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06.042
收稿日期:20170321
基金項目:南通航院教育教學(xué)課題“高職航運方向英語專業(yè)應(yīng)用型翻譯教學(xué)模式研究”(HYJY/2014B14);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華文化價值觀的對外傳播問題研究”(14BXW065);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思維和文化共同感與意象研究”(15YBA401)
作者簡介:李華(1977—),男,湖南耒陽人,講師,中南大學(xué)碩士,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
摘要:委婉語,是說話者以一種含蓄、禮貌的方式來表達(dá)言外之意的修辭手法。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種種不同之處,因此如何妥善處理不同文化之間委婉語的隱含與明示含義便具有深遠(yuǎn)意義。基于此,從委婉語的起源、作用,以及跨文化交際之間的不對等性出發(fā),探索委婉語翻譯策略之抉擇。
關(guān)鍵詞:委婉語;隱含;明示;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059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6012203
從委婉語的起源來看,委婉語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委婉語“Euphemism”來源于希臘語,含義為“體現(xiàn)好的寓意之詞”。《朗文現(xiàn)代英語詞典》認(rèn)為:“委婉語是以一種間接的、愉悅的方式來傳遞一些不太令人滿意之話語的語言組織方式?!比祟愒谌粘I睢⒍Y儀交往中使用委婉語,能夠為其營造出一種溫馨、和諧的氣氛。孫麗秀認(rèn)為,說話藝術(shù)是社交的一種需要[1]。其次,委婉語更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中西文化中有方方面面的差異,從委婉語方面來說,它體現(xiàn)了文化的相似與差異之處。相似之處體現(xiàn)在委婉語的作用之上,即禁忌作用、禮貌作用、社交作用等等。差異之處體現(xiàn)在:不同國度的人們在不同場合下使用委婉語、使用委婉語效果迥異。
一、委婉語之語用功能
盡管中西文化大相徑庭,但從委婉語在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出發(fā),大體來說,委婉語功能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禁忌功能、禮貌功能、社交功能。以中國文化為例,說起禁忌功能,耳熟能詳?shù)氖遣煌瑫r代、不同國度對“死亡”的詮釋。例如:用“夭折”來說明“嬰兒死亡”、用“英年早逝”來代替“年輕者去世”、以“壽終正寢”來描述“老人去世”、用“犧牲”來代替“戰(zhàn)士在戰(zhàn)場陣亡”、用“香消玉殞”“紅顏薄命”來說明“美人命不長久”。“死亡”的委婉語在中國道教稱為“歸道”“升天”“隱化”“羽化”“成仙”“仙去”“上仙”“仙游”“登仙”“升天”“飛升”“駕鶴歸西”“乘鶴仙去”“跨鶴登仙”“駕鶴西游”“賓天”“沒了”“升仙”等,這些表達(dá)最先為修道人的心中之修道理想,后來便成人們對修道人的死的委婉說法;佛教是外來宗教,約在西漢末東漢初從古印度經(jīng)西域傳入內(nèi)地,而實際上佛教已完全中國化,“死亡”在佛教中的表達(dá)已完全進(jìn)入了漢語而且已經(jīng)成了漢語中的委婉表達(dá),如“歸寂”“入寂”“圓寂”“滅安”“入滅”“滅度”“歸真”“示滅”“寂滅”“坐化”“上西天”“歸西”“見佛祖”“歸天”“上天”等,其實,佛教中也有采用道教委婉說“死亡”的,像“仙逝”“仙去”“仙游”“登仙”“升仙”等;在基督教中,“上天堂”“見上帝”“進(jìn)入天國”“心安地休息了”“與上帝在一起”“躋身于天使之中”“獲得天國的榮耀”“償還大自然的債務(wù)”等,還可以用的其他委婉語有如“沒了”“去了”“走了”“解脫了”“謝世”“棄世”“辭世”“逝世”“轉(zhuǎn)世”“睡最后的覺”“與祖先睡在一起”“停止了思想”“永遠(yuǎn)睡著了”“見馬克思”等。眾所周知,委婉語是一種典型的文化現(xiàn)象,涉及的文化與男女老少日常交際行為密切相關(guān),是恰當(dāng)表達(dá)中貫徹執(zhí)行語言美及創(chuàng)造良好交際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由于人類對于一定的事物存在著共同感,所以西方人對待這一事情也是用其他詞匯來代替,而不是赤裸裸地以“die”來表述。楊萬鵬認(rèn)為,翻譯不僅僅是語言符號的轉(zhuǎn)換,更是語言形式對等、轉(zhuǎn)移文化內(nèi)涵的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2]。舉例來說,在西方,人們用“pass away”“pass on”“fly off the candle”“sleep ones last sleep”“join the majority”or“rest in peace”“be gone forever”“pay the debt of nature”“go west”“turn up ones toes”來說明之。因此,不同國度者都盡量避免談?wù)撝?,這充分說明了人們在用委婉語時存在某些相似之處,這也表明了人類一直在從未開化的不文明狀態(tài)發(fā)展至舉手投足能夠登上大雅之堂的進(jìn)程之中。
