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靈
[摘 要]體育教學是不容忽視的,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形式,開展各形各色的體育活動,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平等自由參與活動的機會,加強學生的身體鍛煉,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集體觀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為學生將來適應高速發(fā)展的社會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
[關鍵詞]體育教學;鍛煉身體;心理素質;集體觀念
將和諧的理念引入初中體育課堂,讓體育課在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中進行,效果必將事半功倍。和諧的課堂是建立在嚴明的紀律、嚴格的要求基礎之上的,除了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教學水平外,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從而能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達到體育教學的和諧效果。
一、要選擇好的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產(chǎn)生合作學習的沖動和愿望。如一個球的傳接,傳球者要盡可能將球傳到位,接球者也要盡可能地跑到位,只有雙方協(xié)力配合和合作,這個球的傳接效果才會最好。但在教學中,一個球沒有傳接好,傳球的人往往怪接球人沒有接好,而接球人則怪傳球人沒有傳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是一個具備高超技術的NBA球員,在進行傳接球特訓。學生在練習中體會到只有雙方共同努力合作,傳接球的效果才會更好,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體育技能,又達到了合作學習的教學目的。
2.寓教化于游戲,培養(yǎng)優(yōu)良道德情操。思想教育這一點對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很重要。體育游戲要求參與者克服自然環(huán)境的障礙,克服心理障礙,對培養(yǎng)集體觀念、頑強意志、團結協(xié)作等品格有積極作用。學生在進行比賽時,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多給學生鼓勵性的語言,對互助、協(xié)作給予表揚;對違規(guī)、投機行為即時批評;培養(yǎng)學生誠實、正派、積極的思想品質??少F的是這種受益是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的。
二、教師要在言傳身教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不僅僅是技能技巧的顯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充滿信心的教態(tài)去影響意志薄弱的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種同學之間相互愛護、相互關心、團結友愛的和諧氣氛,以緩解那些具有恐懼心理的學生的緊張情緒,提高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教師還要善于運用集體的力量和榜樣的作用,鼓勵學生的士氣,激勵學生的斗志。對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勇敢行為,教師要及時地表揚和鼓勵,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yǎng)起良好的意志品質。
在體育活動中不但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和毅力,還要培養(yǎng)他們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良好習慣。要教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使自己體魄健壯作為一種社會責任,是每位小公民的神圣義務,通過“練好身體,建設祖國“的教育,增強學生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所以說體育活動是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意志的最好方法,培養(yǎng)少年兒童良好的意志品質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和內容。
三、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學生跟著教師轉,教師跟著教材轉,教師教無興趣,學生學無樂趣。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心中要裝著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放在首要地位。首先,要根據(jù)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基本技能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都有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其次,要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
四、自主教學方式,發(fā)展興趣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它是一種主觀意動。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曉之以理,使學生明確上體育課的重要性,明白德、智皆寄于體的道理:只有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才能成為合格的人才;只有獲得強健的身體,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學習;只有打好身體基礎,才能夠適應社會的激烈競爭,更好地為國家服務。這樣才能目標明確,認真上好體育課,形成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差異表現(xiàn)尤為明顯,針對學生的這些個性差異,教師應該對學生采取多方面的說服教育,利用課上、課下時間進行,必要時協(xié)同其他教師或家長來全方面地進行,讓學生對身體健康有一個全新的詮釋,使其充分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使學生逐漸地產(chǎn)生一種想具有健康體魄的愿望。同時要不失時機地發(fā)揮多數(shù)同學喜歡體育運動的個性,讓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愿望,發(fā)展學生的體育興趣。
五、全面了解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fā)
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對象不“知”,則教育無的放矢,徒勞無益;若“知”之膚淺,則教育缺乏力度,難有成效。只有“知”之深刻、全面,才能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在“知”學生個體的基礎上,還要“知”學生群體,如班級特點、全班學生的整體素質等均應心中有數(shù),把個體和群體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采取“子深其深,淺其淺”,即深者增加、淺者減少的教學方法。
真正的體育教學并非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技能。教學中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積極練、自覺參與。
總之,體育課中,教師應注意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身體練習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采用提問、分析、對比等方式,啟發(fā)學生進行積極思維,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錯誤動作,并加以糾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
[1]林峰 初中體育課合作學習發(fā)展性評價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0,(35).
[2]王巧生 高效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下旬),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