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
古往今來,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涌現(xiàn)出了眾多的女性形象,其中有一類人物,她們的命運相似,我們稱之為“棄婦”。所謂“棄婦”,一般理解為“結(jié)了婚的女人被丈夫拋棄”。出現(xiàn)“棄婦”,說明妻子沒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地位,是屬于丈夫的財產(chǎn)。這一觀點在中國封建社會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即便是女性也默認了這一點。《詩經(jīng)》作品中《衛(wèi)風·氓》里的“氓婦”,漢樂府作品《孔雀東南飛》里的“劉蘭芝”,她們就屬于這一類?,F(xiàn)將二人形象進行比較分析。
一、兩人身上具有相同的品質(zhì)
氓婦“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劉蘭芝“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早起晚睡是她們的生活習慣,每日辛勤勞作是她們生活的動力,這是她們婚后在婆家“勤勞”的體現(xiàn)。
婆家人對待氓婦的態(tài)度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面對丈夫的虐待,兄弟的恥笑,她只能“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自己獨自傷心。劉蘭芝婚后的處境是:“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處處順從婆婆的心意,毫無自主可言。等到自己被婆婆趕出家門,向婆婆辭別時,仍是先做一番自我檢討“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而后“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還在記掛婆婆在家操勞。這是她們婚后在婆家受到虐待后仍然“忍耐”的體現(xiàn)。
她們在婚姻中的表現(xiàn)是如此的謙卑,千百年來的文化沉淀反映在她們身上是勤勞、忍耐,默默地承受著生活的重擔和不如意。
二、兩人對婚煙生活都懷有美好的憧憬
氓婦本打算“及爾偕老”,劉蘭芝堅定地“供養(yǎng)卒大恩”?!皥?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她們的婚姻目標。氓婦的白頭到老,劉蘭芝的愿意在婆家做一個好兒媳終生侍奉公婆,都體現(xiàn)了她們對婚姻生活的美好向往與追求,她們的一再忍讓目的也是想挽留住婚姻。
三、兩人自身都無過錯
氓婦“女也不爽”,劉蘭芝“女行無偏斜”。無論是氓婦還是劉蘭芝。她們在夫家的行為表現(xiàn)都得體大方,沒有做任何違背倫理常規(guī)的事。在婚姻中是無過錯的一方,不幸的婚姻不是因她們自身原因造成的,這是值得我們同情和憐憫的地方。至于焦母評價劉蘭芝“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四、兩人面對婚變的態(tài)度相同
當她們意識到這是一場無法挽救的婚姻時,都經(jīng)歷了從默默承受到主動結(jié)束婚姻這一過程,態(tài)度堅決而明確。氓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句“算了吧”便轉(zhuǎn)身離開。劉蘭芝表示:“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碑斀怪偾錈o法違背母親的意愿采用緩兵之計,暫時讓劉蘭芝回娘家,待日后再重新接她回家時,劉蘭芝答復兩句“勿復重紛紜”,“何言復來還”??梢娝齻兠鎸橐鰰r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知道已成定局,便不再對婚姻抱有任何的幻想。兩人離開時,顯得極其鎮(zhèn)定。她們最大限度地維護自己做人的尊嚴,可以說兩人都是有骨氣的女性。
在不同時代的相同國度里,由于女性沒有被賦予獨立的權(quán)利,她們的命運都是那么悲慘,都被別人無情地剝奪了享受幸?;橐龅馁Y格。即使貴為相國之女的崔鶯鶯送別赴京趕考的張生時,也會害怕張生一旦身榮便棄妻。
