后都有廣泛的影響力。比如朱自清作于1923年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文,文字清新,布局精巧,為當時還不太成熟的白話文確立了榜樣。此文與朱自清被選入教材的《背影》《荷塘月色》水平相當。這便是當下應該推薦甚至要求學生閱讀的經(jīng)典,更不必說《詩經(jīng)》《紅樓夢》等等從古至今為無數(shù)人欣賞乃至研究的作品。
更為重要的是,在經(jīng)典作品的內(nèi)部,應考慮哪些是最適合的。大凡稱得上經(jīng)典的中外文學經(jīng)典,多出自某個時代的語言和思想非常成熟的“大家”之手,這些名著經(jīng)典能夠反映一個時代的生活,表達一個時代的思想。但是,不可否認許多經(jīng)典由于包含的信息量極大、篇幅太長、內(nèi)容太難,初中生確實很難讀懂。面對初中生,我們應當推薦符合他們心理發(fā)展需要的、審美價值高、對其人生具有積極意義的作品或者是作品的一部分。
比如《周易》難于理解,但《孟子》還是可以涉獵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學生讀不下去,但《巴黎圣母院》可以閱讀;甚至《史記》中的“書”“表”部分不能理解,但“本紀”“世家”“列傳”可以讀懂。事實證明,很多學者就是通過一些適合于學生閱讀的經(jīng)典作品才走上經(jīng)典閱讀以至文學道路的。當然,推薦的作品必須是原著,一般不要閱讀縮略版、青少版、戲說等等經(jīng)過他人加工而可能原味盡失的版本。
很多學生喜歡當代的作家作品。和經(jīng)典不同的是,時文是和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閱讀起來很少有語言和內(nèi)容上的隔閡,便于學生較快“進入狀態(tài)”,學習到生活中有用的語言運用方法。但是,一時引起轟動效應的作品究竟能不能有恒久的意義還無法證實。只靠少數(shù)幾個人(包括教材編寫者、教師等)來選擇,難免失之粗疏,較難在表現(xiàn)內(nèi)容和語言形式上找到盡善盡美的作品,而經(jīng)典作品即使做不到這一點,但它畢竟是經(jīng)過長久時間和無數(shù)讀者檢驗的“合格產(chǎn)品”。
當然,時文中也有適合學生閱讀的;不過,更應該有選擇的目光。閱讀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具有文化傳遞與保存的重要功能。學生對于作品的閱讀和掌握,能夠快速高效地占有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化財富。要給學生推薦作家對于時代、社會、人生有真正思考的作品。比如反映北京地區(qū)生活的《正紅旗下》、反映上海生活的王安憶的《長恨歌》,還有富有蘇州風味的陸文夫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關(guān)注了一時一地的人情世故,還折射出了關(guān)乎整個人類社會和人的本性的內(nèi)容。作為人、作為由人組成的社會,總有一些本質(zhì)的東西是相對永恒的。所不同的只不過是所面對的環(huán)境和擁有的生活經(jīng)驗。我們要引導學生讀這樣的作品,嘗試去自主選擇這樣的作品,而不要僅僅依賴老師或某位“大家”的指導。
二、選擇能激發(fā)興趣的書和文
當今,閱讀量的嚴重不足是學生語文基礎(chǔ)薄弱的重要原因,而缺乏閱讀習慣已經(jīng)成為民族進步的嚴重障礙。所謂閱讀,首要條件當然是識字和懂一點語法,但更重要的是能夠理解文本蘊含的意義。而這和讀者的閱讀視野有關(guān),也就是和讀者的閱讀史有關(guān)。比如,在楊絳的《老王》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載客三輪都取締了”。而在“搜狗百科”中顯示如下話語:“《老王》是楊絳女士發(fā)表的反映舊社會貧苦人民生活的文章?!憋@然,編輯這條注釋的人并沒有理解,老王原文所體現(xiàn)的時代。因為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或者說社會經(jīng)驗的人,都能明白,“取締載客三輪”是建國以后某一階段的錯誤認識所導致的政策。
正如外山滋比古所說“擁有愈多的知識,人就會更容易理解新知識;擁有的知識愈少,聽取或閱讀新知識也愈困難?!盵2]讀者的閱讀史不僅關(guān)乎數(shù)量,還關(guān)乎質(zhì)量。我們要使學生的閱讀進階,就必然要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史。只有提升學生的閱讀量,才有可能使學生閱讀進階。
然而,現(xiàn)實的問題是,經(jīng)典和時文中最適合的書浩如煙海,而且讀最適合的書,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特別是面對基礎(chǔ)薄弱,也就是閱讀質(zhì)量和數(shù)量都缺的學生來說,我們應當從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誘導學生閱讀。這樣,我們就能使學生達到高境界讀者必須滿足的首要條件:熱愛閱讀,視閱讀為享受。只有達到了這一點,老師才能逐漸地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從而最終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以筆者所教授的蘇州市第一初級中學初一年級的學生為例。他們雖然接受了小學六年的語文教學,但是對閱讀的興趣卻并不大。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推薦了《西游記》這部在中國知曉率頗高的文學作品。然而讀過的學生卻不足15%,這其中還包括閱讀青少年版本以及漫畫版本的學生。因此,在寒假中,教師向?qū)W生推薦了名為“新春書宴”的書單,包括:孔子套餐:黃厚江著《論語讀人》、周潤發(fā)主演電影《孔子》;薩蘇拼盤:薩蘇作品《百獸越獄:動物們逃脫的故事》、《動物奇案》、《警察手記:京師四小名捕破案傳奇》、《尋找鄧世昌》、《國破山河在》;姑蘇味道:陸文夫著作《美食家》、《深巷里的琵琶聲》、《小巷人物志》。當然,學生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經(jīng)典作品比如《三國演義》或《水滸傳》。
