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友奇
摘要:要培育一個強大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班集體,班主任應要有整體意識,前瞻意識,目標意識和服務意識,通過挖掘?qū)W生的潛力,煥發(fā)學生的活力,培育學生的班級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促進學生為了共同奮斗的目標,團結(jié)合作,互相幫助,和睦相處,共同進步。
關(guān)鍵詞:培育;班級;凝聚力;班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15-02
現(xiàn)實中,每個班級都是由幾十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長環(huán)境,不同性格特質(zhì),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成績的學生組成的。為了讓大家生活在這個大家庭里倍感溫馨,形成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班集體,班主任應設法通過挖掘?qū)W生的潛力,彰顯學生的魅力,煥發(fā)學生的活力,培育學生的班級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促進學生為了共同奮斗的目標,團結(jié)合作,互相幫助,和睦相處,共同進步。
1.塑造班主任自身親和力
1.1 班主任的親和力源自博愛之心。所謂博愛之心,即是把班級所有學生當成大家庭的一員,不論貧富、長相,也不計成績和家庭背景,一視同仁對待,不偏愛好生,也不歧視差生。平等對待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但凡人的基本權(quán)利,如自尊心、性格、氣質(zhì)等,都不能以自己的好惡,去給學生貼標簽,分等級;其次要理解學生。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換位思考他們在學習、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不要以大人的視角貿(mào)然批評和指責學生的犯錯,嘲笑和譏諷學生的幼稚;再次要喚醒學生博愛之心。老師要用自己的言行,率先垂范,引導學生互相關(guān)愛,互相信任,互相體諒,加深學生間的感情,讓每個學生都感到集體的溫暖,從而培育強大的班級凝聚力。
1.2 班主任的親和力源自包容之心。恕人之心,是一種教育智慧。老師如有包容之心,就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常常就會用和藹的態(tài)度,靈活的手段,交心的方式,與學生打交道。學生是可塑的,充滿活力和潛力的發(fā)展主體。老師一定要有耐心,對學生充滿期待,尤其對待差生或者學困生,更要多關(guān)注,多鼓勵。因為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都想得到贊美或認可,這是他們共同的心理需求。因此,當他們犯錯時,切忌當眾羞辱、漫罵或體罰,而應盡可能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大加贊揚,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當學生愿意聆聽你的教誨,愿意接觸你,愿意向你傾心而談時,師生情誼就會不斷加深,班級凝聚力也就自然生成。
1.3 班主任的親和力源自自身的人格魅力。班主任應該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品行端正,學識淵博,氣質(zhì)儒雅,性格開朗。語言幽默的老師,學生最欣賞,也最喜歡。因此,班主任要在學生中樹立威信,贏得學生的尊敬和厚愛,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遇事沉著、冷靜、機智;待人真誠、坦率、和藹;行事公正、透明、果斷;作風嚴明、嚴謹、正直。只有這樣,才能領(lǐng)導班集體"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從而培育班級強大的凝聚力。
2.增強學生的班級認同感、歸屬感
每個班級都是由幾十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長環(huán)境,不同性格特質(zhì),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成績的學生組成的。他們同處一室,雖然會有交流、溝通,但也難免碰撞、互斥。為了讓大家生活在這個大家庭里倍感溫馨,需要班主任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以增強學生的班級認同感、歸屬感,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班級認同感、歸屬感呢?
首先,給學生和藹可親的第一印象。從學生來學校的第一天起,班主任就要積極、主動地禮待新生,和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消除他們來到新環(huán)境中的陌生感、不適感甚至恐懼感。利用班會課,認真地介紹每位同學的特長和優(yōu)點,使他們切實感到心理上的滿足和對新環(huán)境、新生活的期待。
其次,建立良好的班級人際交往規(guī)范。讓他們懂得如何誠實、和藹、寬容、謙讓地和他人相處,形成一種友好的人際交往關(guān)系,養(yǎng)成平等待人,真誠相處,有難共扶,有樂共享的處世習慣。
再次,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顒邮窃鲞M同學之間互相了解的橋梁。在活動中,學生們可以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團結(jié)的力量,從而增強班級榮譽感和自豪感,與此同時,通過活動他們還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激勵自己努力改進,力爭不拖班后腿,不抹班黑臉。
3.培育學生的責任感、榮譽感
班級凝聚力的形成和壯大,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在學生的責任感和榮譽感的培育上。責任感或責任意識,就是擔當意識;榮譽感即是使命感。沒有責任感或擔當意識的集體注定是一個沒有戰(zhàn)斗力的集體;同樣,沒有榮譽感或使命感的集體也必定是一群烏合之眾。班進我榮,班退我羞。為了喚醒學生的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育他們的擔當意識和作為意識,作為班主任,首先應培育積極向上,奮發(fā)圖強的班級文化。著力引導學生樹立敢爭,敢競,敢比,敢拼的競爭意識;同時號召學生要勇于和善于搶時間,挖潛力,補短板,曬優(yōu)點。只有人人能爭先,個個敢比拼,這樣的班級才能充滿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其次要立章建制,讓制度規(guī)范行為,讓制度成就強大。制度的建立,要在全體學生參與下,通過民主提議,討論產(chǎn)生,讓學生成為主人,這樣,有利于學生在自律中培養(yǎng)自己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陶行知說:"在民主生活中學民主……民主生活并非雜亂得沒有紀律,人民只可以在民主的自覺紀律中學習做主人翁……"制度之下,人人平等。為班出大力,作大貢獻者,定當大力表彰;為班抹黑,添亂者,必挨批受罰。再次,要打造一支優(yōu)秀的班委會,使之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而不是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傳話筒。班委的產(chǎn)生,不能由班主任指定,應該通過競選,民主產(chǎn)生。盡量讓那些愿為集體服務,能為班級服務,品行佳,能力強,民望高的學生當選班干部,充分發(fā)揮領(lǐng)頭羊,排頭兵的作用。與此同時,班主任應加強對班委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這樣在工作中,只要掌握和管理好班委這個"核心",適時地給予正確的引導,就可以把全班同學團結(jié)在一起,擰成一股繩,從而實現(xiàn)班級奮斗目標。
總之,要建立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培育良好的班風、學風,班主任應要有整體意識,前瞻意識,目標意識和服務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培育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班集體,才能領(lǐng)導學生為了共同奮斗的目標,團結(jié)合作,互相幫助,和睦相處,共同進步,從而煥發(fā)學生的活力,挖掘?qū)W生的潛力,彰顯學生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田恒平.做一個智慧的主任[M].山西:山西科技出版社,2006.
[2] 李日永.淺談班干部的培養(yǎng)[J].新教育,2007,(17)
[3] 郭毅.班級管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許道云. 淺談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J].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25)
[5] 李偉. 抓和諧班級建設 增強班級凝聚力[J].才智,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