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摘 要:小學生開始習作,要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想象,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他人聽,樂于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要愛護學生想說就說、敢說敢寫的熱情、沖動和愿望,不要有過多的條條框框,要消除他們習作中的畏難情緒。
關鍵詞:小學;起步作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66-01
小學生作文起步訓練,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如何扎實、有效地進行作文教學,是我們要探索與實踐的課題。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與實踐,在小學起步作文教學方面做以下嘗試。
一、發(fā)展學生觀察、說話、思維、表達能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少,加上平時沒有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是觀察不得法,在寫作中普遍存在“無話可說”的現象。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選擇學生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給觀察方法,我先讓學生觀察靜物為主,注意觀察順序和觀察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文具盒、臺燈、教室、自己的房間等。接著,擴大觀察范圍,從室內到室外,由靜到動,從顏色、形狀、大小到發(fā)展變化,從看、聽、想等方面寫動態(tài)片斷。如指導寫“我們學校的花壇真美”片斷,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清楚,讓學生觀察到的東西說出來,這常常是容易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把觀察到的事情說出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我經常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按要求說一、二段話,同桌互說互評或通過口頭作文比賽,賽后評議。學生說的,其實也是形象畫面的觀察在頭腦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語言文字表述的問題,這就是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過來解決學生觀察時因受時間、地點、角度的限制而產生的困難,可應用思維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過程,豐富寫作內容,使表達更完整。
二、引導學生說好一句話,寫通一句話
1、口頭表達。低年級小學生對于語言的理解、句子結構形式的把握正處在培養(yǎng)、發(fā)展、提高的時候,我們應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注重言語的規(guī)范。他們對“句”的概念比較模糊,因此,首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在頭腦中有“完整句”的印象:“誰(什么)干什么”、“誰(什么)是什么”、“誰(什么)怎么樣”。當然,這要由淺入深地進行,也就是先說后寫。
說話,這對學生來說,是件極其容易的事,在上學前,他們已擁有一定的經驗,但并不一定規(guī)范,為了讓學生的頭腦中有扎實的句子的概念,可以從下面的兩點入手:
(1)識別句子的各部分要素。比如:老師說出一句話:“小鳥在樹上叫”,讓學生找出“什么”“怎么樣”這兩部分。
(2)判斷句子的完整性。如出示以下內容:①下雪②春風吹醒了筍芽兒③我的媽媽 ”讓學生判斷一下,哪些是完整的句子,哪些是不完整的句子,并說說理由,給不完整的句子補充完整。
這兩方面的訓練并不是只靠這些題目就夠了,平時要加強,可以是有意的集中練習,也可以是在教學中無意的分散指導,貴在持之以恒。這些句式的訓練加強了學生說話寫話的邏輯性和規(guī)范性。
2、書面練寫 ??陬^表達到位后,更重要的是書面練寫。低年級書面語言的練習要從興趣著手,立足生活與教材,設計一些輕松、簡單的練習,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得到發(fā)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1)練寫四要素句子,句式是“什么時候,誰在哪里干什么”,內容不限,自由發(fā)揮,心里想寫什么就寫什么。
(2)變換句式。如“把字句”改寫成“被字句”,把表示時間、地點的詞提到句子前面,兩句話合成一句話等一些簡單的句式變換。
(3)擴句。如:出示句子“娃娃哭了。”再寫“娃娃( )地哭了?!比缓笤诖嘶A上,加上時間和地點。
(4)隨意寫句。如給定一個詞語,寫一句話日記,我曾讓學生用“長大”寫一句話日記,有學生寫到:“我長大了,一個人睡覺不怕了。”“我家門前的小樹長大了。”所寫的句子不但完整,而且富有情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學習課文后,讓他們任意挑選一個詞語寫一句話,內容的題材可以是學校生活,也可以是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給學生以足夠的自由度,這樣他們寫起來特別來勁。
這樣的練習起點低,坡度小,學生的興趣濃厚。興趣的確是最好的老師,經過一個階段的練習,學生完全有能力把句子寫完整、寫通順,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并不滿足于一二句話,能寫一段話。我從心底里感到高興,每天我總喜歡把學生寫得較好的句子在班里讀給大家聽,與大家共享,給學生適時的表揚和鼓勵。此時此刻,教室里往往傳出陣陣熱烈的掌聲。
三、立足教材,讀寫結合,習得寫作方法
進入三年級以后,每次學習課文,我都要抓住課文最大的寫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設計,結合學生實際,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文章精妙的表達方法。不僅注重課堂小練筆,更注意把學課文與教習作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習作中恰當地運用本單元所學到的寫作方法。比如教學單元課文講的都是名人故事,習作要求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學生在學習課文時重點了解了文中事件的過程,知道作者為什么寫那件事,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習作時他們才知道要寫值得寫的事,把事情想清楚了再動筆寫。
語文教材里的課文都是專家精心選編的經典篇章,猶如一座散發(fā)著光芒的巨大寶藏,有許多好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完全可以不避嫌疑,充分利用這一寶貴資源,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分析、歸納,并用來幫助自己寫好作文。 不依規(guī)矩,不成方圓。習作方法就是作文的規(guī)矩,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習作方法,寫起作文來才會游刃有余。
四、批改作文緊扣重點,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
批改學生作文是老師最感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兩個“極端”,要么字、詞、句、篇、語、修、邏、文,面面俱到,教師實在感到力不從心,也難做到;要么只閱不批,只閱不改,寫上批閱日期了事,這兩種方式都不可取。筆者以為,批改作文必須緊扣指導重點進行。每次作文訓練都有一個訓練點,翻開學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對運用得法的學生,老師盡可在“眉批”欄中用簡短的語言予以肯定和贊許,在“尾批”處予以總結性褒揚,在評定等級與分數時盡可能往高處靠,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對運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責怪,因為訓練目標比較單一,一般學生稍加提示,便會明白,因而,只須予以巧妙的點撥與鼓勵,便可矯正習作的問題。
低年級作文起步教學,有時確實是使人感到無頭無序,無從下手,但只要我們當老師的多一份心,講究一下方法,相信會給學生帶來一片芳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