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賽
內(nèi)容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重任在肩。本文筆者認為不同學段應采用更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策略。本文提出了低學段重在“激趣”——讓學生愛上閱讀;中學段重在“養(yǎng)成”——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高學段重在“會讀”——讓學生向著“無師自讀”邁進。以期提升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低年段 中年段 高年段 閱讀策略
一.低學段重在“激趣”——讓學生愛上閱讀
低學段(1-2年級)的小學生剛剛踏進校門,剛剛開始在教師的指引下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閱讀訓練,他們最需要的是初步感受閱讀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慢慢愛上閱讀,從而為中、高學段的閱讀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倘若在這個階段學生無法體驗到閱讀的快樂,就會引起他們的疲憊感、厭倦感,這對于學生們向中高學段閱讀學習的過渡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如果給低學段的閱讀教學定一個核心目標,那就是:激趣。激起孩子們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樂趣,在閱讀學習的初始階段愛上閱讀。要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就不能忽略低年級學生普遍具有的特點:年紀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根據(jù)這一特點,可以確定一個基本的原則:在低學段的閱讀教學中,采取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教學策略來抓住學生的目光,打動學生的心。
1.感官激趣。本文中的感官激趣是指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圖畫、多媒體動畫、音樂等方式刺激學生的眼睛、耳朵等感官,讓學生獲得強烈的視覺感知、聽覺感知,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游戲激趣。低年級的小學生正處在喜歡做游戲的年紀,如果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能帶著他們一起做一做和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游戲,就能讓他們感到興趣盎然。例如,一年級的課文《畫家鄉(xiāng)》敘述了幾個孩子各自筆下描繪出的自己家鄉(xiāng)的樣子。在這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我來畫家鄉(xiāng)”的小游戲,課前讓學生準備好蠟筆、水彩筆、圖畫紙。閱讀課上,在學習了課文后,讓學生也來畫畫自己的家鄉(xiāng),然后開一個小小的畫展??粗约旱漠嬜饕材芟癞嫾业漠嬕粯舆M行展覽,學生們一定感到開心又自豪,學習自然有興趣。
二.中學段重在“養(yǎng)成”——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
中學段(3-4年級)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是一個過渡階段,即:從低學段向高學段的過渡。相對于低學段的學生而言,這一學段的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初步的閱讀訓練,對知識的接受水平也相應有所提高。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時機,著重引導學生養(yǎng)成初步的閱讀習慣,以便為學生在高學段閱讀能力的進一步增強打下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如何促成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呢?可以采取先課上再課前的策略。先在閱讀教學時專門拿出一節(jié)課來引導學生,將閱讀習慣的教育滲透其間。當學生逐漸養(yǎng)成閱讀習慣時,則讓他們在課前的預習中依照閱讀習慣進行預習,從而進一步鞏固閱讀習慣。具體策略可以是這樣的:
1.課上引導。在進行新課前,利用一節(jié)閱讀課指導學生一步步進行閱讀預習,促使他們養(yǎng)成閱讀習慣:首先查一查,掃清字詞障礙。將課文中的生字詞做上記號,然后查字典、詞典給字詞標上讀音、明確字詞的含義。其次略讀,了解課文大意。將課文大致閱讀一遍,在讀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小聲讀或者默讀的方式,邊讀邊體會課文大意,讀完后將課文大意記在本子上。接著細讀,發(fā)現(xiàn)問題。了解課文大意后,將課文仔細閱讀一遍,問問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疑問?”將心中的疑問記在本子上。最后再讀,摘抄好詞好句。再讀課文,選取一些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摘抄到本子上。同時問問自己:“為什么認為這些詞句用得比較好?”以上的閱讀引導,旨在幫助學生明確地知道自己在閱讀預習時應該做些什么,應該怎么做。
2.課前鞏固。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閱讀預習方法后,便可以將他們的閱讀預習“陣地”由課上移至課前。長此以往,閱讀預習就會成為他們的一種常態(tài)。換而言之,學生養(yǎng)成了基本的閱讀習慣。
三.高學段重在“會讀”——讓學生向著“無師自讀”邁進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不局限于課內(nèi)閱讀,能夠在課堂以外,不借助教師的幫助,自己運用閱讀方法自覺自愿地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高學段的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低中學段的閱讀指導,養(yǎng)成了初步的閱讀習慣,他們的接受水平、思維水平相對于低中學段的學生來說,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因此,高學段的閱讀教學可以側重于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他們初步學會閱讀,能夠進行自主閱讀。
那么,我們要教給學生什么樣的閱讀方法?如何判斷他們是否掌握了閱讀方法呢?我們不妨分三步走。第一步:以自讀課文為突破口,滲透閱讀方法。教材中安排自讀課文,本身就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自讀能力。對于此類課文,教師只需給予指引,主要靠學生自己進行閱讀學習。所以,我們可以以自讀課文為突破口,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閱讀學習中體會閱讀方法。第二步:課外閱讀嘗試。在引導學生了解了初步的閱讀方法后,讓學生運用閱讀方法進行課外閱讀嘗試,幫助他們鞏固剛剛習得的閱讀方法。第三步:閱讀交流、閱讀心得批改。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嘗試后,組織他們進行閱讀交流,并對他們的閱讀心得進行批改,以便了解學生對閱讀方法的掌握情況。
同時,在設計不同學段針對性的策略時還需謹記一個原則:不同學段的閱讀教學要有所側重,但不應被機械地剝離開來,各學段的教學策略應該連接成一個整體,具有接續(xù)性。
(作者單位:湖南宜章縣栗源鎮(zhèn)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