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江峰
摘 要:教學中出現學生不在狀態(tài)的想象很正常。要使學生恢復課堂應有的狀態(tài),關鍵在于針對性的激活。思品課激活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一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二要制造矛盾,提高學生的思維對抗;三要提供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關鍵詞:初中思品;學習狀態(tài);激活技巧
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學生不在狀態(tài)的情況。學生不在狀態(tài),必然會影響教學效率。筆者認為,首先,必須弄清楚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一般來說,學生出現這種狀況也無外乎我們常見的一些現象導致的,比如,學習沒有興趣,被有些問題難倒等等。那么,我們該采取什么措施應對,從而激活學生,激活課堂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們要在課堂教學準備環(huán)節(jié)做好預判,教師應該考慮在教學過程中有哪些地方學生容易出現不想動的狀態(tài)。這時,就應該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以幫助學生扭轉這種狀態(tài)。
“矛盾的青春期”這一知識點是《長大的感覺》這一課的重點和難點。青春是美好的,但為何又矛盾呢?對于這一點,學生很難認識清楚。在備課時,筆者對這個問題做了充分的解讀和準備。筆者認為,教學這一知識點,應該采用情境教學法。這里筆者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的: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境激趣】
學生觀看小品(劇本由教師準備,劇中角色三人:男女同學各一名、女生母親)。
【環(huán)節(jié)二:自由交流】
交流的問題:(1)劇中的這些情境反映了什么現象?(或從三位同學表演的小品中你有什么感想?)(2)你認為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都有哪些?
【環(huán)節(jié)三:情感升華】
教師:從大家的發(fā)言中,老師感覺到多數同學對父母的做法持反對意見,但你們是否想到他們?yōu)楹芜@么做?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爸爸媽媽,你會怎么做?(這時教師應該這樣做: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爭論中思考;努力往一個方向引,也就是讓學生達成共識)
這樣的設計,避免了空洞的說教:活動中的小品源于學生生活,貼近他們心理,說出了他們的心聲。這樣的設計,每個學生都有表現:有表演,有交流,有對話,課堂就沒有壓抑感。
二、制造矛盾,提高學生思維對抗
課堂上很多情況下學生默不作聲。其實,不是學生無話可說,問題主要在于他們不愿說,不想說,抑或認為不值一說。為什么呢?主要還是我們設計的活動或問題沒有矛盾點:大家想到的誰都不想說出來,縱使說出來也沒有掌聲。因此,課堂上我們要制造矛盾沖突點,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知欲望以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教學《長大的感覺》這一課已近尾聲,考慮到初中生中的“追星”想象,筆者安排了一個辯論現場。設計辯論的初衷是幫助學生解讀“追星”現象??梢哉f一提到“星”的問題,無論男學生還是女學生都起勁,這自然是他們的熱門話題。但是客觀而言,這也是他們青春期常見的一個問題。辯論活動是這樣設計的:
【環(huán)節(jié)一:情境展現】
展現兩個不同的鏡頭:(1)幾名男女生在開學當天不打招呼去追星;(2)為一睹NBA球星而走火入魔煞費苦心的同齡人。
【環(huán)節(jié)二:學生辯論】
辯題是:“追星的好處是……”和“追星的壞處是……”
【環(huán)節(jié)三:教師作結】
主要是告訴學生這種現象很正常,但另一方面不能迷失自我。這樣的設計,一則讓學生明確“星”不僅僅是演藝圈的明星,科學巨匠、文學大家等都可以是,這樣就給學生增添了一份理性,同時還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另外,通過辯論,通過教師的點評,學生知道如何對待“追星”現象,學會了自我成長。
三、提供機會,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
有時課堂上學生反映消極或者遲鈍,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對學生全盤否定,因為學生是聰明的,這一點我們也是有感性認識的。有時課堂上全班學生都無所作為,我們也不能輕易下結論,因為學生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
(一)讓學生參與教學設計
平時教學中,筆者的慣用做法是:(1)在新課進行之前一到兩天,筆者將有關教學內容中需要學生重點理解、深入分析的部分放手交給學生。要求學生對學習內容要獨立閱讀,并能夠獨立提出一些問題,并且以文字的形式交到老師手中;(2)教師要以認真的態(tài)度,以尊重的姿態(tài),及時將學生的問題、看法或觀點進行梳理、挑選、歸類,已被課堂采用;(3)教師給每位學生的紙條寫上評語,以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二)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1.讓學生交流看法
教師宣布最有價值看法的學生名單,這里所謂的“最有價值”,一是課本所沒有提及的,或者說沒有收到課本現成結論的影響;二是所提出的觀點或見解有一定的獨特性,甚至是出乎我們的預料。比如,就青春的活力表現提出問題。這一問題的提出實質是希望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情況,提出問題。問題的提出可以是多方向的,也可以是多方面的,就看誰提出的問題與眾不同。
2.讓學生參與評價
不可否認,課堂評價多是由我們教師來完成,學生的評價最多也就是鼓掌。這樣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果我們能慢慢試著放開然后放手給學生,那么,課堂效果可能會更好。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的思想再一次得到碰撞。
綜上所述,課堂上學生本是充滿活力的,雖然他們有時出現消極狀況,但這是正常現象。重要的是我們該采用何種策略把他們激活。這個方面,仁者見仁,沒有定理可循,一切靠實踐,你說呢?
參考文獻:
[1]秦麗裔.學會傾聽 學會學習[J].初中生世界,2016(11):78.
[2]孫紅果.走進合作學習 飛揚主體個性[J].吉林教育,2010(11):6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