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樂
(甘肅省慶陽第六中學)
摘 要:隨著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下的普通高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傳統(tǒng)的課程設置和課程管理逐漸被新課程改革取代。從實際出發(fā),調整和改革各種教育方式,并且充分合理地設置國家課程和學校課程管理,構建出符合課程改革要求并具有學校鮮明特色的課程體系,是目前最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普通高中;課程設置和管理
新課程的改革不僅是素質教育改革的產(chǎn)物,而且承載著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對于教育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在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普通高中面臨新課程課程設置和課程管理改革的高難度挑戰(zhàn)。因此,在課程設置和管理中必須遵循新課程改革的原則和人文精神,以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為起點,以構建課程設置為切入點,以抓好教學管理為核心,努力克服新課程改革下的各種艱難險阻,才能進行更好的課程設置與管理。
一、新課程改革的課程設置分析
課程設置和管理,顧名思義是指學校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所教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怎樣遵循科學有效并且合理的課程原則?普通高中傳統(tǒng)的課程標準,都還保持著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把學校主要的課程抓得特別緊,因此,雖然課表上的課程設置豐富多彩,但實施的機會卻很少,傳統(tǒng)的老師可能認為沒有必要去開拓其他課程,這也是新課程改革學校和老師面臨的挑戰(zhàn),扭轉應試教育課程設置的局面,也要灌輸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是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因此,對于學校來說,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根據(jù)課程設置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從學校實際出發(fā),需要進行多方面因素的考慮。例如,師資力量、學校場地設置、教育教學設備等等,充分體現(xiàn)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平衡,為每一位學生奠定共同發(fā)展的機會,這樣也有利于教育教學的組織。
二、新課程改革的課程設置目標
1.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下,對于學生來說,在課程設置方面,盡量讓學生自己去選擇,最大限度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個性化教學,讓他們感覺他們是課程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新的優(yōu)勢。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個性的主題課程,我們應該賦予學校合理而充分的課程自主權,努力嘗試開設多樣化、高質量的選修課程,充分挖掘和利用當?shù)卣n程資源,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熱情,發(fā)展?jié)撃?,同時也要保證學生的課程選擇權,讓學生成為課程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每人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個性,這樣的新課改的課程設置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會讓“學”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2.凸現(xiàn)教學特色
每個學校根據(jù)其自身特點與實際情況,教學方式都會有所不同,面對各式各樣的學生,學校應結合自身的發(fā)展水平,從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辦出有特色的教學,同時積極地創(chuàng)造條件,提高課程設置和管理的整體水平,從而凸顯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特點,這是目前新課程設置所需達到的目標之一。
三、課程教學組織與管理
1.組織班級教學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革新,傳統(tǒng)的學校課程管理方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課程管理的實施要求,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許多傳統(tǒng)學校的課程管理還存在著許多漏洞。例如,許多學校對學生進行封閉式管理,把學生牢牢控制在學校這個狹小的地方,這使得學生很難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和社會實踐活動;其次,有的學校老師管理過于權威,老師權利至上,從而造成班級建設和課程管理缺乏人文關懷的情況,同時也使得學生和老師的教學活動難以進行。因此,新課程管理的改革,應奉行民主的管理方式,廢除“專制”,讓班級的所有成員都有一份使命和責任感,讓學生積極活躍在班里管理中,成為課程學習的主人。
2.加強課程監(jiān)督管理
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應該嚴格執(zhí)行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相互監(jiān)督和評估課程實施過程,發(fā)布學校課程質量信息。教師應對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學生的發(fā)展負責,對課程的有效實施、學生的學習結果評定承擔相應責任,學校與社會應尊重教師的勞動。學生及其家長應有機會了解、評價學校課程,并提出改進建議,應積極配合學校執(zhí)行國家頒布的課程政策。
3.增加選修課
學校在網(wǎng)上公布課程設置的模塊以及各課程所需達到的學分要求,并對此課程的老師以及內容進行公布。學生只要點擊進入學校的官網(wǎng),進入選課的這一體系,在確定選課的方向之后進行提交,然后網(wǎng)絡系統(tǒng)就會根據(jù)學生選擇的課程進行人數(shù)統(tǒng)計并且安排具體的上課時間。如果需要更改課程還有退選,都可以進入選課系統(tǒng)進行修改。增加選修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能力,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能學得更好,而且利用現(xiàn)代化的網(wǎng)絡平臺,可以以簡單并且迅速的方式傳遞信息,非常智能化。
4.建立學分評定管理體系
學生學習的每個科目都有學分,而且學生的整體學分達到學校的要求才能完成高中的整體學習,除了平常的基礎科目之外,選修課也有一定的學分,學生在一些大型活動賽事中獲獎,發(fā)表了文章以及為學校做出貢獻還可以增加額外的學分,學生可以通過登錄學校的網(wǎng)站查詢學分。利用這種課程設置的方式,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得教育體制得到更大的改善。
綜上所述,新課程的不斷改革,不僅順應了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同時,科學、有效、合理的新課程設置和管理,也將會使我們普通高中的學生對學習更加充滿熱情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吳亞杰.新課程改革下的班級管理[J].山西教育與管理,2011(9).
[2]李志厚.我國普通高中新課程設置與反思:合理性與可行性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4(1).
注: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以課程建設促特色高中的構建——基于慶陽第六中學實證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75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