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嘉禾”發(fā)源于農耕?!逗庀婊拧酚涊d:“天降嘉谷,神農拾之,教耕于騎田嶺之北,其地曰禾倉,后以置縣?!?《論衡·講瑞篇》亦云:“嘉禾生于禾中,與禾中異穗,謂之嘉禾?!边@是“嘉禾”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文字記載。
在這塊起源農耕的土地上卻有著豐厚的文學素養(yǎng)和深沉的人文情懷,從清朝道光三年知縣鄢翔捐奉倡建的珠泉書院,到現在的湖南省嘉禾縣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嘉禾一中”)新校區(qū)。這塊土壤記錄了嘉禾一中一次又一次在發(fā)展中奔跑、在奔跑中發(fā)展的歷史。
從2012年初春開始,學校又在新一輪的“奔跑”中前進:思想引領,文化引路,在起跑中鑄造靈魂;教學管理,質量為首,在短跑中立竿見影;校本教研,固本求實,在接力跑中推陳出新;體藝強校,弦歌不輟,在跨欄跑中不斷進步……從起步蓄勢,到途中加速,再到變道超越,發(fā)展速度令人怦然心動:
2013年,陳會娟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學校高考總上線率99.5%,本科上線率68%,其中:本科一批上線132人,本科二批及以上上線411人;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全合格率97%,居湖南省郴州市(以下簡稱“郴州市”)前三。
2014年,學校本科二批及以上上線426人,應屆生曾濤以卷面分656分位列郴州市理科第二。學校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全合格率均保持在97%以上,穩(wěn)居郴州市前三。
2015年,王琦璇同學考取北京大學,歐陽晴獲得全國征文比賽特等獎。學校體育代表隊獲省級以上金牌5枚、銀牌7枚、銅牌9枚。
2016年,學校高考600分以上突破7人,高中畢業(yè)會考一次性過關率位郴州市前列。
百姓為這一速度帶來的旋風,“贊”聲一片。于是我們走近了嘉禾一中。
一場馬拉松:
助推教師發(fā)展的引擎
我們翻閱了一段記載:2012年4月,湖南省嘉禾縣教育局對嘉禾一中教師結構進行調研,在反饋中發(fā)現,全校教師365名,高級教師占15%,中級教師占60%,不少教師新課程改革觀念淡薄,二次學習率僅50%;論文發(fā)表數量加起來不夠50篇;更可怕的是,在進行暑期如何安排繼續(xù)教育的問題上,只有20%的教師愿意參加市級或省級脫產學習……
“學習的鏈條‘生銹了,學習的備胎也在‘漏氣,教師未來的大考肯定不及格,不來一次脫胎換骨,就沒有教師的另一個里程碑。”校長雷華清面對著這種狀況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
我們教師的成長不是一年,也不是兩年,而是一場馬拉松。學校班子很快統一了這種共識,要在“人”字上大做文章,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原動力,將教師的引擎改造,這也許是關鍵的一步。
“世界那么大,要出去走走,不走也得走。”嘉禾一中先后派出300多人次到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學、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中學、湖南省婁底市第一中學等學??疾鞂W習,讓教師親身體驗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氛圍,實地了解課程改革的一些探索方法。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走出去,也要請進來?!奔魏桃恢邢群笱埲A南理工大學曾德長院長,湖南大學江國防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李小球、馬智君主任,清華大學黃志民博士,湖南大學在讀博士歐陽鐸等專家學者到校作學術報告;邀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榮譽理事王直華、湖南省語文教學專家劉建瓊、知名作家王瓊華先生等名家進校園,為師生培訓講學。
搭臺唱戲,教師登場。學校廣泛開展和舉辦各類交流會:教育理論實踐交流、班主任培訓班、班主任經驗交流會、德育工作研討會、主題活動觀摩會……教師從幕后登上了前臺,在聚光燈下綻放出自信的光芒。
“這種活動應該是長期的,不應曇花一現。” 校長雷華清說:“只有建立五年中長期機制,才能把自己的這盤棋下活?!?為此,學校制定了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了教師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培訓的選派辦法;出臺了教師專業(yè)水平考試及相應的獎勵辦法;實施“兩個實名通報”制度,即每月常規(guī)檢查結果實名通報、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實名通報。
