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師善
摘 要: 在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下,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已日益凸顯為課程教學活動中的核心問題。就語文學科而言,教師通過各類途徑和方式,積極開展豐富多元的開放性教學活動,不僅完全符合新課標教育理念的根本要求,而且是切實體現(xiàn)學科教育功能的應有之義,更能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立足于如何在開放性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學科基本素養(yǎng),對此作出闡述。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開放性教學 學科素養(yǎng)
現(xiàn)代社會呈現(xiàn)出非常顯著的兩大特點,那就是在日益強調“開放”大背景下的“競爭”與“合作”。開放型社會呼喚開放型教育,開放型教育催生開放性教學。自新課標施行并縱深推進以來,傳統(tǒng)封閉型教育的大門被逐步打開,以課堂、課本和教師為“三中心”的教學模式被逐步打破,以課本為唯一知識源、以教師為知識唯一傳授者和以課堂為知識唯一獲取地的“三唯一”教學陣勢被逐步打消了,整個教育領域顯現(xiàn)了生機勃勃的活泛態(tài)勢。“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語文課來說,積極而又深入地開展開放性教學活動,為培養(yǎng)學生學科基本素養(yǎng)提供了無比廣闊的涵養(yǎng)背景和極具活力的滋潤水源。如何在小學語文開放教學中培養(yǎng)學科基本素養(yǎng)呢?
1.注重在生活化開放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科與社會生活有著一種不可分割、難以擺脫的淵源關系。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把教學活動投放到無比廣闊的生活大背景下,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用結合,而且能夠賦予教學內容及其實踐活動無限的生命力和源源不斷的活力。以認字識詞教學為例?!叭f丈高樓平地起,人生聰明識字始”。字詞教學貫穿于小學語文課程活動的始終,從某種程度來說,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科基本素養(yǎng)應從字詞教學開始。如教學“寒流、大雪、北風”等字詞時,筆者首先借助多媒體顯示寒流侵襲、大雪紛飛、北風呼嘯的場面;其次,讓學生說一說此時此刻的感受。有的說“我感覺真的好冷啊”,有的說“如果是我的話,一定要把頭縮在脖子里”,有的說“我干脆躲在家里不出門”,還有說“我想出去滑雪,還可以打雪仗玩”……由此可見,教師善于引導學生開展認讀活動,小學生讀出的不僅是幾個詞語,更是各自的獨特感受。
2.注重在情境化開放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對于兒童來說,他們總是用色彩、形象和聲音來進行思維的”。由于心智發(fā)育的規(guī)律性,小學生以形象化思維為主。積極開展豐富多元的情境化語文教學活動,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兒童的學習情趣,而且有利于他們從中獲取更具體、更深刻的情感實踐體驗。以多媒體情境活動為例。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筆者沒有直接進入教學程序,而是首先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大家直觀呈現(xiàn)出一幅“紅杏出墻”畫面:一枝惹人憐愛的紅杏掛在樹上,正伸展著身姿,悄悄地探出了院墻,引人注目地躍入眼簾。以此激勵學生充分想象墻內春景。有人說“墻院內還有一些剛剛長出的紅杏,正在努力地攀爬著”,有人說“除了紅杏,還會有桃花、梨花等多種春天的花在競相開放”,有人說“花園內肯定是色彩斑斕一片”……待到詩文賞析時,正是因為對“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有了超前思維,學生們既為自己的合理想象而興奮,又對自然生命力現(xiàn)象有了實質性的體會。
3.注重在整合性開放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人類智慧原本是渾然一體的,學科之間的劃分卻是一種人為現(xiàn)象。尤其對于語文學科來說,作為一門母語學科和最基礎性學科,它與許多學科知識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關聯(lián)。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多種學科之間的整合教學活動,非常有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入理解與進一步把握,從中攫取“1+1>2”的效益和效應。以《負荊請罪》教學為例。為了讓小學生充分了解這則歷史故事的前因后果,筆者充分借助歷史知識元素,把當時七國爭雄的社會背景及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而引發(fā)“將相失和”的歷史因素等都做了簡明扼要的介紹。只有這樣,才能把“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的重大意義充分地顯現(xiàn)出來,才能更加凸顯廉藺二人都“以國家為重,以大義為本”的精神品質。如此,在講求“文史不分家”的同時,也密切體現(xiàn)了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功能,從而充分顯現(xiàn)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