這些書(有些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但能作為讀書的臺階)單純從閱讀進階的角度來看,作用或許并不大。他們有的并非經(jīng)典,很多雖然有了一定影響,但還沒有經(jīng)過時間考驗。他們所起的作用就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愛好美食的,可以在書中發(fā)現(xiàn),原來食物可以有如許講究;對戰(zhàn)爭感興趣的,可以在書中看到翔實的史料,從而能夠感性和理性兼具地理解“抗戰(zhàn)”;苦于課文《<論語>十二章》枯燥的,能通過《論語讀人》知道孔子原來如此有個性;甚至還有學生因為“三國”內(nèi)容的電腦游戲而抱著《三國演義》當說明書來仔細閱讀的。老師推薦這些書,就是針對閱讀興趣不大或者說沒有閱讀習慣的學生的“啟蒙”。對于這一水平的孩子,如果直接介紹“四大名著”,那幾乎是沒有效果的。而學生不高的閱讀能力,使得他們即使愿意嘗試閱讀經(jīng)典名著,也可能在艱難閱讀中磨滅了那一點點閱讀的火花。而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生們卻讀得很有興味。當然,這些作品究竟能不能有恒久的意義還無法證實。只靠教師來選擇,也難免失之粗疏,較難在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形式上找到盡善盡美的作品。
三、選擇與課本相關(guān)的書
要讓學生愛上閱讀,除了老師本身的人格魅力之外,還需要老師的智慧。十多歲的孩子,都是極具個性的,如果老師直接說出你要做什么,他們興趣多半不大。引導這些孩子,需要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所謂“無意識”是指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看似隨意地介紹與課文相關(guān)的作品。稍作介紹,引起學生關(guān)注而又戛然而止,學生反而樂意自行閱讀、自行探索。
經(jīng)典與時文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書和文浩如煙海,怎樣選擇才更為有效呢?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由一篇課文向多篇作品拓展。例如,蘇教版七年級下冊中有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除了讓學生回顧上學期學到的《社戲》一文外,教師大可以向?qū)W生介紹《朝花夕拾》。這部作品前七篇都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雖然學生未必都能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時代背景和深刻思想內(nèi)涵,但作者對于自己幼年的回憶和向往是學生能夠理解的。而這也正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選材主題。這樣,通過課文為抓手,舉一反三,既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又將課外閱讀的自主權(quán)還給了學生,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們還可以由片段向整部作品拓展。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主題為“民俗風情”。在學習了沈從文先生的《端午日》后,學生若能閱讀整部《邊城》,便更能感受沈老所描繪的詩一般的湘西風情。再加上之前閱讀過的陸文夫作品中的“蘇州味道”、王安憶作品中的“上海味道”、汪曾祺作品中的“高郵味道”等各地的不同味道,學生對于這個單元的主題“民俗風情”自然會有強烈而深刻的認識。對于偉大祖國的美好也會有更深的體味。
甚至,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由一部作品向多部作品拓展?!稖匪鱽啔v險記》是課本的名著推薦內(nèi)容。我們可以推薦學生閱讀與之類似的《魯濱遜漂流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從類似的作品中品味各自的特色,在比較之中提升能力。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不論是總的課程目標,還是學段目標,閱讀都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小說、散文、詩歌毫無疑問都會對學生的語言表達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學生的詞匯量會因之而擴大,語感會因之而增強,表達會因之而豐富,言談會因之而高雅。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要選擇適合這部分學生的閱讀策略,從課文周邊入手、從激發(fā)興趣入手,最終使學生能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達到閱讀進階。
參考文獻:
[1]愛克曼·歌德談話錄[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8:32.
[2]外山滋比古.閱讀整理學[M].臺北:天下雜志股份有限公司.2012.4.
(孫文明 江蘇省蘇州市第一初級中學校 2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