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恒進
摘要: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任務在于如何制定有效的學習方式和備考技巧,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以及考試成績。在學習指導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出明確的要求,并且給予一些技巧性方面的指導,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習方式;備考技巧
高中歷史學科屬于基礎性的人文學科,這門學科在教學中承擔著揭示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思想情感滲透等多重職責,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引導和培養(yǎng),讓學生在掌握有效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在一定的時間內能夠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更好地進行備考。高中歷史教師在制定一些有效的學習方式之前需要針對高中階段學生存在的普遍特征進行簡要的分析,制定出符合階段學生特點的一些方式和技巧,通過有效性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顯著的學習效果。
一、明確學習基本要求。夯實歷史學習能力基礎
高中歷史的學習雖然需要勤奮踏實,但是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學生首先要對歷史學習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有一定明確的認識,詳細了解自身的學習特點進而有針對性地找出適合自己學習進步的方式,從而提高自身學習效果。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能力提升,包含有背誦、分析、探索、總結。在背誦中強調理解性記憶,實現高效記憶,歷史科目中需要記憶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歷史事件較多,學生面對大量的背誦內容如果只是單純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不僅很難將這些內容完全記憶下來,對于記下來的內容也容易混淆,導致知識點的錯亂,因此,要對知識點進行理解性的記憶,在理解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記憶,緩解機械性記憶的枯燥。在分析方面結合自身平時的歷史測驗成績綜合分析,對于錯題不僅需要掌握錯題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還需要針對與錯題有關的所有知識點在心中有一個梳理,找出自己不熟悉的內容重新進行鞏固。在探究方面,歷史學科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習中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知識上面,要積極拓寬自己的歷史視野,從各種書籍、電視以及網絡中了解與之有關的歷史時間,在了解的過程中不僅能增長自身的見識,同時也能提高歷史學習的樂趣。教師在總結環(huán)節(jié)中應該充分擔任好引導者的身份,對于學生的學習不斷進行反思和改進,在學習過程中總結學習的經驗,從而提煉出適合自身學習提高的最佳方法。
二、開展方法技巧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對于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成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對學習效果進行總結分析,從而發(fā)現和推廣有效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去嘗試。首先需要了解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和沉淀,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有關歷史知識的積累,利用課余時間將所學到的知識點通過歷史線索搭建框架,讓學生站在一個全局的角度去看待每個知識點,歷史應該是一門系統(tǒng)性的學科,每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件的產生都有其前因后果,只有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歷史系統(tǒng)體系,才有利于學生將各個歷史知識點完整結合,提高學習理解能力。此外,教師還要從人腦記憶規(guī)律以及先進記憶法兩個方面人手,利用課堂時間或者課后時間檢查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記憶效果,并穿插有關知識點的考查,加強學生的理解性記憶。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
由于傳統(tǒng)教學課堂的影響,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是習慣性地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課堂中跟著教師的思維,自己并沒有擴大思維范圍,對問題的理解深度以及認識的廣度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降低了學習的有效性?;钴S課堂學習氛圍的第一步是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力量。目前最有效的課堂形式就是討論的教學模式,教師針對教學內容設置一個公開性的問題,讓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知識的應用以及想法各抒己見,通過參與學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投入到學習互動中,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學生的思想和想法,并擴大自己的思維模式,提高自身對于問題的分析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其次,教師在授課時采用詼諧的幽默語句生動地表述歷史事件的發(fā)生,也能讓學生產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根據本文的分析,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起到學習技巧方面的指導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明確提出教學目標,并且改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體現出學習主人翁的地位,通過一系列學習方法的改進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