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松, 王世君, 郜錦英, 屈銘芳
(陜西省安康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陜西 安康 725000)
血清hs-CRP水平與急性腦梗死病情程度及近期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李冬松, 王世君, 郜錦英, 屈銘芳*
(陜西省安康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 陜西 安康 725000)
目的:探討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與急性腦梗死病情程度及近期預后的相關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就診的9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觀察組,n=96)和同期體檢的96例健康志愿者(對照組,n=96)臨床資料,比較兩組受試者血清hs-CRP水平差異;將觀察組受試者根據入院時腦梗死面積(重度組、中輕度組)及隨訪1年間不同預后情況(近期預后優(yōu)良組、近期預后不良組)分別分亞組,記錄其入院時血清hs-CRP水平差異,分析急性腦梗死病情程度(腦梗死面積)及近期預后情況[改良RANKIN量表評估結果(mRS評分)]同血清hs-CRP水平的相關性。結果:觀察組患者入院時血清hs-CR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及其亞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度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顯著高于中輕度組,近期預后不良組血清hs-CRP水平顯著高于近期預后優(yōu)良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均<0.05)。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腦梗死面積)及近期預后情況(mRS評分)均同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關性(r=0.635,0.763,P均<0.05)。結論:血清hs-CRP水平與急性腦梗死病情程度及近期預后關系密切,臨床可將其作為評估腦梗死病變程度及預測患者預后情況的輔助指標,為針對性治療方案的擬定提供依據。
血清hs-CRP; 急性腦梗死; 病情程度; 近期預后; 相關性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程度高、死亡風險大等特點,高發(fā)于中老年男性群體,積極有效的早期治療干預是促進患者病情轉歸、降低后遺癥嚴重程度、改善患者預后恢復效果的關鍵[1]。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急性腦梗死等以老年人為高發(fā)群體的疾病發(fā)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2],現已成為威脅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常見病受到醫(yī)學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通過積極有效的指標數據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預測其預后情況,為針對性治療方案的擬定提供條件也成為各學者探究的熱點話題。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作為一種全身性炎癥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在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的預測中有較高應用價值[3],本研究為探討血清hs-CRP水平與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預后情況的關系,回顧性分析9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及96例健康體檢志愿者臨床資料,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就診的9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觀察組,n=96)和同期體檢的96例健康志愿者(對照組,n=96)臨床資料。此次入組受試者均接受相關影像檢查,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版)》[4]中急性腦梗死相關診斷標準(觀察組)。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符合診斷標準,并經影像學檢驗后證實;②所有患者均為初次發(fā)作,且發(fā)作時間不超過12h。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血管疾病、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嚴重器質性病變、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意識障礙、慢性炎性疾病或惡性腫瘤的患者;②臨床資料不全者;③未成年或年齡超過85歲者;④孕期或哺乳期婦女;⑤中途死亡、轉院或隨訪期失聯的患者;⑥發(fā)病至就診時間間隔超過12h者。觀察組中男性62例,女34例;年齡40~83歲,平均(65.9±6.3)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間隔(6.6±3.5)h。對照組中男性60例,女性36例;年齡42~80歲,平均(65.3±6.4)歲。兩組受試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受試者入組后均常規(guī)采集晨起空腹外周靜脈血6mL,3000r/min下離心10min,取上層清液,使用羅氏MODULE P8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hs-CRP水平。
1.3 評估標準
1.3.1 急性腦梗死病情程度評估標準:按照參考文獻[5]中相關內容,以患者入院時影像檢測的腦梗死面積為病情嚴重程度的評估依據。將大面積腦梗死(入組時最大腦梗死直徑>4cm)患者納入重度組,將中小面積腦梗死(入組時最大腦梗死直徑≤4cm)患者納入中輕度組。
1.3.2 近期預后評估標準:以改良RANKIN量表評估結果(mRS評分)[6]作為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近期預后評估依據。該量表共計0~5分,0分表示完全無癥狀;1分表示有癥狀,但無明顯功能障礙,可獨立完成日常職責和活動;2分表示輕度殘疾,可在無幫助前提下照顧自己的事務,但不可完成病前所有活動;3分表示中度殘疾,可在無外力幫助下行走,其他事務需他人幫助;4分表示重度殘疾,無法獨立行走,無他人幫助無法照顧自己的事務;5分表示嚴重殘疾,臥床、大小便失禁,需他人予以持續(xù)的護理和關注。將mRS評分為0~2分的患者納入近期預后優(yōu)良組,將mRS評分>2分的患者納入近期預后不良組。
1.4 觀察指標:回顧性分析9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和96例健康體檢志愿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其血清hs-CRP水平差異;記錄不同腦梗死面積患者及隨訪1年間不同預后患者入院時血清hs-CRP水平差異,采用Spearman相關系數分析急性腦梗死病情程度及近期預后同血清hs-CRP水平的相關性。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較:觀察組患者入院時血清hs-CR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382,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較±s)
2.2 不同腦梗死面積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較:96例觀察組受試者中納入重度組(大面積腦梗死,梗死直徑>4cm)的患者32例、納入中輕度組(中小面積腦梗死,梗死直徑≤4cm)的患者64例。對照組受試者入院時血清hs-CRP水平明顯低于觀察組的兩亞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亞組中,重度組血清hs-CRP水平顯著高于中輕度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同近期預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較:96例觀察組受試者中納入近期預后優(yōu)良組(mRS評分為0~2分)者56例、納入近期預后不良組(mRS評分>2分)者40例。對照組受試者入院時血清hs-CRP水平明顯低于觀察組的兩亞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亞組中,近期預后不良組血清hs-CRP水平顯著高于近期預后優(yōu)良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不同腦梗死面積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中輕度組比較,#P<0.05
