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大力推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背景之下,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進程持續(xù)深入;對于小學語文學科而言,教學方法的選用不僅關系到學生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激發(fā),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而且還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息息相關,已經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因此,要積極推進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
在小學語文學科的課堂當中,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對于學生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會產生直接的影響;然而,從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仍然有一部分教師采取傳統(tǒng)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嚴重的制約作用,積極推行教學方法改革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育發(fā)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诖?,本文分別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路徑這兩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希望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學方法是制約學生綜合發(fā)展的因素
首先,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個性心理的發(fā)展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傳統(tǒng)由教師向學生一味灌輸知識的教學方法本質上是一種對知識的復制,制約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學習方法的構建和智力的開發(fā)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智育是小學教育時期主要面臨的任務,被動式教學方法的運用僅僅是使得學生掌握了知識,卻沒有學會如何學習。
再次,教學方法還關系到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和身體發(fā)展;教師低效教學方法的運用會使得學生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寫作業(yè)的環(huán)節(jié)當中,使得學生失去娛樂和鍛煉的自由,嚴重會導致學生出現厭學心理。
(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需求
傳統(tǒng)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的實際需求,這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另一原因。以往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場產采取的是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實際上是對知識的一種單純復制和熟練的過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更多的是對知識點的死記硬背,忽略了對小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個性潛能的培養(yǎng),和新課標的要求相悖。
(三)素質教育對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在素質教育中已經明確指出要將學生放置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之上,充分發(fā)揮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尊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特點,而且還需要堅持“啟發(fā)式”的教學原則。
另一方面,素質教育還明確提出要實現“教”與“學”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和諧統(tǒng)一,把“教”建立在“學”的基礎之上,不僅要使得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而且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去高效學習,應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高效互動交流。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路徑
(一)“以學為主”教學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思想和手段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要求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而不是由教師的單向傳授,充分的認識到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則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以學為主”的教學法則符合了這個基本要求。
(二)興趣教學法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對于事物具有極強的好奇心,且生性活潑好動,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之一;基于此,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取興趣教學法,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氛圍,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為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有目的的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具體生活化的場景,使得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有聯系生活情境、實物演示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和多媒體情境等。
(四)合作教學法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合作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現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學生學習實際上是一個持續(xù)改進的過程,個體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思維定式,對于一些問題無法及時的發(fā)現;而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個人學習的基礎之上,能夠實現不同思維的碰撞,通過討論來共同發(fā)現和解決問題。
(五)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以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為依據,對現代教學媒體予以合理選擇和恰當運用,使之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結合,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獲取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教學效率和質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通常情況下,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顯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利于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而陳舊單一的教學方法則會消磨學生的求知欲,不利于學生情感意志的培養(yǎng)。語文是課程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因此,要正確的認識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利用興趣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法等來代替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以此來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推進小學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簡介:蔣潔(1979-),男,四川省廣安市人,民族:漢,職稱:二級教師,學歷:大學??飘厴I(yè)。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陳瑩.尋求本真 追求實效——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我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10):10-11.
[2]肖天仙.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研究以及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426.
[3]劉立柱.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04):112-113.
[4]李黎.新課改絕非摒棄傳統(tǒng)——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6(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