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賽瑜
摘 要:語言文字如美酒香茗一般講究品評、咀嚼、品嘗、回味,在把玩中領略其中的滋味。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理解內(nèi)容,還要關注語言的表達,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語言,引導學生去賞析、品味、感受語言表達的魅力,感悟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從中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言之美;文本之情;感悟
一、品詞句之美,理解文情
1.品味古詩的字詞之美
選入小學課本中的詩歌內(nèi)容一般淺顯易懂,學生在理解上基本不會有什么難度,感受詩歌語言的精妙是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例如,唐代詩人賈島《題李凝幽居》中“僧敲月下門”原句欲用“推”字,后來作者經(jīng)過冥思苦想,反復推敲,覺得用“敲”讀起來更響亮,敲門表示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如果用“推”字,藝術效果就遜色多了,可見作者構思巧妙,用心良苦。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通過“急走”“飛入”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兒童追春圖,“急走”使兒童的童真、童趣躍然紙上。通過品味“急”來體會兒童追蝴蝶的急切心情,“飛”來感受兒童捉蝴蝶反被蝴蝶戲。這些字詞把詩歌的精妙之處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自己去找,去發(fā)現(xiàn),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體會、去推敲,感受作者語言的精辟。
2.感受散文的句式之美
散文的語言通常比較生動、優(yōu)美,特別是在句式的表達上。有的句式參差不齊,講究錯落美;有的句式工整,講究韻味……讀起來朗朗上口,特別吸引學生。比如《灰椋鳥》中是這樣描寫灰椋鳥歸林后喧鬧快活的場面的:“樹林內(nèi)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弊髡叱晒Φ剡\用了整齊的句式,工整的語句把灰椋鳥歸林時活潑、熱鬧、生動的情景展現(xiàn)出來。教學這類句子時,應反復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品味其中的韻味美。
3.體會句子的隱意之美
童話、寓言等文章中往往有含義深刻的句子,它們對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兑宦坊ㄏ恪愤@篇童話故事中破水罐因為自己的裂縫,使挑水工雖然盡了自己的全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心存內(nèi)疚,面對一路的美景依然傷心。這種與眾不同的心情,恰恰反映了它的慚愧。在我們的身邊,就有許多學生和文中的“破水罐”一樣,他們只看到自己的缺點,所以總是處在自卑、自責的狀態(tài)下。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每一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我們既不能驕傲自滿,也不能自卑,要正確地看待自己。這些蘊含在文章里的寓意并沒有明明白白地寫出來,只有認真讀、仔細想,才能理解其中包含的深沉的含義。
二、感情境之美,體驗文情
語文教材中寫景抒情的文章,描寫準確、語句優(yōu)美,作者把自己的真實感受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呈現(xiàn)給讀者。學生只有調(diào)動自己的情感體驗,在接受語言信息時,在誦讀中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才能深入領悟語言的美。
如《五彩池》這篇課文,作者通過親身游歷,用比擬把五彩池的形狀、玲瓏多姿的樣子真實、鮮活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教學時,老師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五彩池的神奇美麗,借助課件欣賞把學生帶入五彩池的美妙情境中,想象五彩池的多彩多姿,真切體會作者對五彩池的喜愛和贊美,達到與作者心靈的共鳴。
《槐鄉(xiāng)五月》這篇課文的語句如詩歌般動人,全文情景交融。但是槐鄉(xiāng)的生活離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教學時可借助多媒體,圖文對照,展開想象,再結合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品味槐花的多、美、香,在讀中浸染熏陶對槐花的愛,在讀中感知體驗槐鄉(xiāng)孩子的樂。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走進文本,說說文中“小蜜蜂”和“槐鄉(xiāng)孩子”的心里話,讓學生當一回槐鄉(xiāng)的孩子,體驗槐鄉(xiāng)孩子的熱情好客,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體驗,達到入其境,愛其美,感其情。使學生油然而生對美麗迷人的槐鄉(xiāng)的贊美之情,對勤勞、熱情、淳樸的孩子的喜愛之情。
三、鑒蘊含之美,感悟文情
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應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才能領悟?!秾O中山破陋習》這篇課文,作者通過纏足前活潑可愛、喜歡唱歌的姐姐與纏足后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笑聲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想象,豐富纏足前后姐姐的形象,突出了纏足這個封建陋習對姐姐造成的痛苦,對古代婦女的傷害之深。學生通過比較,體會到孫中山對封建陋習的憎恨與抗爭,明白了文本蘊含的對孫中山反封建的徹底革命精神的贊美。
語文教材體裁豐富,語言優(yōu)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針對學段特點,用心解讀教材,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導學生去品味、去感受、去鑒賞,讓學生在充滿美的意境中,在享受語言之美、文字之美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悟隱藏在文章中自然而然傳達給我們的感情色彩的信息。
參考文獻:
辛巧靈.品語言之美 悟文章之情[J].新課程(上),20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