用中文的中國人想要拜托他人為己幫忙之時,都會加上“請”“可以嗎”“能行嗎”等語氣詞來彰顯文明。在英語中,同樣存在諸如含“please”“could you...”“Is that ok...?”等句式來表達(dá)禮貌,受到日常交際者的追捧。委婉語具有一種模糊美的意向,在日常社交場合中,說話是一門藝術(shù),故多使用委婉語對于人們建立良好人際關(guān)系、營造和諧相處環(huán)境大有裨益。如有人將委婉語稱呼為“鍍金詞語”或者是“化妝詞語”,這都表明了委婉語的禮貌功能即是“避諱”“禮貌”“掩飾”。在西方文化領(lǐng)域,Brown 和Levinson提出“面子理論”,該理論是描繪詮釋文明禮貌現(xiàn)象的人際社交理論。該理論的提出對于用婉轉(zhuǎn)含蓄的表達(dá)美化語言,促進(jìn)跨文化交際的發(fā)展影響深遠(yuǎn)。“面子”在不同國度中,象征著不同的文化、性格、風(fēng)俗特征。因此,了解不同國家文化對于面子觀念的看法,有助于推動跨文化交際的發(fā)展。進(jìn)而,當(dāng)必須講出可能會傷害到對方的言語之時,人類就會盡量選擇美化或委婉含蓄詞語來傳遞含義。
培根道:“談話使人機智?!?委婉語在人類社交活動中相當(dāng)于一劑潤滑劑,如此一來,人類可用一種文明、得體的語言來表述一些刺耳式、壓迫性話語[3]。如新聞報道中常用“解除伊拉克武裝”來代替“向伊拉克開火;對伊拉克發(fā)動戰(zhàn)爭”;在職業(yè)稱謂領(lǐng)域中,用“環(huán)衛(wèi)工人”或“城市美容師”來代替“打掃大街的人”;用“藍(lán)領(lǐng)”來代替“工人、沒有技能者”;用“粉領(lǐng)”來代替“自由工作者”;用“環(huán)境建筑師”來代替“花匠”;用“餐廳管理員”來代替“餐廳服務(wù)員”;用“家政管理員”代替“仆人,傭人”;用“客座個人”代替“血汗工”;用“廠商代表”代替“銷售員”;用“行政助理”代替“秘書”;用“風(fēng)塵女子”“街邊女子”代替“妓女”;用“安全官員”代替“看門人”;用“有喜了,快要當(dāng)家了”代替“懷孕”; 用“the big C”代替“患了癌癥;用“去某個地方;見我的叔叔/嬸嬸/阿姨;響應(yīng)大自然的號召”代替“上廁所”;用“軍事行動”代替“侵略”“入侵”;”在工商領(lǐng)域中,用“合并”來代替“某一公司破產(chǎn)”、用“提前退休”來代替“下崗、裁員”。在英語中,經(jīng)常見到的是用“compact car”“mini car”來代替“small car”,從而更突出車結(jié)構(gòu)的緊湊性、輕便性。
二、委婉語之翻譯策略
根據(jù)奈達(dá)功能對等理論,翻譯中譯者要遵循內(nèi)容對等、語義對等、語用對等、文化對等。譯者對委婉語的翻譯,必須保持一定的含蓄性,之后方可根據(jù)譯入語習(xí)慣、偏好、風(fēng)俗做出改動。從語用學(xué)的角度看,委婉語可分為延伸性委婉語和縮進(jìn)式委婉語兩大類。延伸性委婉語,即夸大委婉語氣,使其聽起來更加順耳、文雅;縮進(jìn)式委婉語,即縮減刺耳性、不文明性的詞語,使原意更加正式、溫和。翻譯中,要盡可能地保持委婉語本身所帶有的含蓄含義,確保愿義的完整性。
1直譯法
在社會生活中,委婉語的使用處處可見。雖然中西文化迥異,但使用委婉語之目的卻是大同小異。因此,在翻譯委婉語時,譯者首先要考慮的是保留其原有含義及其含蓄表達(dá)手段。下面,以中文原義、委婉語及其英譯舉例說明:
下崗layoff提前退休unemployment售貨員salesman銷售顧問sales advisor老頭old people老年人senior citizen難民refugee尋求庇護(hù)的人asylum seeker瞎子blind視力不佳者visually impaired由上面例子可以看出,隨著文化的發(fā)展、人權(quán)主義的覺醒,人類用詞越來越正式、越來越文雅。在委婉語的翻譯中,直譯法能夠準(zhǔn)確、形象地傳達(dá)源語之意,從而顯示出委婉語的禮貌功能。如“如果是炎黃子孫,你還可以拜訪離西安不遠(yuǎn)的黃帝陵”譯為“If you are of Chinese descent, you may pay tribute to the tomb of Huangdi(Yellow Emperor), first Chinese emperor, not far from Xian”。本句中的“炎黃子孫”則直接譯為“Chinese descent”,能夠直接、準(zhǔn)確、形象傳達(dá)源語之意。
但在一定情況下,委婉語也有帶某些消極含義的[4]。英國著名小說家喬治·奧威爾曾說:“在政治領(lǐng)域中,政治家用委婉語來掩飾所做的暴行,如此一來,委婉語的使用,會使事情顛倒黑白?!北热畿娛律嫌谩案綆Α眮泶妗靶钜鈧Α?,即將“civilian casualties”翻譯為“collateral damage”、用“disarm” 來代替“ at war or attack”;政治上的丑聞,則避免用“scandal or affair”,而是用“gate”來指代。如臭名昭著的“水門事件”用“gate”來代替“scandal or affair”.直譯的好處是既保持了原文的風(fēng)格特點,又準(zhǔn)確、直接地表達(dá)了原句的含義,可稱作是完全對等的翻譯。比如,現(xiàn)在討論“貧窮”時,一般將“貧窮” 譯為“處境艱難”,避免使用“poverty”, 轉(zhuǎn)而使用“in a difficulty situation”。一般說來,顯性委婉語翻譯的最佳方法是直譯法,它可以使譯文在內(nèi)容上和語言功能上達(dá)到對等之效果。
