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鶯
摘 要: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幼兒音樂教育應以促進幼兒的情感發(fā)展為目的。幼兒對音樂的敏感性都是較為強烈的,利用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對其進行音樂教育,這是音樂教育的關鍵。幼兒園的音樂游戲是以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審美力、豐富幼兒情感、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素質為目的的。本文論述了音樂游戲的重要性和如何有效實行音樂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幼兒 游戲 游戲精神
中圖分類號:G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196-01
一、引言
游戲就是人的一種娛樂活動,游戲是一種有組織的活動,同時具有目的性。一般都是以娛樂為目的,有時也會以教育人為目的。游戲一般對人都會有身體或者心理上的刺激,許多游戲都可以培養(yǎng)人的技能,有教育的意義,還能對人的心理造成影響。
二、游戲精神的概念以及特點
1.游戲精神的概念
首先,游戲是可以給兒童帶來幸??鞓返模瑫r也能滿足兒童的需要,是兒童們自主選擇,自己發(fā)行的沒有功利性的活動。真正的游戲可以滿足兒童的心理需要,讓他們感到無窮的快樂,這有利于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建立健全的人格。游戲精神就是兒童快樂的源泉,游戲精神就是兒童的精神,它滲透并且貫穿在兒童生活的全部過程。它受到后天的社會文化的熏染,具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而且它在不斷成的同時演繹著兒童生命與成長的歷程。但是游戲精神又不單單只是童年生活與發(fā)展的產物。它也在以一種自由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精神傾向給兒童的生命成長以自由和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
2.游戲精神的特點:創(chuàng)造性和自由性
2.1創(chuàng)造性
很多人都知道兒童身上有一種“光芒”,這種光芒它是隱形的,肉眼是看不見的。雖然有的成年人也有這種光芒,但是和小孩比起來很少。兒童的思想總是那么的與眾不同,不拘一格,他們的很多行為都超乎成年人的常理,而且他們對外界充滿了興趣,這就是兒童的游戲精神所在,也就是兒童游戲精神的創(chuàng)造性。然而在大人眼中兒童有許多的問題,很煩。而且還不懂事,所以大人們總教育他們,按照他們的準則做。在課堂中,老師們也總是希望可以聽到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出標準答案。而不愿聽聽孩子們內心的聲音,過分強調標準化考試,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喜歡死記硬背,這也就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例如:有一道小學語文填空題:"( )的彩虹"。有學生填的是"(絢麗)的彩虹"。結果老師打了"×",給出的理由是標準答案為"(美麗)的彩虹"。某小學語文考試,有道題為"雪化了是什么?"有學生答為"雪化了是春天"。老師判這個答案錯了,因為標準答案是"雪化了是泥水"。就是這些標準答案式教學使得學生慢慢的散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在我們的生活中這類例子還有很多,尤其是在各種參考書和復習資料中尤其多。這就會把學生推向讀死書、死讀書的方向。
而在游戲中兒童總是感到有無限的動力,努力地探索,發(fā)現(xiàn)。在游戲的世界里他們可以不受外界各種標準答案的束縛,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現(xiàn)在的小孩子這么喜歡游戲的原因,他們可以通過游戲和很多人互動。
2.2自由性
從表面上看,游戲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外在的活動形式,實際上,游戲時幼兒一種內在精神形式的存在。兒童在游戲中能夠自由地操作,無需考慮太多的因素,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處于一個放松狀態(tài),擺脫了外界的束縛。使學生擁有把握與決策的權利與能力,更好地增強幼兒的思考能力,有助于幼兒養(yǎng)成思考的好習慣。兒童的游戲奔涌著、充溢著自由,在游戲中,兒童追求著自由、享受著自由,所以,實質上兒童游戲是精神自由的一種自由表達方式。因此,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放松自我的同時也放開了自己思維方式,身心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保障。幼兒教育和游戲是不可分割的,游戲中的精神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價值觀念,游戲是一個充滿了想象力的世界,游戲將現(xiàn)實與幻想相互結合,這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兒童在接觸其他小朋友時,腦海中會產生如何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方式,從而實現(xiàn)交流溝通,體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兒童在游戲當中可共同商討、相互影響、相互鼓勵,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增強團隊之間的合作精神。
三、幼兒教育教學中游戲精神的缺失
總所周知,在幼兒教育中游戲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對于幼兒老師來說,游戲對他們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很多老師在教學中都會采用游戲;但是另一方面來說,他們又總是覺得游戲不夠用,并且有一些游戲用起來效果不是很理想。他們片面的強調游戲的價值,那種單純的“為了游戲而游戲”的游戲越來越少,人們更多的是把游戲當作達到教育目的的一種手段或者途徑。過度的關注游戲的結果而不是游戲的過程,在現(xiàn)代這種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人們所在意的就只是游戲是否及時。所以教師有沒有組織游戲?組織什么樣的游戲?這些都取決于這個游戲能不能達到他們想要達到的效果。這種只注重游戲的結果而忽視游戲的過程的行為,必定會阻礙幼兒們的全面發(fā)展。
四、讓游戲精神成為嬰幼兒教育的靈魂
讓游戲精神成為幼兒教育的靈魂,主要需要做的就是:呵護幼兒的天性,讓幼兒們有個美好的童年,在履行教育職責和文化使命的同時,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這也就要求老師們要站在幼兒們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幼兒們實現(xiàn)心與心的交流,這也就要求教師們也要具有童真和童趣,從而和幼兒成為玩伴,一起成長。對于幼兒我們需要讓他們成為游戲的執(zhí)行者,主動的去嘗試和發(fā)現(xiàn),讓幼兒們親自去體驗大自然,身臨其境才能真正的體會到大自然。而不是一味的告訴幼兒精確回答。要讓幼兒園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兒童們快樂健康成長的樂園。讓游戲精神成為貫穿于幼兒教育教學過程的靈魂。只要幼兒教育貫穿了游戲精神就意味著幼兒教育正在慢慢的實現(xiàn)真正的人性化,而幼兒教育就會升華到愛的教育層面。
五、結語
大自然也希望孩子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孩子的樣子,如果打亂了這個自然生長的秩序,它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既不好看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讓我們給幼兒以純凈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和自由的游戲,同時也讓我們自己也變?yōu)楹⒆樱c他們一起歡樂地游戲吧。
參考文獻
[1]黃進.游戲精神與幼兒教育[M],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2]張珊珊.以游戲精神關照幼兒教育:從意蘊到行為[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刊物 《幼兒教育 》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