表3 不同腦梗死面積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近期預后優(yōu)良組比較,#P<0.05
2.4 血清hs-CRP水平與急性腦梗死病情程度及近期預后的相關性分析: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腦梗死面積)及近期預后情況(mRS評分)均同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關性(rs=0.635,0.763,P均<0.001)。
據不完全資料統(tǒng)計,受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我國老年人口增多等因素影響,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率不斷提高[7],現已成為威脅人民健康安全的常見腦血管病,需引起重視。
臨床研究發(fā)現,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由活化巨噬細胞分泌的白細胞介素-6(IL-6)刺激肝細胞后產生,在反映機體炎性反應等方面有高度的靈敏性[8]。此前大量研究證實,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腦梗死發(fā)生有密切關系[9],而炎癥反應幾乎參與到頸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的整個過程中,與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同樣關系密切。CRP作為全身性炎癥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在正常機體中常以微量形式存在,當機體出現創(chuàng)傷時,可在急性炎癥反應6~8h內出現明顯上升情況,并在未來的2~3d內達到峰值[10]。國外有學者指出,該指標在反映炎性細胞因子激活狀態(tài)及血栓形成情況等方面有良好的敏感性,其水平短期內異常升高是心腦血管病變的危險信號[11],需引起警覺。hs-CRP是通過超敏感檢測技術獲得的指標,其相較于常規(guī)CRP在反映機體慢性、不顯性炎癥反應等方面價值更高,能提高實驗結果的靈敏度與準確性[12],為醫(yī)師準確評估患者病情、了解其炎癥反應程度等創(chuàng)造條件。本研究也就血清hs-CRP水平與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近期預后情況的相關性予以分析,發(fā)現確診急性腦梗死的觀察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顯高于同期入院體檢的健康志愿者,同鄭建瓊等[13]報道結論基本一致,證實急性腦梗死患者普遍存在血清hs-CRP水平異常增高表現,高危群體檢查時發(fā)現此情況需引起高度重視,為及時有效的診療提供條件。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積和預后情況均同其入院時血清hs-CRP檢測結果呈正相關性,梗死灶越大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越高、隨訪1年內預后不佳的幾率更大,提示醫(yī)師需將就診時血清hs-CRP水平較高的患者列為重點監(jiān)測對象,時刻關注其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同時擬定切實可行的早期治療干預措施,盡可能減輕患者神經損傷程度、縮小其腦梗面積,為患者獲得較理想的預后恢復效果提供條件。
本研究雖取得一定成果,發(fā)現血清hs-CRP水平不僅在心血管事件的預測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同樣與急性腦梗死的病情嚴重程度關系密切,臨床可將其作為評估病情、預測預后的有效途徑為患者獲得更理想的治療體驗提供條件。但受樣本量、受試者體質、年齡、合并疾病情況等因素影響,本研究仍有部分結論存在較大改進空間,可擴大樣本量并盡可能排除相關干擾因素后將其作為后續(xù)研究課題展開深入探究,以此獲得更全面、嚴謹的報道結果。
[1] 鄧麗,劉曉冬,張擁波,等.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8):825~829.
[2] 徐平,郭桂香,高云春,等.常德市人群腦卒中發(fā)病類型的分布特征分析[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3,12(7):707~710.
[3] 吳炯,郭瑋,劉曉文,等.C反應蛋白和其他心血管標志物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患者的長期預后作用[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7(3):213~218.
[4]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4):246~257.
[5] 李春瑤,司味鑫,趙越,等.血清膽堿酯酶水平與急性腦梗死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相關性[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45(5):417~421.
[6] 袁俊亮,張曉丹,李海英,等.smRSq量表在部分中國腦卒中人群中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6,29(3):161~163.
[7] 王艷紅,李立明.1990年至2010年我國城鄉(xiāng)成年人群腦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流行趨勢[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3):185~189.
[8] 毛新發(fā).血清CRP、L P(a)、IL-6在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表達及意義[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5,(5):954~956.
[9] 徐夢怡,周俊山,劉宇愷,等.中青年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其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組織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劑-1、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改變[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2,25(2):85~88.
[10] 王志海,陳穎.超敏C反應蛋白、脂聯素水平與急性腦梗死灶大小相關性觀察[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1,28(7):1270~1272.
[11] Wang J,TangB,LiuX,etal.Increased monomeric CRP level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possible new and specific biomarker for diagnosis and severity assessment of disease[J].Atherosclerosis,2015,239(2):343~349.
[12] 周平,李迎秋,李衛(wèi)東,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B1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2,24(5):265~268.
[13] 鄭建瓊,楊年安.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急性腦梗死病情的相關性[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30(5):391~393.
1006-6233(2017)06-1005-04
陜西省衛(wèi)生廳科研基金項目,(編號:2014JM40256)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06.038
*【通訊作者】屈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