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星++王玉龍
[摘要]目的 探討作業(yè)療法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不同干預方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作業(yè)療法。比較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表現(xiàn)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除實施常規(guī)康復訓練之外,配合作業(yè)療法加以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以確?;颊攉@得顯著的疾病恢復效果。
[關鍵詞]作業(yè)療法;急性腦梗死;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圖分類號] R74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4(c)-003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106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occupational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tervention method.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score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perform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in addition to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occupational therapy added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s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get a significant disease recovery effect.
[Key words]Occupational therapy;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Cognitive function;Daily living ability
在眾多腦梗死疾病的后遺癥類型中,認知功能障礙屬于較普遍的一種,且對于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較高。患者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后,如未選擇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最終患者往往會表現(xiàn)為血管性癡呆,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喪失,對患者的家庭以及社會造成較嚴重的影響。此外,認知功能障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對此臨床應給予高度關注[1]。為了研究有效方法將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認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加以改善,將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臨床展開常規(guī)康復訓練與常規(guī)康復訓練+作業(yè)療法的對比研究,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不同干預方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齡為49~89歲,平均(65.39±6.92)歲;平均病程為(27.15±7.53)d;學歷:小學15例,中學19例,大學19例;左側(cè)偏癱25例,右側(cè)偏癱28例;病變位置:皮質(zhì)病變21例,基底核區(qū)病變13例,丘腦病變10例,其他位置病變9例。觀察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齡為51~90歲,平均(65.42±6.99)歲;平均病程為(27.16±7.55)d;學歷:小學16例,中學20例,大學17例;左側(cè)偏癱26例,右側(cè)偏癱27例;病變位置:皮質(zhì)病變20例,基底核區(qū)病變14例,丘腦病變11例,其他位置病變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平均年齡、平均病程、學歷以及偏癱情況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選擇標準
①所有患者全部屬于初次患有腦梗死疾病,依據(jù)患者的病情需求給予患者頭顱CT以及MRI檢查后被確診;②年齡在49~90歲,在進行研究時患者全部意志清楚,生命體征未表現(xiàn)出異常,對于疾病臨床有關治療以及患者的評測可以進行有效配合;③對所有患者實施簡易智力狀況檢查量表(MMSE)檢查,最終評分全部在25分以下;④病程<6周,且合并表現(xiàn)為肢體功能障礙[2];⑤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意識障礙、精神癥狀以及完全性失語癥狀的患者;②無法配合或者無法完成臨床治療的患者;③在患病前,智力減退癥狀表現(xiàn)顯著,存在癡呆史、長時間嗜酒史以及吸毒史的患者[3]。
1.4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準備治療時,首先依據(jù)常規(guī)需求選擇對應藥物進行治療,具體為了解患者的原發(fā)病情后,給予對應治療;了解患者的基礎疾病,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疾病等,之后給予對癥治療;對患者實施調(diào)脂治療以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療等。此外對患者于臨床展開肢體康復訓練干預,主要通過對患者選擇神經(jīng)促通技術加以干預并且展開相關訓練,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合理協(xié)助患者進行良肢體位的選擇,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的痙攣癥狀;②對患者展開上肢訓練干預,主要體現(xiàn)為對患者實施雙手交叉上舉訓練干預、Bobath握手訓練干預以及雙手交叉擺動訓練干預等,此外認真指導患者實施肩關節(jié)前屈訓練干預以及外展干預等;③對患者展開下肢訓練干預:主要體現(xiàn)為對患者實施髖關節(jié)控制訓練干預、伸展易化訓練干預以及外展易化訓練干預等;④對患者實施平衡功能訓練干預;⑤對患者實施步行功能訓練干預。對于上述臨床訓練,均控制訓練時間為45 min/次,2次/d,對患者每周進行對應干預的時間為6 d。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系列準備干預基礎上,配合選擇作業(yè)療法進行治療:①對于處于弛緩期的患者,臨床實施治療主要為了有效緩解患者的肌力以及疼痛癥狀,給予患者對應的指導,以確保顯著提高患者的肩胛帶穩(wěn)定性;②對于處于痙攣期的患者,對患者實施治療主要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肌張力以及肌力,主要體現(xiàn)為要求患者進行雙手叉握訓練等;③對于處于恢復期的患者,臨床實施治療主要為了顯著提高患者的協(xié)調(diào)性,此外對患者實施耐力治療以及患手精細功能治療,主要體現(xiàn)為要求患者進行擰螺母訓練以及實心球拋擲訓練等;④對患者實施日常生活能力訓練,主要就患者穿衣脫衣、上下樓梯訓練以及患者進食等方面展開對應指導;⑤對患者實施感知作業(yè)訓練干預以及對患者實施認知功能作業(yè)訓練干預,要求患者實施理解能力訓練、實施判斷能力訓練以及實施記憶能力訓練等;⑥對患者實施心理狀態(tài)改善訓練干預,例如要求患者進行相關的園藝活動干預以及進行手工制作練習等。在進行上述訓練過程中,需要觀察患者的基本情況,之后合理調(diào)整訓練內(nèi)容。30 min/次,1次/d,每周對患者實施對應治療的時間為6 d,治療1個療程的時間為6周。