2013年7月, 學校全體教職員工按需設崗、競爭上崗。一個鮮明導向是“一切向一線傾斜”。這樣的梯次競崗讓每一輪都極具競爭性,這樣也進一步充實了教學一線的力量。
2015年,“中層去胖瘦身”。在活力機制下,學校的師生有了不一樣的精氣神。
2016年,教研室主任肖偉群說:“以前喊學習比登天還難,今年報名培訓的教師絡繹不絕?!苯鼉赡陞⑴嘟處熯_690余人次,占專任教師的90%以上,校本培訓參培率達100%,學分落實率達100%。
同時,開展青年教師優(yōu)質課大賽和師徒結對活動,堅持以“老”帶“新”,發(fā)揮老教師的傳、幫、帶的作用,讓青年教師盡快從有豐富經驗的老教師身上學到授課技巧,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才。
經過五年的發(fā)展,學校的隊伍建設得到快速發(fā)展,教師德能大幅提升。同時,教師的成長產生了“鯰魚效應”。學校對全盤工作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激活,在教師管理、教學管理、后勤管理、實習實訓等方面成效明顯。
一場競走秀:
讓文化的芬芳充溢校園
一塊沒有文化浸潤的土地一定是干涸的,春天看不到綠色,夏天聞不到荷香,秋天收不到碩果,冬天也沒有溫暖……這話赫然寫在嘉禾一中的文化墻上。
什么是競走?腳貼著地奔跑?!敖拥貧獾奈幕攀俏覀儼l(fā)展的方向?!毙iL雷華清對我們說。
與所有高中學校一樣,嘉禾一中的發(fā)展也同樣面臨校園文化的窘境:社會道德約束的力量弱了,學生在社會多元化價值觀的面前顯得手足無措。
“只有來一場精神的洗禮,來一次與修養(yǎng)的對話,來一次靈魂的凈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才能提高。”校長雷華清說:“用環(huán)境陶冶人、用活動陶醉人、用經典提升人?!眲傂缘慕袒屠淇岬闹贫戎荒苁且环N手段,需要有柔性、韌性的文化做支撐。
硬件文化首先開啟文化之旅:樹立蕭克將軍雕像、校訓石,懸掛了400多幅書畫牌匾,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在小游園等處建設勵志亭、書香亭、名人雕塑,讓學生感受美的熏陶;精心設計各樓層文化布置,讓學生感受濃郁的人文氣息;斥資約32萬元,新建了約400米的通透式圍墻,安裝了景觀燈,拉近了學校與外界的距離,構建了開放辦學的格局;建設2個植物園、3個小公園,為校園文化貢獻了一片綠色、一抹亮點。
專題文化活動推陳出新:建設“書香”校園,開展讀書活動。各班建設圖書角,學校圖書實行集體借閱制,提高圖書的利用率。學校開展讀書征文、演講活動、名著影視展播、書寫大賽等;開展“三像”活動,豐富文化內涵;不斷濃厚文化氛圍,提升辦學環(huán)境。
課前五分鐘文化如火如荼:學生演講時間,學生輪流上臺演講,課前準備上一個比一個充分,演講技巧上一個比一個好,內容貼近校園、貼近現實。
社團文化千帆競渡:每天下午放學后,各社團便大顯身手。樂隊、舞蹈隊、繪畫隊、樂器隊、籃球隊以及各種各樣的訓練隊,都在有序地忙著。留在學校的學生總有自己要做的、樂于做的事情,似乎沒有閑著無事的人,就連平時那些比較調皮的學生都可以非常紳士地表演戲劇。其中最狂熱的活動是籃球訓練隊、籃球拉拉隊、籃球樂隊。那股狂熱勁令人感到青春的熱血正沸騰。
“校長文化”成為一道風景。每天早晨校長雷華清在走廊上向每位學生問候,那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你能說這不是一種校園文化?只要學校有集體性活動,他總是要參加,不是坐在講話席上,就是站在最后。
“崇禮文化”讓學生再現千古風范。教室里沒有學生打鬧的場面,走廊上看不到追趕的情景。學生在走廊上時,總是友好而和諧地說著趣事;總是站在走廊的一側,給行人讓出空間,讓其他人能自由通過;開門時,走在第一位的,總是把門推開后護住門,讓身后的人通過后才進入。師生平等對話、相互尊敬、相互體諒方面讓人大為欣慰。在這種管理文化的影響下,學生們的言談舉止讓人感覺文化浸潤后那儒雅的風范。
“空間文化”是無聲感染。教室里貼有獎狀,同時每一間教室里除了與教師教學有關的東西,便是學生的各種各樣的“作品”。在大廳里有更新的經典背景墻,在學校電子屏上有“國學”語言,整個空間就是一個“畫廊”,也是一個分享別人成果的地方。
短短幾年,學生的言行舉止已然改變。學校先后被評為“郴州市學生價值觀教育品牌學?!薄靶睦斫】到逃放茖W校”“德育品牌學?!?,獲得“郴州市校園文化樣板學?!钡纫幌盗袠s譽稱號。老校長唐仁華引用詩句感懷: “眼看變化云雷,分白首,煙波放懷。細細平章,釣臺畢竟,高似云臺。”
在學校電子屏上經常有這么一句:“文化夢想, 遞我力量?!边@場競走、這種傳遞還在不斷延續(xù)……
一次接力賽:
從傳統榮光到現實的飛躍
體育比賽中最精彩的莫過于接力賽跑。
刺激!
