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
摘要:當下社會發(fā)展快速,學校知識教育也在不斷更新,學校的體育教育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更是通過學校的體育教學能夠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讓每個學生都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出來。中學體育是學校體育的重點,中學體育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我國中學體育教育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教學內容單調、教學方法落后、學生與教師互動不積極等問題。限制了體育教育不能在學校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因此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體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措施最終是由教師來實施和施行的。本文從中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方法談起,并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育;存在問題;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目前我國的中學體育教育,在學校體育中是重點,適宜的運動可以很好的緩解學習壓力,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學體育教育有效的提高了青少年的身體素質,而且還鍛煉了他們的交際能力,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國的中學體育教育發(fā)展非常迅速,中學體育教師教育方式早已落后。所以要事不宜遲的將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不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學生只能在被動中學習。
一、傳統(tǒng)的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內容單調,教學內容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中學體育的大部分課程基本是以競技技能為中心,主要以田徑、籃球、足球、排球等現代體育運動項目。教學內容枯燥無趣,不能帶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二)教學時間和地點是固定的,一般學校的學生運動時間都是在體育課上,固定的時間和地點根本不能滿足學生們的多樣化需求。
(三)體育教學中始終存在著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在中學,一個學期的體育課時長加起來大概是三十多個小時,理論課時只占總課時數的10%,這樣算下來才2至4個小時,因此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教師不可能把實踐理論知識講的這么清楚。如果能從各方面加強理論教學,在上體育課之前教師將相關知識講解一下,這樣一來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非常快的掌握技巧要點,學生自己通過課后的鍛煉,可以提高自己對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傳統(tǒng)的教與學
(一)建立以體育鍛煉為主要方向,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體育課程標準》提出:"體育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必修課。"以上把體育課的性質完全的表達了出來。一段時間以來,顯現出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些體育課不是以實踐為主要教學手段,也不是以體育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
(二)樹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主體性教育觀。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體育教學活動是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場所。要在體育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揚學生的主體精神,培育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施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性的。
(三)《體育課程標準》的課程基本理念是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方式。在這一課程理念中也能體現出學習觀、教育觀和學生觀。教師應正確有效地運用組織教學方法。新的改革模式促進了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而這三種學習方式不僅是對接受式學習的必要補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來正確、有效的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防止盲目性和只追求表面形式而不考慮結果。
三、加強基礎設施和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建設
(一)因為資金問題,設施器材不充足,導致硬件設施不能合格,體育教學效率肯定不能提高,體育教學經費和教學設備不充足的問題,這一現象充分的表明了學校的領導不夠重視一方面。
(二)教師隊伍及素質有待提高。學校體育教師的力量大小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高低。中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的缺乏,給體育教師工作中帶來沉重的負擔,導致體育教學質量下降。體育教師具有良好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能夠提供合理的教學,而中學體育教師缺乏進一步學習和培訓的機會,缺乏改善自身業(yè)務的動力,直接制約著體育教育的發(fā)展。
四、總結
各中學應根據實際情況找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適當靈活地改變教學方法,及時解決問題。同時,作為體育教師,應不斷進行學習和創(chuàng)新來提高每一堂課的教學質量,正確引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李全德,趙福祥.淺析云南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消費刊,2009.
[2]毛振明.如何正確理解與運用自主學習[J].中國學校體育,2006.
[3]于秀.學生體育學習論—主體性體育學習的理論構建(博士論文),1999.
(作者單位:南昌新建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