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薛艷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英語教育規(guī)模不斷擴大,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提出,目前英語教育現(xiàn)狀還不能完全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過分強調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引導。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目標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掌握和運用,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聽、說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方面的培養(yǎng)應是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做如下闡述。
【關鍵詞】小學英語 傾聽與表達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104-02
小學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就是要提升小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能力,當前小學生英語的“傾聽與表達”能力現(xiàn)狀不容樂觀,如何提升小學生“傾聽與表達”能力已成為很多小學英語教師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文針對此問題進行探討,旨在提升小學生英語“傾聽與表達”能力。
一、實施快節(jié)奏的教學模式,激發(fā)聽力興趣
小學生聽課最明顯的特點是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易受外界分散,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的聽課特點,采取靈活、多變、精準的教學方式,重點是牢牢抓住孩子短暫的集中時間,精準快速組織教學,這里要強調的是,精準快速教學并非加快語速、加快內(nèi)容,而是課前精心、精準備課,時刻抓住孩子的心里和年齡特征,采取多形式、多手段、多環(huán)節(jié)進行課堂實踐,讓他們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興致盎然的掌握重點知識。在多年的教學探索、實踐中,實現(xiàn)上述理想教學模式,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熱身運動。讓學生在課前唱首喜歡的歌,然后讓學生做一分鐘英語演講,引起共鳴,讓英語氛圍充滿課堂。
2.使用多媒體。運用幻燈片幫助學生復習一堂課的內(nèi)容,課前精心做好幻燈片選材,務必使其生動。一個直觀的圖片或動畫,如同放了一部電影,深刻的印在學生的腦海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問式。(1)課上提問。老師面向全班給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全班同學快速回答,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運用英語能力。(2)列車提問法。對于每一個老師的提問,每組學生逐一回答老師的問題。這樣,每個學生的注意力都會集中起來,加快學生的思維速度,促使他們及時理解、思考,反饋、溝通、交談,收到很好效果。(3)選擇提問法。老師在學生未做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提出一個問題,隨機選擇一個學生或一組學生回答。這種選擇提問方式,涉及面廣、機動性強、節(jié)奏感強。
4.競爭法。針對孩子們好奇心強、求知欲強、爭勝心強的心理特點,應用此法教學、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此法,可分為小組競爭、男女生競爭、自由競爭、個人挑戰(zhàn)等。在記憶單詞時,可比誰讀得準、誰發(fā)音準、誰寫得好等;口語對話時,可比誰讀的正確、誰讀的流利、誰讀的有感情等。比賽項目一開始,學生們激情就被點燃,歡呼雀躍,熱情高漲,學習意識,求知意識、參與意識、團隊意識得到大幅提升,學習效率極大提高。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手段、不同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學生聽、說、讀能力得到大大提高,真正實現(xiàn)了教書育人、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視聽模仿,加強口語訓練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有三、四年左右的英語學習時光,教師應高度重視孩子的這段時光,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全力打造孩子的母語能力、外語能力,使其能成為棟梁之材。
在教學中,教師應使用實物、圖片、圖表、動畫、錄音機、錄像機、投影儀等視覺教學手段,讓學生走進多媒體空間,聆聽標準發(fā)音、語音語調,培養(yǎng)其視覺和聽覺的敏銳度,一一段聲情并茂的情景會話,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會積極模仿,并會下意識地運用語言將聽和說表達出來,經(jīng)過大量的聽、說口語練習,學生的聽、說能力一定會有顯著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當中,老師不應急于叫學生模仿閱讀,而是老師給學生演示發(fā)音,讓學生一邊聽一邊觀察老師的口形,集中精力觀察老師發(fā)音時嘴形大小、平、圓變化情況,看明白、聽清楚。當老師讀了兩遍,喊出“一、二”,做手勢“三”時,全班同學齊聲模仿,這樣做學生發(fā)音容易到位,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如在句型日常用語交際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發(fā)出指令讓學生做出相應動作,當教師發(fā)出:a. Stand up! b. Sit down! c. Turn right/left. Touch your nose/eye/face/leg...…學生馬上做出相應的動作,這種練習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的反應和聽力,達到師生互動,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三、開展每天“三分鐘英語口語”活動
教師應在課前充分準備好本課教材上的口語內(nèi)容,向學生說明具體要求和方法,讓學生領略理解口語的目的。例如,之前通過小學英語課本句型的學習,學生在新學期開學時的再見面,相互之間要進行口語問候。采取接力的形式,一隊學生說,一隊學生聽,讓聽者找出錯誤的地方,學生之間相互糾正。如此簡單對話,稍差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順利完成并增其信心。再如,對新課文或對話,不讓學生看書,教師也不給其示范閱讀,而是讓學生聽錄音,一邊聽一邊答疑掃除障礙。聽完錄音之后,讓學生模仿錄音進行朗讀,待學生讀熟后,引導學生進行情景模擬、角色互換,結合之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自由交談。
老師應時刻向學生灌輸在日常生活中隨時使用英語的習慣,在日常學習中也要養(yǎng)成說英語的常態(tài),像每天上課前課代表的英語作業(yè)匯報,雖然是簡短的幾句話,如果能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特別是對于那些成績差、自尊心強、自卑感強的學生,他們害怕說英語,不敢在同學和老師面前說,但通過上述方法的學習和運用,當他們敢說出簡單的“yes”或“no”時,都將使他高興萬分,信心倍增。不同年級段的小學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水平采用每天“三分鐘英語口語”活動的方法。讓學生用口語簡單地表達天氣、家庭、學校、好朋友等等,這種方法的運用對于提高學生聽、說、思維、表達能力等,均是十分好的辦法。這樣的活動若能持之以恒的開展下去,假以時日,學生聽、說能力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利嘴”和“慧耳”就會產(chǎn)生。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是學生初學英語的開端,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的基礎,我們應該運用、探索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堅持聽、說、讀的良好習慣,若能堅持不懈,相信一定會給小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冀秀慈. 小學高年級英語聽說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6.
[2]孫瑞. 小學英語課堂學生“傾聽與表達”現(xiàn)狀分析及策略探討[J]. 基礎教育研究,2015,(0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