五、兩人產(chǎn)生婚變的原因不同
氓婦婚變的原因是“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即氓的喜新厭舊、見異思遷造成婚變。劉蘭芝婚變的原因是“門第懸殊”。即自己低賤的出身不能為婆婆所接受,因此進門后的劉蘭芝處處受到婆婆的刻薄刁難“大人故嫌遲”,直至最后被婆婆強行趕出家門。
深究婚變的原因:氓婦是由于丈夫用情不專這一人性的丑惡面造成的,劉蘭芝是封建等級觀念這一社會因素造成的。
六、兩人最終的結(jié)局不同
盡管氓婦與劉蘭芝都成了棄婦,她們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但成為棄婦后兩人最終的人生結(jié)局不同。氓婦主動離開丈夫后,她或獨身一生,或另嫁他人,我們無所知曉??傊娜松鷷砸环N新方式繼續(xù)下去。劉蘭芝被焦家拋棄后回到娘家,曾經(jīng)有兩次再婚的機會:一次是縣令提親,一次是太守提親。在封建社會,劉蘭芝又是被拋棄的情況下,這樣的機會實在是少之又少,況且這樣的機會又具有如此大的誘惑性。但劉蘭芝一再拒絕,實在推辭不掉時,口頭答應,卻下了死的決心,最終“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對愛情專一的劉蘭芝以投湖自盡的方式告別了人世。
七、兩人受迫害的程度不同
兩篇作品的悲劇色彩濃淡不同,原因之一是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相異?!睹ァ贩从车氖俏髦艹跄曛链呵镏衅谶@一時代的社會現(xiàn)實。那時的封建制度影響力還不深,人們對婚姻制度認識較為淡薄,女性的生活環(huán)境相對較為寬松,因此受迫害的程度較輕,行動上較為自由,女性可以自主地選擇離開丈夫。
《孔雀東南飛》反映的是東漢末年建安年間的社會現(xiàn)實。漢代封建制度已根深蒂固,婦女“三從四德”觀念深入人心甚至是骨髓,女性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喪失了獨立的人格,規(guī)定她們從小到大,凡在生活中遇到或發(fā)生的一切事情,都必須聽命于別人,不得有自己的主張。這也就解釋了劉蘭芝意識到因焦母的獨斷專行使婚姻走到盡頭時,自己離開焦家也要“白公姥,及時相遣歸”,是被休而不能主動離開。劉蘭芝被焦家拋棄,已處于山窮水盡之際,回到娘家后母親的體諒讓她受傷的心暫時得到撫慰。無奈家中還有一個見利忘情的兄長逼迫,而母親面對兒子的專橫也無能為力,因為“夫死從子”,這將劉蘭芝逼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
原因之二是兩人各自的丈夫表現(xiàn)不同。氓由戀愛的“蚩蚩”也就是老實忠厚,到婚后的“二三其德”也就是一再地見異思遷,使氓婦對其夫不再抱有幻想,從而毅然決然地結(jié)束沒有感情的夫妻生活。
而焦仲卿卻相反,他是一個重感情的人,他愿與劉“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他的確是進行過斗爭的,先是婉“啟”,繼是“跪告”,但最終“默無聲”地退了出來。斗爭的結(jié)果是他以順從母命而告終,這是他性格中的懦弱因素導致的,出身于官宦之家的焦仲卿接受的是封建傳統(tǒng)教育,這使他絕不會為愛情與母親翻臉的,直至劉蘭芝被逼將嫁,他才下定決心自殺。如此感情專一的人偏偏又是一個因懦弱而無法保全自己婚姻的人,也是加重劉蘭芝悲劇色彩的一個因素。
由此可見,劉蘭芝的死有太多的原因摻雜于其中:婆婆的門第觀念,兄長的見財起意,丈夫的無能為力。這些因素無一例外都加重了劉蘭芝的受害程度,因此劉蘭芝比氓婦受迫害程度更深。
從氓婦和劉蘭芝這兩個獨特的女性身上,我們看到了不同時代的女性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相似命運。她們的人生都是悲劇性的。造成悲劇的原因有人性的原因,有社會的原因,歸根結(jié)底是由于封建制度剝奪了女性獨立的人格,是歧視女性造成的。這種制度在社會上普及的范圍越廣,程度越深,女性受害程度就越重。
作者單位: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第一職業(yè)學校(0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