4.注重在自主性開放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新課程理念和“核心素養(yǎng)觀”下,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與自主學習品質的培養(yǎng),是學科基本素養(yǎng)中的主體核心因素。理論和實踐充分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堅持在教師的科學引領和有效主導下,積極開展以個體學習和合作探究為主的自主化教學活動,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基本素養(yǎng)的有效載體和良好平臺,而且能為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個性化發(fā)展逐步打下堅實的基礎。以《螳螂捕蟬》教學為例,本文內容簡單,故事性和情節(jié)性較強,非常適合開展有利于學生能力發(fā)展的自主化教學活動。筆者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提問如下:(1)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故事?(2)大臣們與侍奉少年是怎樣分別勸阻吳王的?其結果各是什么?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結果?(3)從本文學習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在“自主研讀——閱讀思考——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總結提煉”中開展自主性學習活動。既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能力,又獲得了情感實踐。
5.注重在綜合類開放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教學活動,既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學生情感體驗的“實戰(zhàn)演練場”,又是培養(yǎng)他們語文學科基本素養(yǎng)的“最佳制高點”。鄭國民教授在定義語文綜合性學習時,提出它是一種立足于語文課程基礎之上,通過學生自主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以促進其語言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它是語文與生活綜合的實踐活動。佐藤學在區(qū)分綜合學習和學科學習時認為,綜合學習以現(xiàn)實的“主題(課題)”為核心,把“知識”和“經驗”組織成單元的學習,進而提出把處理人生征途中誰都會面臨的現(xiàn)實課題、現(xiàn)代社會所要求的現(xiàn)實課題的直接學習和學科學習并行組織。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基礎教材中,每一單元不是安排了“語文天地”板塊,就是設置了“綜合活動”專題。所有這些都是激發(fā)并引領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向燈”和“鋪路石”。
比如教完《題西林壁》,筆者引導學生課外搜集一些蘊含各種“哲理現(xiàn)象”的古詩句,并且結合生活經驗和實際認識,通過思辨、演講、寫心得體會、出墻報等多元化形式,談論并交流自己的實際感悟,從而實現(xiàn)優(yōu)質資源的共享目標。又如教學《與時間賽跑》后,筆者要求收集有關“時間”的詩句名言,開展“我的時間哪里去了”主題辯論活動,實際探討如何合理安排“我的一天時間”的規(guī)劃。既鍛煉了手口腦互動能力,又對學生開展了惜時的良好教育。
6.注重在個性化開放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所謂個性,是一個人在思維、行為和情感等各個方面的綜合性體現(xiàn),是個體賴以存在與發(fā)展且不同于他人的自有特質,也是學科基本素養(yǎng)甚至“核心素養(yǎng)”中的最根本元素。小學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鋪路工程,少兒時代正處于有效培養(yǎng)和初步形成個性化特質的原始黃金時期。“沒有個性化教學,就不會有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也就是說,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從個性化教學和開放性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基本素養(yǎng),顯得既非常重要又十分必要。如教學《負荊請罪》時,在討論交流環(huán)節(jié),就關于“如何評價角色人物”議題,小學生之間形成了不盡相同的個性化評價。有人說藺相如深明大義、寬容大度,是一個值得崇敬的歷史人物;有人說廉頗知錯就改、光明磊落,同樣令人可親可敬;有人說趙王是“伯樂”,善于發(fā)掘藺相如這樣德才兼?zhèn)渲?;還有人說秦王雖然霸道,但具有愛才惜才的胸懷和品質……對于這些“見仁見智”現(xiàn)象,我們應給予珍視、欣賞和保護。
綜上所述,開放性教學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構建和諧的教學關系,有利于涵養(yǎng)學科基本素養(yǎng),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開放性教學既是與時俱進思想理念的客觀反映,又是考量教師能力與水平及其師風師德的重要反映,我們應為之貢獻心智和力量。
參考文獻:
[1]戴志忠.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策略方法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1(09).
[2]喬浩.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2(02).
[3]郭元祥,姜平.當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xiàn)狀與問題[J].基礎教育課程,2006(08).
[4]田玲.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5]陳林靜.“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反對與堅持[C].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