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冬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課堂中各種教學方式層出不窮,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但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宗旨是通過教育理念的轉(zhuǎn)變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不管教學方式如何改變,教育改革的初衷是不能改變的,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全面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1-00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51
實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能使教師和學生雙方都獲得發(fā)展,成為所有教師教學所追求的目標。在新課改思想的倡導下,有些語文教師為了追求課改的效果,做足了表面文章,在一定程度上確實也起到了應有的效果,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語文教學的宗旨是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那么,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真正體現(xiàn)課改的精神,并達到語文教學的宗旨呢?
一、什么樣的語文課是有實效性的語文課
新的課程改革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睂W好語文課程對于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顯得更有價值。從教學的目的性來說,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指的是,通過語文課堂教學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效果。因此,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是提升學生的能力。一節(jié)語文課首先是一堂學生品味課,使學生通過研讀、識記、理解等,感悟文章的美,包括語言美、形式美、思想美,在品味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其次,語文課還是欣賞課,教師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受到感染,使學生在文章意蘊的感染下,情感得到同化,思想得到提升。再次,語文課堂還是充滿興致的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手段的運用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提升??傊?,有效的語文教學課堂是豐富而有內(nèi)涵的,學生通過富有激情的學習,掌握了知識,提升了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
二、在新課程理念下,怎樣教學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新課改指出,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這樣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靈活、生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氣氛充滿了活力和激情。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有限,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既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又能在課堂教學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和能力,這是語文教師必須關(guān)心的問題。
(一)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教師對學生是極有幫助的。所謂幫助,主要不在傳授知識,而在于引導學生自己去求得知識,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彼裕處熞谄綍r的教學中給學生灌輸多質(zhì)疑的思想,鼓勵學生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夠積極大膽地質(zhì)疑問題的習慣。古語說得好,學習的精神貴在能夠提出疑問,只有在經(jīng)常提出疑問中才能有所進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知質(zhì)疑,不敢質(zhì)疑,到敢于提問和善于提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注重正確的方法引導,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毙抡n改的思想就是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懂得自己去學習。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來。所以,語文教師要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上多下功夫,通過正確的途徑讓學生懂得如何去學習,知道怎樣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的這種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的表現(xiàn)。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只要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如何去學習,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才是教學的最高境界。
(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興趣是決定課堂教學效果的關(guān)鍵因素。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學生有了興趣就會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小學生的學習激情就好比將要點燃的火把,具有很強的爆發(fā)力,教師如果能夠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所以,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渴求知識的火把。
(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要想提高課堂實效性,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到知識,活躍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來活躍課堂氣氛,可以交替使用演講的形式、小組討論的形式、師生互動的形式,使學生在每一堂語文課上都能感受到新意,這樣的課堂氣氛才能充滿激情和活力,課堂教學效果才會更好。同時,教師也要注意,不能為了過分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而脫離了教學內(nèi)容的主旨,喧賓奪主。所以,教師要有章有序地采用不同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課堂效果好與不好,主要看的是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共同提高。廣大語文教師要深入領(lǐng)會新課改的思想,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關(guān)注課堂實效,讓每一堂語文課都有實實在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克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措施[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5):83.
[2] 強紅蕾.從六節(jié)課堂實錄看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實效性[J].新課程研究(下旬), 2011(8):39-41.
[ 責任編輯 李愛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