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
摘 要 走班模式中的高中英語分層教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易出現(xiàn)學生因層次劃分等因素而在心理上排斥分層教學、老師仍按分層前方式授課而出現(xiàn)“形分而神不分”的教學、學校由于分層管理與測評的復雜而使教學管理工作難度加大等三大主要問題。因此,要科學合理設置分層學生以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和人格的完善、老師要依據(jù)大綱制定模塊化的教學方案并根據(jù)分層實際組織授課內容、學校要建立綜合的評價機制和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模式,這三大對策能為走班模式中的高中英語分層教學提供一些經(jīng)驗借鑒。
關鍵詞 高中英語 走班模式 分層教學 對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推進培養(yǎng)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探索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途徑。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1]
我校于2013年開始確定教改并把分層教學作為主要教改方向,最終于2014年2月率先開始英語學科的分層教學。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程度(以歷次大考的英語測試成績?yōu)橐罁?jù))和師生雙方的意見把全年級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的教學班。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課后作業(yè)及考試測評等環(huán)節(jié)上都有不同的內容與要求。比如:對A層的學生要求較高,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強調綜合與應用,目標是讓這部分學生能“學好”,真正成為英語學科的佼佼者;對C層的學生更側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認識與記憶,目標是讓他們在英語課上有所“學了”,總算上課不虛而有所收獲;對B層學生的要求是介于兩者中間,即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在識記的基礎上還要加以理解,目標是讓這部分學生能按照個人實際情況盡力“學飽”。
實施分層教學能夠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利于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并使學生的整體學科素質得到較大的提升。但在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學生因層次劃分等因素而在心理上排斥分層教學、老師仍按分層前方式授課而出現(xiàn)“形分而神不分”的教學、學校由于分層管理與測評的復雜而使教學管理工作難度加大等三大主要問題,需要重點關注對待。
一、分層問題
出于因材施教、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和提升英語水平的目的,學校將學生進行了分層教學,但是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這樣做是把他們分為“三六九等”,就會讓C層的部分學生增加自卑感[2],更不利于提高其學習英語的興趣,而對于A層的部分學生來說,一方面憑空產(chǎn)生不少優(yōu)越感,另一方面會害怕從A變?yōu)锽甚至C層而帶來很多不必要的壓力。高中生的自尊心很強,在英語分層教學中,如不能對上述問題有效處理將不利于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可能產(chǎn)生消極的學習心態(tài),反而影響他們英語學習水平的提高。
為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可以采取公開透明分層過程、分層前師生全面分析、分層后再動態(tài)分層的策略,科學合理地設置分層學生,以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及人格的完善。
1.分層前公開透明分層全過程
分層必須尊重學生的知情權。先將設定ABC三個層次的標準原則及各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等情況公布。還可以通過開大會、講座等形式向學生、家長介紹分層教學的方法,并告知所有的學生分層教學是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接受知識、更快的提高英語水平,不涉及其他任何的看法或偏見,而且每隔一個學期還可以申請調動。只有分層前做到公開透明,并通過座談會、留言等各種途徑聽取師生和家長的意見,才能做到客觀公正,并提高學生和家長的接受程度,順利走好分層教學的第一步。
2.分層前全面分析,師生共同商定
分層的時候不僅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測試的試卷要盡量多題型、多內容,考查范圍要廣,爭取全面客觀的測評學生的英語水平),還要參考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及性格等因素,并讓學生與英語學科老師進行較為深入的商討,盡可能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價,最終確定該學生所在的教學層。
3.分層后可以動態(tài)流動再調整分層
分層前主要依據(jù)的是學生過去的學習水平,但是以往某次成績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整體水平和能力,而且隨著學習的開展學生自身學習水平的提升快慢有很大差異。對此,經(jīng)過一學期的學習并經(jīng)過測試后,要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學習的情況,申請調整不同層次的教學班級,實現(xiàn)動態(tài)分層。
二、分層教學問題
分層教學雖然開展了,但是由于高中英語課時緊張、教材單一、不同教師任教各自層次的教學班,加上不少教師不敢放手學生、不重視分層教學或者以為同一層次內學生差異很小就不必有教學梯度等因素,出現(xiàn)仍然按照分層前方式授課。導致全年級“形分而神不分”、同一層內單一對待及教師各自為戰(zhàn)(或只局限于同一層次內的教師互助備課)的現(xiàn)象,結果是低效勞動和重復勞動,不利于分層教學的實施。
為盡量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xiàn),教師要依據(jù)大綱制定模塊化的教學方案進行大分層教學、根據(jù)同一層內實際組織小分層授課內容,并采取建立教師互助機制等措施,以利于分層教學的順利開展及有效實施。
1.依據(jù)大綱制定模塊化的教學方案進行大分層教學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ABC層的教學班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分別在上課講授、作業(yè)練習、檢測評估等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層次性,從而使全體學生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分別進步。
