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琦
摘要:新課的導入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要使學生在上課的短短幾分鐘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課文上,并產生躍躍欲試的感覺,導入課文的技巧至關重要。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建立學生語文素質自主構建的課堂結構呢?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55-01
1.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并讓學生把這種方法貫穿始終
語文課是對母語的學習,學生都有著深厚語言功底。教師首先要相信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中的一些環(huán)節(jié),信心是支撐教師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其次,從初一開始教師就要著手有目標、有步驟地教授一些學習方法。可以從基礎環(huán)節(jié)做起。
1.1 先從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對于這方面的知識,教師可讓學生上網(wǎng)廣泛查閱、搜集、整理,但不能不加約束,信馬由韁,否則會導致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被浪費。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者從以下五方面掌握:名:姓名、字、號、謚號等;時:所處時代;地:籍貫;評:當時或后人對其評價、稱謂;作:傳世的作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就可以自主地、不用任何人指導完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初中三年中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可以如此推行下去。
1.2對于生字詞的學習,很多教師采用課前布置、課堂檢測的方法。其實這樣學生還是被動學習。教師要讓學生從初一第一課就養(yǎng)成在讀課文中標出生字詞,讀完課文后查字典解決的習慣。教師要提出解決生字的具體要求:不但要知道字的正確讀音,記住字形,而且要了解字義,同時注意和其讀音相同或形近字,并加以區(qū)別,對生字徹底解決,達到對識字的積累。
1.3 每種文體都有一定的文體知識,所以教師要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文體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文體知識去自主學習。教師只要加以引導和補充即可,不必課課分析,句句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起解疑和引導作用,防止學生的學習偏離課標要求或深度不夠。在這個過程中,開始時教師一定不能怕浪費時間,在方法的實施過程中拔苗助長、越俎代庖,導致自主的學習方式不能完全實現(xiàn),又回到傳統(tǒng)的教學中去。這和“盲打”是一個道理。開始練習時,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自主學習必定"浪費"時間,但是,學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學習效率必將提高,教師就能從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
2.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1 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語文教學中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探究知識規(guī)律的過程,是師生相互溝通、交流,共同體驗討論、創(chuàng)造的過程。首先,教師在活動中應是一個平等的參與者,又是一個積極善意的旁觀者,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或通過輕輕地點撥讓學生茅塞頓開,或者通過真誠鼓勵讓學生大膽觀察、想象。教師的旁觀要以積極地投入為前提,讓學生感到你的存在和你對他們的認同,給學生的心理以安全的感受。其次,教師要走近學生、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并尋找達到目標的方法,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促進學生認真地觀察、大膽地表現(xiàn)、執(zhí)著地探索。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能力,讓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不懈努力完成目標,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2.2 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的學習時間。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課堂上教師必須把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還給學生,要盡可能地壓縮教學講解的時間。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把學生看成是被動的知識的接受者,教師是主角、是中心。教師以講為主,"滿堂講"、"滿堂問"、"填鴨式"的現(xiàn)象經常出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則被擠掉了。因此,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變教師的主角為主導,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即凡是學生能自已讀懂的,能通過討論解決的,能通過實踐活動自己認識的,教師就沒有必要再講了。教師要講在精當之處,要為啟發(fā)和引導而講。筆者認為,通常課堂40分鐘的時間里,學生活動的時間應超過70%,也就是說,要用盡可能多的時間讓學生自行探索、自主學習,從而主動獲取知識。尤其是語文課,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更要有保證,如果總是教師包攬壟斷,學生很難產生興趣。
3.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培養(yǎng)了很多會做題的學生,雖然現(xiàn)在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如何考查出一個人的素質,還不能很好地完全展示。對于考試而言,還沒有進行大規(guī)模的改革,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語文知識轉化為能力,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在這里建議各位教師應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情況設計不同的題目。這些題目要有不同的層次和針對性,當然還需要階梯性。這些題目需要教師用心設計,有的教師為了完成任務實行題海戰(zhàn)術,大范圍的題海只會把好不容易激發(fā)的學生學習興趣給消滅掉。教師在設計題目時也要考慮學生的能力提升,根據(jù)不同的發(fā)展或者成熟狀況來設計題目,以給予學生成長的空間。
以上筆者只是簡單地指出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如何來解決。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深入人心,這是一個教學改革和解決教學積弊的良好時機。筆者認為隨著教學經驗的增加,以及對教學的理解,教師會更加有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的糾結,如何很好地擺脫出來,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是我們在解決初中語文教學積弊中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