2意譯法
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支。漢語與英語之間存在許多差異,漢語是竹節(jié)式結(jié)構(gòu),多注重意合,英語是樹狀式結(jié)構(gòu),多注重形合。因此,漢語英語差異較大。但直譯法并不是萬能的。在一些意思表達(dá)含蓄、委婉的情況下,意譯法則更可以完整明確表達(dá)原義。例如:
例1:“晚上還得唱戲,一大家人都指望爸爸和我兩個掙錢吃飯呀!”(新鳳霞:《找點活》)
I had also to act on the stage in the evening because the whole family lived on earnings from my father and I.
此處,將“唱戲”譯為“act on the stage”而不是“shout opera”,這種翻譯策略更能體現(xiàn)語言對等、結(jié)構(gòu)對等,從而使原文更加傳真。
例2:“三月里劉薰宇君來信,說互生生病了,而且是沒有希望的病,醫(yī)生說,只好等日子了?!保ㄖ熳郧澹骸栋Щド罚?/p>
In March I heard from Mr.Liu Xunyu that Husheng was sick and hopeless sick at that. The docter said there was nothing he could do but to wait for the day to arrive.(劉士聰譯文)
在這里,“只好等日子了”其實就是等待死亡的意思,但譯文卻以委婉語譯出?!眛o wait for the day to arrive”就是對“die or death”的表達(dá)。體現(xiàn)出了委婉語的語用交際功能,即減少言語對他人的打擊性。
在翻譯領(lǐng)域中,大家對于異化或者歸化的翻譯手段多有爭議。由于異化翻譯策略更加符合世界潮流,所以如今在翻譯領(lǐng)域中的大趨勢是異化。
3加注譯法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是以戰(zhàn)國諸子百家理論為基礎(chǔ)發(fā)展而來的。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中華文化早已成為代表中華民族性格特征、民族面貌的一種象征。英語文化也有其發(fā)展的歷史,但它屬于開放性語言,由于地理因素、自然環(huán)境影響,英語文化分為古英語時期、中古英語時期、現(xiàn)代英語時期。在翻譯委婉語的過程中,在文化語義不對等的情況下,需要譯者運用加注的方法來解釋兩種風(fēng)格迥異的文化。加注通常是補充一些背景材料或文字起源等內(nèi)容[5]。加注通常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音譯加注,另一種是直譯加注。下面舉例來闡述。
例1:他看起來像是要勃然大怒。
He seems to fly off the handle.(fly off the handle: get very angry and fly into a rage)
在這里,譯者將“勃然大怒”譯為“fly off the handle”,而不是“burst into anger or lose his temper”,將生氣的狀態(tài)盡量縮減到最小,符合委婉語的禮貌功能。則下面可以加注為“fly off the handle”相當(dāng)于“blow ones stack”,是“get very angry and fly into a rage”之意。
例2:千禧一代經(jīng)常入不敷出。
The Millennial always spend beyond their means.( spend beyond their means: spend more than they earn or overspend)
在此處,譯者將“入不敷出”譯為“spend beyond their means(=make boh ends meet)”,而非干巴巴的“overspend”, 通過加注的方式更能幫助非英語母語者對這句話的理解,從而避免了歧義的產(chǎn)生。但在采取加注譯法同時也要銘記兩條原則:第一條原則即釋義要準(zhǔn)確,有準(zhǔn)確來源;另一條原則是譯文應(yīng)該簡潔,不應(yīng)冗余拖沓。
4模糊譯法