A層教學主要通過自主探究、討論啟發(fā)等體現(xiàn)強化提升,B層則通過歸納總結、展現(xiàn)思維等體現(xiàn)循序漸進,C層則通過講練結合、培養(yǎng)興趣等來夯實基礎,根據(jù)三個層次各自的特征和大綱及教程的要求,設計了各學期不同層次班級的英語教學目標與計劃(見表1),開展模塊化教學,不同時期側重不同的教學模塊。
A層學生在高二結束后,學完選修七,能夠熟練掌握英語語法規(guī)則,詞匯量由入學時的1200(初中的詞匯量要求)擴大到3000(高考詞匯量要求),并熟練掌握這些詞匯及其構成的常用詞組。聽力方面,學生能夠聽懂語速為每分鐘100詞的日常英語對話,基本理解不太復雜的陳述??谡Z方面,充滿自信并能用英語和老師及同學甚至外國友人就一般日常話題進行交流。
B層學生在高二結束后,學完選修六,能夠較好掌握英語語法規(guī)則,詞匯量由入學時的1000(略低于初中的詞匯量要求)擴大到2500左右(略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詞匯量要求),并較好掌握這些詞匯及其構成的常用詞組。聽力方面,學生能夠聽懂語速為每分鐘90詞的日常英語對話,基本理解不太復雜的陳述??谡Z方面,基本能用英語和老師及同學甚至外國友人就一般日常話題進行交流。
C層學生在高二結束后,學完必修五,能夠較好掌握英語語法規(guī)則,詞匯量由入學時的小于1000擴大到2000左右(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詞匯量要求),并較好掌握重點詞匯及其構成的常用詞組。能夠掌握基本的英語語法規(guī)則,寫作中語句基本正確、通順,格式基本恰當,無重大語法錯誤,至少通過浙江省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C等要求。
2.根據(jù)同一層內實際組織小分層授課內容
學生英語學習水平千差萬別,分層后的同一層內仍然會有部分學生學習能力相對優(yōu)異或者相對較差。為此,要分層后再分層對待,即分層后的同一層內還要注意教學班內的分層,并根據(jù)同一層內實際組織小分層授課內容。這樣可以讓分層教學得到必要補充,也可以更好關注個別學生,以彌補分層后可能出現(xiàn)的差距拉大甚至心理危機情況。
3.建立教師互助機制
由于走班模式分層教學是流動式上課,教學授課結束后學生馬上就返回到行政班,這不利于任課老師對學生進行輔導,學生在課后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也可能得不到及時解決。此外,由于學生同時處于教學班與行政班上,而不少英語學科的老師既是某個教學班的任課老師,又是某個行政班的班主任老師,有著雙重的身份,老師面對的都是自己的學生,肯定希望所面對的學生能夠在英語水平方面能有所提高。這些都是教師需要互助的現(xiàn)實要求。
老師的教學風格不一,在進行分層教學的師資安排上,要避免唯資歷或唯學識來分配,應該根據(jù)老師的意愿及各自的教學特色來分層教學,這不僅有利于維護老師的自尊,也能在教師隊伍內營造出和諧互助的氛圍。
成立年級備課組共同體,要求組內的老師能夠相互協(xié)作。比如,同一分層乃至不同分層授課的老師要集體備課,可采取“大備課、小教案”的方式,即建設網(wǎng)上備課管理系統(tǒng),根據(jù)大綱要求集體討論大備課并分配給每個老師一部分備課任務,要求上傳到網(wǎng)上作為基礎教案供大家參考,然后在具體授課時每個老師可以結合所在教學班實際進行小備課形成小教案開展針對性教學。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學生出現(xiàn)一些不良后果,還可以讓每個備課組成員特別是年輕教師在濃厚的集體備課過程中獲得其他教師的成功經(jīng)驗,實現(xiàn)共同提高。學校也可以在形式、績效等方面建立合作考核機制來保障年級備課組共同體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分層評價與管理問題
為了激勵A、B層學生進一步提高、C層學生增強信心,必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但是,如果按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進行不同難易的出卷考查,不僅繁瑣,還會出現(xiàn)C層學生分數(shù)高于B層甚至A層同學的現(xiàn)象,就不具有可比性了,并且以后還面臨杭州市統(tǒng)一測試等測評情況問題。同時,以生為本的走班模式下的分層教學方式雖然尊重學生的差異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但學生這樣“走來走去”的上課就出現(xiàn)了一些以前沒有的情況,比如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機會、作業(yè)的分發(fā)、教學班教室內的衛(wèi)生狀況、個人物品的安全等等問題,勢必會增加學校的管理難度,對學校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為此,改變以往一次大考成績決定學生英語成績的片面做法,可以采取綜合評價的方法,即分層命題的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具體通過“各學期的階段英語總評成績=階段考試成績50%+形成性成績50%”進行計算,有效激勵學生提升英語水平。
1.分層命題進行階段考試完成結果評價
全年級先出一份統(tǒng)一的試卷(包括基礎知識、重點知識和語言點的運用、適當?shù)碾y點知識等),作為全體學生的必做題,另外再增加20分左右的附加題(主要是難點知識及拓展提升的類型),提供給AB層的學生,以考察學生的拓展提升能力。這樣可使AB層的學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進而增強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
2.平時注重參與和積累完成過程評價
形成性成績主要包括平時的小測試、出勤和課堂、作業(yè)、各類校內外的英語競賽活動表現(xiàn)等,這能讓學生清楚英語的學習不能僅靠考試前的突擊應考,而是要注重平時積極的參與和積累,進而激發(fā)學生內在的英語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最終提高學生自身的英語綜合水平。
3.建立并完善走班模式的教學管理體系
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要樹立“班級管理人人有責”的新觀念,并可在教學班內設置臨時班長及課代表。臨時班長主要保障上課基本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進行,如上課喊“起立”、教室值日衛(wèi)生安排、提醒個人物品的保管等等,同時也適當關注教學班內同學的心理情況加強師生的溝通;而課代表則主要負責收集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與任課教師交流溝通、保證作業(yè)的及時上交與下發(f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 李燕.高職英語“走班制”分層教學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14(27).
【責任編輯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