基礎是起跑,關鍵是交接,核心是沖刺。
在嘉禾一中,體育特色更是一次精彩的接力賽。
2005年10月31日,第四屆東亞運動會舉重比賽繼續(xù)在中國澳門運動場室內館進行。在女子舉重53公斤級中,中國選手鄧建英以218公斤的總成績奪得金牌,這一成績也打破了東亞運動會的記錄;韓國選手樸恩真以198公斤的總成績摘得銀牌;中國臺北選手方馨孜獲得銅牌,總成績是193公斤。
“把傳統的優(yōu)勢發(fā)揚下去這其實就是成功?!背恢菔性笔虚L王賢國說。
“嘉禾人是打鐵的,也是鐵打的,這種傳統已經輻射到許多領域,體育更是精神的受益者。”原嘉禾縣委書記趙宇在視察嘉禾一中時說。
思想走在前面,這個第一棒必須是高起點。
學校迅速擬定了“以舉重為龍頭,以田徑為基礎,以高考為生命線,帶動學校體育工作全面發(fā)展”的戰(zhàn)略方針,并努力付諸實施。
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明確通過體育發(fā)展的戰(zhàn)略就是體藝強校。學校建立體育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體育的校務委員、體藝組主任和體育教研組長等任成員;建立了三級管理網絡,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達到了齊抓共管的管理效果;完善了教練員各項訓練、學習、培訓等的管理制度,健全了運動員招收、訓練、比賽等管理制度;加強了對教練員、運動員的考核,從他們招生、訓練、科研、完成任務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并將評價結果與工作量津貼、評先評優(yōu)、職務晉升等掛鉤,激發(fā)了他們的良性競爭意識。
學校為學生搭建了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教育平臺,成立了民歌合唱團、管弦樂隊、武術隊、健美操隊、美術書法小組等藝術團隊;通過舉辦班級籃球賽、足球賽、廣播體操賽、健美操賽、書畫賽、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等活動,為體藝特色教育鋪設了良好、廣泛的學生基礎,選拔了一大批優(yōu)秀體藝人才。
學校體育藝術為高考升學添磚加瓦,組建了較大規(guī)模的體訓隊、藝訓隊,積極組隊參加各級藝術節(jié)、田徑運動會,以競技體藝的優(yōu)異成績帶動了學校體藝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僅試行三年,學校體藝代表隊奪取國家、省、市級金牌129枚,2人次破湖南省紀錄,有6人次9項達國家一級運動員標準,89名學生獲二級運動員稱號。其中,黃俊獲得湖南省第十二屆運動會100米金牌,王琦璇奪得全國第十二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3000米金牌。以嘉禾一中學生為主的嘉禾縣體育運動隊,獲得2008年郴州市中小學生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 2009~2014年均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東道主第一),是真正的“七連冠”。
體育高考碩果累累,有21名體藝生獲得特招、高考加分資格,高考“雙上線”人數分別為140人、156人和89人。
體藝品牌日漸成型。從2014年開始,郴州市田徑隊固定在嘉禾一中集訓,田徑隊內大部分隊員為嘉禾一中學生;2015年湖南省第一屆中學生運動會,學校男子足球隊、女子排球隊均代表郴州市到省里參賽。在近幾年的郴州市高考質量分析會上,嘉禾一中均就體藝工作作典型發(fā)言,附近兄弟學校領導紛紛帶隊到學校學習“體藝工作”。
特別是,嘉禾一中在第十二屆全國學生運動會中,獲金牌1枚、銀牌1枚;培養(yǎng)了羅夢珍等6名國家一級運動員,王志甜等68名國家二級運動員;輸送了羅夢珍、陳會娟、王琦璇3名學生分別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高水平運動隊,為北京體育大學、西安交大、湖南師范大學等高等院校輸送了126名體育人才。
笑到最后的競賽才是成功的競賽。而比賽中風云變幻,如何在沖刺的時候讓我們一馬當先?
體育老師紛紛使出絕招:“6+3+1”貫通分段培養(yǎng)試點,即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一1年,做到10年磨一劍。
此外,做好“四大提升”工程,即教練素質、學生素質、管理機制、保障體系的提升。通過體育系統工程的發(fā)展新優(yōu)勢,實現新跨越。
胡善清委員說:“讓嘉禾一中再變個樣。”同時體育組的老師們說,在2016年后,我們要確保全國以上田徑類項目上每一年收獲3枚金牌,每隔一年有學生考入北大清華。
2016年,在湖南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中獲得女子乙組800米第一名;李國亮在2016年湖南省中學生田徑比賽中獲得男子1500米第二名……
尾聲
一方山水養(yǎng)育一方人?!凹魏獭钡仄扇巳诵膽烟煜?。從辛亥革命前夕至新中國誕生,珠泉書院的師生點燃革命的星火,傳播革命的真理,躋身革命的洪流。他們傳承薪火,肩擔責任,“端品植學”的理念一脈相承,歷久彌新。
今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明天綠樹成蔭。嘉禾一中正在破繭化蝶,克難攻堅,再創(chuàng)學校飲譽三湘的湘南名校輝煌。
“嘉禾一中人”深信:“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p>
(策劃編輯:蘇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