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卓華
【摘 要】關注學困生,帶領他們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職責,也是我們民辦學校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是非常復雜的,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談對學困生轉化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基礎;優(yōu)惠政策
學困生,顧名思義就是學有困難的學生,這里主要指后進生。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提出:“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更有教育者說過:轉化一名學困生,不亞于培養(yǎng)一名優(yōu)生。因此,關注學困生,帶領他們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職責,也是我們民辦學校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客觀上,由于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染上一些不良習慣,如玩手機或玩電腦游戲等,都對學生的心理有著消極影響。在家庭方面,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帶在身邊,他們只能管理孩子生活上的事務,教育方面無能為力。有的家長對孩子從小嬌生慣養(yǎng),包庇縱容,放任不管;有的則粗暴無知,家庭缺乏溫暖。
主觀上,學生自身沒有端正好學習態(tài)度,沒有培養(yǎng)吃苦的精神;還有學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誤區(qū),對學校的教育和家長的循循善誘的教導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對立情緒,不愿接受教師和家長的正面引導,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習慣;還有一些學生學法不當,興趣不濃,缺乏信心,由于缺乏好的方法,雖然很努力的學習,成績卻總是不理想,這樣的學生聽課效率低,重點抓不住,做題時只顧“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不會觸類旁通,就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學困生的轉化措施
(一)溝通心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每個學困生都有著不相同的因素,只有弄清楚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做到藥到病除。
1.了解他們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交往情況,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家庭情況等,并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記錄。
2.個別交流,進行心靈的碰撞與溝通。打開交流的大門,了解其數學學習差的真正誘因并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消除對數學的恐懼,使他們能“親其師,信其道”與教師建立和諧的關系,轉變學習的態(tài)度,變厭學為樂學。
3.做到家校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二)落實輔導工作,實施“優(yōu)惠”政策
1.落實輔導工作,感受成功,增強自信
(1)對待學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諄諄誘導的方法,從起點開始,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樹立信心,逐步提高,只要有進步教師就及時給予贊揚和鼓勵,讓學困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對知識的薄弱點要進行個別輔導,這樣可使有些學困生經過努力有得較高分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就感,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記得燦是六年二期才轉來我班的新生,數學入學考試只有40來分,數學學習上很吃力,五年級的知識基本沒過關。我先從了解了她的情況,給她建立信心,樹立60分的基本目標,再幫她補五六年級的小數、分數乘除法的知識點,一步一步,到畢業(yè)模擬考試時,她能考80多分了。
(2)大部分學困生學習都很被動,往往依賴性很強。死記硬背公式、概念和定理。不愿動腦筋去理解所學知識,遇到問題置之不理或是應付了事。在輔導學困生時,要注意多用啟發(fā)式的語言,引導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分析、解答問題。多鼓勵他們的成功,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成功都要給予及時地肯定,讓他們建立起自信,逐步訓練他們解題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2.多方面對其實施“優(yōu)惠”政策
(1)作業(yè)上的優(yōu)惠
學生由于負擔過重,基本上只能完成最基本的作業(yè)。為了更好地實施轉化,在作業(yè)難度上宜淺不宜深,作業(yè)量上宜少不宜多,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上力爭采用優(yōu)先批改,當面批改的形勢,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2)課堂上的優(yōu)惠
學生課堂參與程度不高,作為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以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和平臺,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首先,回答問題優(yōu)先。課堂上,只要他們舉手則優(yōu)先請他們回答,答對了及時肯定和表揚,答錯了也不批評責罵,維護他們的發(fā)言權。其次,操作活動優(yōu)先。在學習確定物體的位置這一內容時,我選擇學困生優(yōu)先操作的策略,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親自參與,他們能順利地畫出物體的位置,讓他們經歷過程,體驗成功。再次,優(yōu)先板演。課堂上遇到學困生會做的題時,讓其優(yōu)先板演,且要求他們板書完整,書寫規(guī)范,完成后還得把道理講給全班同學聽。這樣,鍛煉他們積極參與的膽量,既鞏固了知識又增強了自信。
(3)評價上的優(yōu)惠
無論是課堂上還是作業(yè)上都以積極的評價為主,鼓勵學困生戰(zhàn)勝自我,只要與以前的我相比有進步,就發(fā)信息通知家長并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學習上能更積極主動。如我們班的女生琳,她就是我評價優(yōu)惠的最大受益者,從上個學期的60多分到80多分,雖然這個學期成績有所下滑,但是信心卻在倍增。
(三)磨礪意志,提高轉化效果
六年級的孩子喜歡聽名人傳記,我就借助數學家、科學家的故坎坷經歷提高學困生對于挫折的正確認識。如數學家歐拉憑著堅韌的毅力和意志,克服了失明、住房和手稿被燒的挫折和困難,寫出了幾十本專著,400多篇論文的故事;達爾文,愛迪生,愛因斯坦等小時候都被認為是智力不好的兒童,但他們有遠遠超過別的兒童的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恒的故事。我經常會鼓勵學困生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讓他們不要放棄,如收集錯題,既積累了知識又鍛煉意志。
(四)“一幫一”到“一對一”的銜接工作,穩(wěn)定轉化成果
在實施各項措施的同時,開展“一幫一”活動,優(yōu)生帶學困生,學困生成功轉化后,可以幫助其確定合適的學習對手,過渡到“一對一”活動中,使之進入良性競爭的循環(huán)之列,穩(wěn)定轉化成果。
總之,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教師、學生、家長長時間的默契配合和不懈努力。教師和家長尤其要傾注更多的耐心和熱情,學會真正的理解他們,以誠相待,幫助“學困生”解決難題,使他們擺脫內心的陰影,重拾學習的信心,主動地改變學習態(tài)度,積極努力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