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妍++王菲
摘 要:十六大以來,衡水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發(fā)展。現如今該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涉及到市、縣、鄉(xiāng)和村四級,不僅已經建成而且投入到了正常的運行中。這樣的基本框架覆蓋了城鄉(xiāng),并能給人民群眾帶來實惠,且網絡健全,基本上已經建成可行性的公共文化框架。不過,與區(qū)域經濟水平及社會群眾的文化需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水平還需要提高。對于人民來說,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落后、硬件設備不齊全、文化引入人才匱乏、缺少資金等問題的存在,是制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衡水市;現狀;問題;解決途徑
中圖分類號:G1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3-0111-02
引言
自從黨的十六大以后,衡水市縣各地紛紛貫徹落實我國有關公共文化服務精神,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務,在建設文化公共服務的過程中,以實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為首,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著重點,以文化服務為核心,以文化設施為載體,全方面加大了建設力度。在大家共同維護的良好環(huán)境中,期待已久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進一步突破。
一、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狀
(一)不斷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理念
最近幾年,我市各個地區(qū)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引進新的創(chuàng)建理念,加上創(chuàng)新文化產業(yè)的不斷開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隨著文化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故城縣以京杭運河申遺為契機、京 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加大力度實施“文化+”行動計劃,竭盡全力構建結構合理、覆蓋城鄉(xiāng)、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所有的群眾都享受到文化惠民所帶來的成 果。深州市始終圍繞著“文化強市”與“深州夢”為總目標,遵守“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改革創(chuàng)新”的原則,夯實硬件基礎措施、構建實用的人才隊伍、創(chuàng)新出了新的服務渠道,主要以文化大院建設為抓手,卯足力氣構筑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近年來,已經累計建成農村示范文化大院39個,在建文化大院 305個以及標準文化大院100個以上。從各個領域加快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成,文化服務項目的落實,促進了衡水市的人文發(fā)展。另外,冀州不遺余力就推進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通過積極引導農民,已經廣泛開展了“求富、求學、求樂、求美”的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促進了當地精神文明的發(fā)展,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穩(wěn)步發(fā)展
在衡水市,大概有500個幫扶村已經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優(yōu)秀率高于60%,所投入的設備、配送率更是高達100%。自2010年以來,在藝術方面,該市新建了衡水習三內畫藝術博物館;在圖書方面,該市新建了衡水中國書畫博物館;在指導方面,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博物館。在此之前,衡水市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的場所非常有限,博物館只有桃城區(qū)法帖博物館和武強年畫博物館,后來增加到了5個。令大家開心的是,全市上百個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經過構建也基本完成,如今已應用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建設所需的總面積約為80 393.9平方米,總建成的面積為 25 979.4平方米。構建的農村電影放映隊分布在各縣,現如今有數百個,達到縣級數字影院約有數十家,相應配套配備有數百套。此外,衡水市供大家學習的場地共有兩千多家的新農村書屋。
(三)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
“衡水大舞臺”露天劇場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此劇場經常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在其影響下,陸續(xù)出現了“文化進社區(qū)”“圖書進校下村”“電影走向農村”等文化部門開展了各種文藝系列活動,這些文藝活動多數是根據人民生活現狀與需求開設的?,F在這些文化活動已經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如無人不知的衡水市元宵節(jié)鼓王大賽、棗強縣大營皮草文化節(jié)、景縣“鄉(xiāng)村流動大舞臺”“衡水大舞臺”經常性文化惠民活動、以及武強縣舉辦的中國吉他文化節(jié)、國際麥田音樂節(jié),三皇炮錘武術大會、“百鼓擂鳴”花會匯演,桃城區(qū)舊城村寶云廟會,冀州舉辦的“田園棉”杯民間手工技藝展演大賽,故城縣民間藝術節(jié)等,在這些文化服務活動的帶動下,各縣市區(qū)根據區(qū)域文化特色,紛紛組建基層民間文化組織,如深州“百花藝術團”“文化大舞臺”;阜城康樂評劇社、王集獅子隊和桃城區(qū)書畫社、河沿鎮(zhèn)鑼鼓隊;另外還有饒 陽縣夕陽紅老年文藝宣傳隊、留楚鄉(xiāng)戲迷協(xié)會、饒武書法社等群眾文藝組織、里滿鄉(xiāng)業(yè)余戲劇團與武強縣孫莊鄉(xiāng)文化站創(chuàng)辦的鄉(xiāng)村大戲臺等,這些民間文化組織,現已形成當地文化品牌,這些深受基層農民群眾的歡迎和喜愛,更是為農民群眾帶來了許多榮譽。這些文化活動,一方面豐富了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另一方面又提升了群眾的欣賞水平,淳化了社會風氣,使廣大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與文化素質在不斷提升中。