委婉語使用的范圍包羅萬象,它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同時也關(guān)聯(lián)到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委婉語本身就帶有一種模糊的意向,根據(jù)會話理論,說話者和聆聽者之間存在著一種合作的關(guān)系,即一種默契原則[6]。在該原則的指導(dǎo)之下,說話人經(jīng)常為了達(dá)到理想中的交談目的,從而遵循數(shù)量原則、質(zhì)量原則以及關(guān)聯(lián)原則。傳統(tǒng)觀念中的委婉語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傳統(tǒng)委婉語,另外一種是文體委婉語。傳統(tǒng)委婉語,即與禁忌語言密切相關(guān)的間接語言表達(dá)手段;而文體委婉語,則是贊揚他人、溢美之詞。大眾使用委婉語一般是要遵循兩個原則,一個是若即若離原則,另一個則是美好中聽原則[7]。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就相當(dāng)于說話者,而讀者就相當(dāng)于聆聽者,在此轉(zhuǎn)換過程中,譯者首選的就是美化原文的詞語、結(jié)構(gòu),從而使讀者在閱讀之時能夠有唇齒留香、耳目一新之感。因此,翻譯領(lǐng)域之中,譯者在一些情況下,使用模糊譯法往往能夠達(dá)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筆者將舉例來進(jìn)行闡述。
例1:她有喜了。
She is expecting a baby.
She is in the family way.
由于懷孕與性行為有關(guān),所以人們在談?wù)摰揭晃慌詰言兄畷r,會間接地表達(dá)出這層意思。
例2:他的臉上都是粉刺。
He is beset with problem skin.
由于粉刺是一種聽起來很不舒服的事物,主要長在年輕人的臉部與頸部,與生理上的一些變化有關(guān)。所以人類在談?wù)撨@類事情之時,常常一言以蔽之。
例3:我想去上廁所。
I will go where the Kaiser must go.
盡管時代已經(jīng)進(jìn)步,但上廁所依然是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詞語,故譯者在傳遞意思時,使用模糊化的方法,將原文之意以一種具有美感與神韻的語言形式傳達(dá)出來。
多數(shù)人將委婉語視為一種距離自己生活很遙遠(yuǎn)的一種語言組織形式,殊不知,在每天的生活之中,在每句話之中,我們都在使用委婉語這一修辭手法。為了達(dá)到理想中的會話效果,并營造出一種和諧、有序、文明健康的社會環(huán)境,有必要遵循會話原則、質(zhì)量原則、數(shù)量原則,盡量有禮貌、有移情地傳遞出自己的想法。在翻譯這一領(lǐng)域,如何將委婉語合適地、不失真地傳遞到另一國度的語言之中值得譯者深深推敲。在本篇文章中,筆者提供了直接譯文法、意譯法、加注譯法、模糊譯法等翻譯策略。但譯者在探索委婉語的征途上依然任重而道遠(yuǎn)!
參考文獻(xiàn):
[1]孫麗秀.淺析英語委婉語的禮貌功能[J].文教資料,2011(10):38—39.
[2]楊萬鵬.中西文化差異對諺語翻譯策略的影響[J].長江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6,29(5):95—97.
[3]張宵.漢英委婉語對比與翻譯策略[J].語文學(xué)刊,2009(2):81—84.
[4]張利.目的論視角下的英語委婉語翻譯策略[J].海外英語,2015(12):138—139.
[5]于曉.淺析英漢委婉語及其翻譯策略[J].才智,2012(13):197—198.
[6]范紅云.委婉表達(dá)的語用分析[J].科教導(dǎo)刊(中旬刊),2015(35).
[7]余思思.指示詞語的翻譯和語用學(xué)[J].文教資料,2006(27).
Brief Analysis of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Euphemism
LI Hua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Nantong 226000, China)
Abstract:Euphemism is a kind of speech in a subtle and polite way that the speaker uses to convey his or her inner meaning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perly translate the inner and literal meanings of euphemism of different cultures. Here, considering aspects like the origin, functions and crossculture inequalities of euphemism, this paper will make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euphemism.
Key words:euphemism; inner meanings; literal meanings; translation strategy(責(zé)任編輯:劉東旭)2017年6月第36卷第6期黑龍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n.2017Vol.36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