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摘 要 本文主要探究小區(qū)是否對外開放以及小區(qū)開放后對交通的影響,探討該問題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建立了層次分析模型,適合城市支路阻抗分析模型-BRA綜合模型,利用了MATLAB軟件,實現(xiàn)了多個評價指標與具體小區(qū)開放程度問題的求解??紤]到影響周邊交通的指標較多,遵循多指標原則,選取了小區(qū)周邊干道的可達指數(shù)、交通量、車輛排隊率、行程延誤時間4種主要評價指標建立了合理的評價體系。分別分析了各指標的可確定性計算的影響因素,建立了相關指標的計算模型。運用層次分析方法先構(gòu)造了判別矩陣,再通過運用MATLAB編程獲得了各指標對應的權重分別為0.1104,0.0583,0.4683,0.3630,且驗證了判別矩陣符合一致檢驗性。最后運用加權求和綜合評價方法來評價小區(qū)開放后會對周邊道路有好的影響。
關鍵詞 層次分析法;可達性;小區(qū)開放;延誤時間;交通量
中圖分類號 D6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363(2017)05-0070-03
1 研究背景
隨著國家制定的關于推廣街區(qū)的制度,其內(nèi)容包含不再建設封閉性小區(qū),已建成的小區(qū)需要開放。這一制度引發(fā)了熱議,是否開放小區(qū),以及開放小區(qū)是利大于弊,開放小區(qū)后的治理以及開放小區(qū)能否真正解決交通問題等一系列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
2 評價體系的選取
2.1 周邊干道的可達指數(shù)
可達性簡單的可以理解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容易程度。它是評價交通網(wǎng)絡效率的一個重要的綜合性指標,可達性指數(shù)的大小既可以反應交通便利程度也可以反應交通效率??蛇_性有較多計算方法,比如利用空間距離、旅行時間、運輸費用以及出行范圍等計算。本文選用加權平均時間距離計算可達性。
加權平均時間距離指標的計算公式:
2.2 周邊干道的車流量
2.3 停車次數(shù)與排隊長度
即車輛行駛時,交通擁堵或紅綠燈等原因?qū)е萝囕v多次停止,停止的次數(shù)稱為停車次。
2.4 道路行程延誤時間
道路行程延誤時間指實際到達目的地的時間與理想狀態(tài)下到達目的地的時間之間的差。道路行程延誤時間通常通過平均延誤時間以及用BPR阻抗函數(shù)計算。平均延誤計算表達式:
通過編程(程序見附錄1)計算得到結(jié)果為:
w=[0.1104;0.0583;0.4683;0.3637];CR=0.0485;ANS= passtext.
3 模型的評價
3.1 該模型的優(yōu)點
文中建立了適合城市道路的阻抗分析模型,利用其分析道路阻抗,而且使用其相關參數(shù),并且?guī)隑raess判斷公式中,對交通開放道路是否性進行判斷。
3.2 該模型的缺點
1)封閉性小區(qū)交通開放涉及到土地、物業(yè)管理、居民意愿等方面,并未深入性的研究。
2)多指標的層次分析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3.3 該模型的推廣
本文通過整理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獲得道路通行能力、延誤時間、V/C等評價指標,進行了比較與對比,并且,本文針對不同形式的交通開放,提出相關對策分析。
參考文獻
[1]孫明正,吳志周,楊曉光.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設計評價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J].交通信息與安全,2003,21(1):23-26.
[2]郭躍華,陸志峰,王建宏.城市交叉路口汽車通行模型[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0,10(20):5023-5026.
[3]丁千峰.封閉小區(qū)內(nèi)道路使用評價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2).
[4]李冬梅,李文權.道路通行能力的計算方法[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2(2):24-27.
[5]張亞平,胡章立,劉蘇.應用層次分析法評判快速路路段通行能力[J].公路工程,2007,32(6):1-3.
[6]張慧穎,王桂花.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的改進[J].大學數(shù)學,2009,25(4):199-202.
[7]詹斌,蔡瑞東,胡遠程,等.基于城市道路網(wǎng)絡脆弱性的小區(qū)開放策略研究[J].物流技術,2016,35(7).
[8]傅麗仙.一類多指標對象評價模型[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05,35(11):16-22.
[9]賈曉敏.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影響因素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9.
[10]李向朋.城市交通擁堵對策—封閉型小區(qū)交通開放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