1.5 判斷標準
1.5.1 認知功能判斷 主要選擇洛文斯頓作業(yè)療法認知評定量表(LOTCA)評定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偡譃?19分,最終獲得的分數(shù)同患者的認知功能表現(xiàn)成正比[4]。
1.5.2 日常生活能力判斷 主要選擇改良Barthel(MBI)量表評定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總分為100分,最終獲得的分數(shù)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表現(xiàn)成正比[5]。
1.6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LOTCA評分、MB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MB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1)。
3討論
腦梗死疾病會導致患者諸多認知領域受損,并且對患者的記憶力、計算力以及定向力等諸多方面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為患者的認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會表現(xiàn)出較大程度的損害[6-9]。腦梗死疾病認知功能損害的原因主要為腦梗死使患者的腦部受到直接損傷,且患者的局部腦血流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從而導致患者的腦組織出現(xiàn)慢性缺血、缺氧以及表現(xiàn)出神經(jīng)功能退化,進而導致患者的腦細胞出現(xiàn)變性、壞死,此外甚至表現(xiàn)為軟化、萎縮,導致患者的機體認知結(jié)構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改變[10-13]。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通過實施康復訓練干預,可有效促進患者病灶周圍組織以及患者健側(cè)腦細胞功能重組以及代償?shù)?,此外對患者實施運動功能訓練干預后,可顯著促進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14]。
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給予其認知功能訓練,可以確保有效緩解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15]。作業(yè)療法可以針對性地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展開相關治療[16-17],表現(xiàn)出個體化以及具體化的特點,可有效加快患者腦側(cè)支循環(huán)的創(chuàng)建,對于患者病灶周圍組織重組以及代償?shù)瓤梢园l(fā)揮顯著促進作用,從而可以確保患者大腦可塑性得以充分發(fā)揮,進而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以及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臨床選擇作業(yè)療法加以干預,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最終保證顯著提高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張永貴,丁勇.利培酮聯(lián)合寧心益智膠囊對急性腦梗死后患者認知功能、神經(jīng)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6,9(18):2485-2487.
[2]王占想,林艷,畢俊忠,等.運動療法對急性腦梗死遠期功能預后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5(9):999-1002.
[3]胡寧,樓敏芳.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急性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6,11(3):28-29.
[4]徐靜紅,謝兵兵,吳秀玲,等部分前循環(huán)腦梗死急性期針刺和康復的介入對老年患者運動、認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13(4):853-855.
[5]常曉軍,武雷,于景川,等.Bobath聯(lián)合電刺激療法對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18(24):54-55.
[6]張玲.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15, 11(10):110-111.
[7]萬其容,胡亞榮,劉浩,等.舍曲林早期預防卒中后抑郁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5,2(19):1768-1771.
[8]李輝.血栓通、高壓氧聯(lián)合早期康復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5,9(8):15-17.
[9]汪玲芳.運動想象療法結(jié)合認知功能訓練對老年腦梗死患者康復意義[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5,15(5):666-668.
[10]萬鈞,楊曉煒,朱凌蘭.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5,12(3):659-660.
[11]欒松,黃曉勇,劉娟,等.早期物理療法聯(lián)合藥物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BDNF和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7(24):59-60.
[12]王艷.早期護理干預對急性腦梗死并發(fā)血管性癡呆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4,15(10):872-874.
[13]高健,李淑萍.認知功能訓練聯(lián)合藥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2014,7(5):48-49.
[14]胡晴,葛林通.息寧控釋片結(jié)合作業(yè)療法對腦梗死患者患肢運動功能的影響[J].臨床內(nèi)科雜志,2015,10(7):471-472.
[15]何奕濤.急性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與血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J].廣東醫(yī)學,2015,36(11):1678-1681.
[16]徐從英,張曉玲,吳華.作業(yè)療法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及事件相關電位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4,36(11):847-850.
[17]杜繼慧.急性腦梗死與認知損害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32):39-42.
(收稿日期:2017-03-02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