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蕓廷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飛速發(fā)展,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各項費用的上漲。隨之而來的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群體和困難程度程度也在不斷擴大和增加。經濟困難學生(簡稱經困生)是校園中一個特殊卻龐大的群體,他們多來自偏遠的農村或經濟收入偏低的城鎮(zhèn)家庭。家庭收入微薄,以至于這類學生無力支付大學各項費用。致使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學習、心里、就業(yè)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并且經困生在學生總數(shù)中占據(jù)不容小覷的比例,做好對高校經濟困難學生的幫扶工作刻不容緩。無論是在推動社會主義進程及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方面,還是在解決經困生學業(yè)問題方面,做好對經濟困難學生的幫扶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 經濟困難學生 對策 問題
一、高校經困生幫扶工作的面臨的主要困難
(一)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存在困難
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是幫扶工作的前提,目前高校對于認定經困生的工作多采用申請加審核的方式,學生自愿提交申請并上交材料,學校對學生所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以確定幫扶對象。但這種認定方式存在一定的瑕疵,其中不少本身經濟困難的學生由于自尊心等原因不愿提交申請,還有一些家庭并不困難的同學貪圖經困生幫扶資源,故而假開證明,擠占經濟困難學生名額,這也就導致了目前部分高校存在經濟困難學生名不符實的現(xiàn)象。
(二)部分經困生存在心理方面的問題
經濟困難的學生在承受學習壓力的同時,背負著巨大的生活和經濟壓力,與經濟條件好的同學相比,少數(shù)同學會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的慚愧、羞怯,自卑是經濟困難學生的一個典型心理特征,也是他們心里問題產生的主要根源,會直接影響他們個人的全面發(fā)展。許多經困生與普通同學相比,人際關系比較敏感、敵對,雖然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造就了吃苦耐勞精神,單他們的內心很脆弱,他們感覺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無法真正融入到身邊群體當中,形成自我封閉,有力與集體和群體生活之外等弱點。經困生的精神壓力非常大,感到焦慮,難以表現(xiàn)應有的青春活動、缺乏自信、勇氣,破壞正常的心理活動,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三)經濟困難學生群體就業(yè)環(huán)境嚴峻
部分經濟困難學生因成長環(huán)境貧困,因此他們在語言表達方面、組織協(xié)調方面、實踐創(chuàng)新方面普遍較差,并且對就業(yè)工作環(huán)境、薪酬條件、福利待遇等方面期望值過高,有些經困生在擇業(yè)中畏懼競爭,急于求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比常人更加無法承受,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與魄力。他們多數(shù)選擇畢業(yè)直接就業(yè)。在諸多原因之下,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yè)壓力明顯高于其他學生,這是高校經困生幫扶工作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點。
(四)部分經濟困難學生缺乏感恩意識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層面以及學校層面對經困生幫扶力度和范圍的擴大,越來越多的經濟困難學生在黨和國家關懷和社會的支持下順利完成學業(yè)、但是,部分經濟困難學生將得到的資助視為理所應當,是國家和社會的義務,故而自己無需感謝任何人,他們將國家、學校和社會各界的資助看成是自己應得的以貧困為借口,生活上過于依賴資助,不思進取,學習得過且過,自主意識不強,而且這部分同學如果沒有獲得相關的資助,不但不會從自身出發(fā)去尋找原因,反倒怨從心生。
二、經困生幫扶工作的解決方法和幾點建議
(一)保證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公正性
學校通過多種渠道資助經濟困難學生以進行幫扶,從而保證他們正常的學習生活。其中,各類獎學金、助學金的評定工作是對經困生資助的重要前提,關系到學生們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公平正義。因此,要格外重視公平、公正、公開以及程序原則,要嚴格遵循相關資助政策和評定程序,精心研究、反復討論,綜合各方面建議及意見,確保各類獎助學金評定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公開性,將國家的資助真正落實到家境確實困難、學習優(yōu)秀的同學身上。每學期相關的學生工作人員都務必及時更新經濟困難學生的信息庫,適時家訪,摸查學生的家庭經濟動態(tài)情況,實現(xiàn)靜態(tài)管理與動態(tài)管理相互結合。
(二)加強對存在心里問題的經困生的心理輔導
高校輔導員及相關教師要不定時地同經濟困難學生交流思想,深入了解每個經濟困難學生的家庭狀況和心理負擔,以便隨時掌握他們的動態(tài)心理。學生工作人員要及時幫助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分析和開導他們因為家庭經濟貧困所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問題,鼓勵他們敢于直面現(xiàn)實中的困難,在逆境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對于存在較嚴重心理障礙的經濟困難學生,則需要求助專業(yè)的心理咨詢中心,另在平時對這一部分同學重點關注。
(三)努力提升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yè)能力
高校要加強對經濟困難學生就業(yè)觀念的正確引導,引導貧困生客觀認識自我,全面認識到自己的職業(yè)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清楚意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最終幫助貧困生確定職業(yè)發(fā)展目標通過就業(yè)指導從而樹立較為符合社會需求的就業(yè)期望值。我們要指導他們降低就業(yè)期望值,引導他們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到西部邊疆和基層去施展才華。幫助其樹立“先就業(yè),后擇業(yè)”的觀念,這樣將有利于經濟困難畢業(yè)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針對貧困生的經濟和心理壓力,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大學生開展教育輔導和實踐培訓,幫助貧困生認識自我、了解社會、樹立遠大目標。
(四)加強經濟困難學生的感恩教育
我們要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思想,正確引導經濟困難學生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師長們的教誨之恩、他人的無私幫助之恩、祖國的大力培養(yǎng)之恩等出現(xiàn)在生活中的各種恩惠抱以感恩之情。對經濟困難學生加強感恩教育,有助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不論是父母所給予的生命、老師所教授的知識、還是朋友所給予的友情以及社會為我們提供的幫助,都應滿懷感恩之情地去認知、去回報。在資助中加入感恩教育環(huán)節(jié),開展感恩專題講座、榜樣宣講會,塑造典型,并作為感恩教育不錯形式來開展,形成長效機制,產生感情共鳴,從而形成他們的內在品質。
參考文獻:
[1]門素梅,喬香蘭,孫江輝,郭彥斌.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問題探析[J].科教文匯,2006,(09).
[2]李華英.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救助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5,(09).
[3]王磊.周寬.梁麗.關于高校經困生幫扶工作的幾點思考[J].赤子,2015,(07).
(作者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