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蘭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也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著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在小學階段如何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077-01
小學階段是各種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習有條不紊的進行,有利于知識的習得,有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yǎng)成。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論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時指出:"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養(yǎng)成能力,養(yǎng)成習慣,使學生終生以之。以為教育可以把學生所需要的全同部給他們,學生出了學校再不用自己探討追求了。這種認識是根本不對的。"葉老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學生在學校期間養(yǎng)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
1.學會完整說話的習慣
說完整話、規(guī)范話不僅影響到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的高低,它更是思維的載體,也是發(fā)展思維的最佳手段。再對完整的話進行修飾、加工、組合,最后就變成了一個個精彩有趣的片段或故事。因而,培養(yǎng)學生說完整話,是很重要的。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是學生最崇拜的人,也是學生最想模仿的對象。因此,我們教師自己就應該先做到說話完整、明白,這才能起到模范作用。教學中,我總是這樣說:"我請×××同學把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們聽。""請同學們仔細、認真地閱讀這篇課文,思考課文具體講了一件什么事?"回答問題前,強調(diào)學生組織好自己的語言,把話說完整,不說半截話。對說話完整清楚,聲音洪亮的同學常常給予表揚。對那些膽小不敢說的同學,我會請他們重復表揚同學的話,對他們進行鼓勵,同時用簡單的問題或者對話給他們創(chuàng)造說話的機會,讓他們找到自信。長時間的堅持訓練,相信好的同學會更好,稍差的同學也會慢慢的提高,從而為作文的寫作打下基本的基礎。
2.培養(yǎng)學生提前預習的習慣
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nèi)容的準備,是對即將學習的課程進行預習: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nèi)容,思考內(nèi)容重點,發(fā)現(xiàn)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教師講課時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點、難點,有利于新知識地接受。預習可以有學期預習、周預習、日預習。學期預習,是在發(fā)下新書后,學生們對新書感到特別新鮮、特別好奇的情況下進行,可對課本目錄做一個大體的瀏覽。周預習,學生獨立進行,需要特別細致。讓學生往后看書,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筆特別標記出來。如果周預習特別細致,那么一般不需要進行日預習。如果周預習比較粗?;蛘邲]有進行周預習,則需要進行日預習,一般20分鐘即可。
3.培養(yǎng)學生勤用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是學習的拐杖,是無聲的老師。學生如能主動借助工具書就能自行解決許多學習上的疑難,提高語文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生最重要的工具書是字典。即使是對于五年紀的學生而言,查字典的練習也是學生認識生字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我們班孩子們的書包中很少有字典的身影,就是有,在遇到問題時,也不愿拿出來查找,以便解決問題。而是尋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于老師、同學,在家求助于家長,他們一般情況下認為翻字典是十分麻煩的事,實際上求助別人遠不如求助字典更印象深刻。所以,我的建議是:我們班的學生在課文預習時至少查五個生字詞;在課堂上盡量選擇典型的字詞當堂動手查字典,重在義項選擇;在課外閱讀時,遇到不懂的字詞務必翻閱字典,逐漸培養(yǎng)孩子們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4.積累習慣的培養(yǎng)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必將進步很大,因此我一直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在制定每學期教學計劃時,我總是把課外知識的積累和運用作為每日必修的內(nèi)容。我布置的首項家庭作業(yè)為:①每晚每生自由積累3至5個生字、生詞或成語,了解他們的含義。(盡量有選擇、有規(guī)律地進行積累。比如生字可以進行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多義字的歸類積累;生詞可以是描寫同類事物的,也可以是近義、反義的;成語可以按平時劃分的各種類型:寫人的、描景的、哲理的等等);②摘抄并記憶自己喜歡的兩個課內(nèi)或課外的句子(可以是優(yōu)美的句子或名言、格言、諺語等),并簡單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③睡前或早晨讀一篇課內(nèi)或課外的文章(可以是古詩文),簡要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和中心。每周進行一下總結和整理,鼓勵學生能從積累的內(nèi)容中選擇相關詞語、成語、句子進行綜合運用,自己積累的寫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及品質的詞語或成語;寫雨、雪等自然景象的詞語或成語;優(yōu)美的詞語等與自己的生活體驗相結合寫成文章,在抒發(fā)真情實感的基礎上,提高作文質量和語言藝術。這就完成了字、詞、句、段、篇的整合。
5.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文字的習慣
從小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書寫的習慣。養(yǎng)成這一習慣可以從最基本處著手,讓學生從剛開始學著寫字時,就把每個字的筆劃、筆順寫準確。讓學生學習一點書法,不是為了讓他去參加書法比賽,而是讓他懂得什么樣的字是漂亮、美觀、大方的。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愛讀書的好習慣、邊聆聽邊思考的好習慣、課前預習以及背誦課文的好習慣。當這些好習慣在小學階段被培養(yǎng)并形成,將使學生終身受益無窮。
參考文獻:
[1]董艷敏.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法制教育相結合[J].青少年日記,2012(12).
[2]馬云.小學語文中法制教育的巧妙滲透[J].新課程,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