(四)加強文化隊伍的建設
衡水市至今為止,縣鄉(xiāng)在編文化從業(yè)人員共有400人,這個數量在當地基本上已經滿足正常需求。不過為了提高文化隊伍的整體能力和素質,市、縣(區(qū))文化主管部門打算定期開辦圖書館長、外出交流以及培訓等活動,從而提高文化服務人員的能力和綜合素質,摒棄陳舊的觀念,跟上時代發(fā)展,以便保證文化設施中應有的文化人才。在冀州市、故城縣以及桃城區(qū)三個地區(qū),他們向來注重文藝人才的培養(yǎng),在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積極探索與專研,終于制定出了一條內“建”與外“引”合并的人才建設之道。通過網絡,將縣、鄉(xiāng)、村三級文藝聯(lián)系起來,最終形成了城鄉(xiāng)互動、鄉(xiāng)村聯(lián)合的文化大氛圍。不僅如此,為了引進外來人才,當地提高待遇,全面向社會進行招聘,保證引進高水平的專業(yè)文藝人。
二、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
(一)地方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運行和管理存在問題
近年來,雖然公共文化產業(yè)有所發(fā)展,但市縣各地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化、長效化的財政投入機制、人員培訓機制以及服務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體系作用的發(fā)揮和進一步發(fā)展。不少的場館建起來了,可后面的管理工作卻沒跟上,特別是缺乏長效運行維護機制 與標準化的服務方式。而且各類文化設施普遍存在看重建設、不看重管理的現象,從目前所統(tǒng)計的數字看來,現如今已經基本完成建設任務,但缺乏管理和有效的使用,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
各級政府應該采取相應舉措,不應只著重建設而不看重管理,應將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深入認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積極作用,了解文化體系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社會的和諧構建,美化群眾精神家園,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對于各項文化工作要進行科學定位,定期對各個文化場館進行調研,發(fā)現問題時必須第一時間解 決,要將文化服務體系落實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中,以點帶面擴大影響,從而推動各項文化工作的開展;把文化惠民項目列入全市重點城市建設項目之中、并將其定為全市年度民生工程的重點工作任務,讓群眾共同監(jiān)督,狠抓基礎設施建設,達到硬件的全面鋪開,從而帶動軟件的整體升級。
(二)政府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問題
關于文化建設,衡水市在2012年文化會議上,根據群眾對公共文化的需求,確定了發(fā)展目標。為了早日現實目標,有關政府采取了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以及大力支持文化藝術精品創(chuàng)作等舉措,真正意義上落實了文化事業(yè)的推廣,讓更多的人民群眾享受到了公共文化體系帶來的?;?。不過目前衡水市由于經濟欠發(fā)達,在文化設施上有著諸多欠賬行為,文化提供的服務和老百姓所想的存在很大的差距。
面對現有的問題,市政規(guī)劃應采取相應的措施,立足現實,集中財力與資源,按照辦實事的思路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相應地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鄉(xiāng)建設規(guī)劃,著力建設一批能體現衡水特色的集藝術性、與該市性質相匹配、實用性于一體的大型標志性文化設施。
(三)公共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問題
在市縣級文化事業(yè)單位中,存在著編制少、文化工作人員少的問題,另外管理人員與業(yè)務人才正逐漸萎縮,這些情況在鄉(xiāng)村更為突出。因此,導致部分基層文化工作者身兼多職,雖然也是在編人員,但專業(yè)不精,在實際業(yè)務上主要參與經濟建設工作,人員借用現象十分嚴重。除此之外,在公共文化人才所組建的隊伍中,存在學歷不高、年齡老化以及職稱偏低的現象,像這一類的文化人員十分缺稀,如基層文藝創(chuàng)作人員、展演人員、管理人才等。城市與鄉(xiāng)鎮(zhèn)之間,區(qū)域與區(qū)域之間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應該加強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確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機構的正常運行。做好資金管理,保證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人員編制足額到位,努力組建精干文化服務隊。政府也應給予扶持,出臺科學有用的政策,以便引入優(yōu)秀文化人才,投身到基層公共文化事業(yè)中來。為了提高基層公共文化從業(yè)人員的素養(yǎng),定期進行疏導作用,積極性建立基層文化骨干培訓網絡,對于基層的圖書館、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以及縣級文化館等相關人員進行輪訓。在文化事業(yè)上,加大力度培養(yǎng)文化領軍人物,對于文化骨干給予支持、鼓勵文化工作者的工作。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更多關心文化戰(zhàn)線從業(yè)人員方方面面的情況,真正為其處理一些遇到的難題,讓他們放下包獄,全身心地投入文化事業(yè)中去。
參考文獻:
[1] 孫紅春.衡水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分析與思考[J].大眾文藝,2013,(5).
[2] 楊慧.多中心治理理論視閾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3.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