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認知診斷是一種考查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通過對分析被試項目的作答反應,掌握認知屬性及認知狀態(tài),為補救學生的學習缺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本文主要是針對小學生乘法計算能力進行認知診斷,編制了2份考試模式的認知診斷測驗,將某小學的200名學生作為被試對象,在對第一份認知診斷測驗進行施測時,需要充分利用DINA模型,運用估計程度對自編參數(shù)進行診斷,能夠清晰的了解被試對象的模式分類及屬性掌握情況。在實施補救教學后,在對第2份認知診斷測試進行補救效果施測。
關鍵詞:小學生 乘數(shù)計算能力 認知診斷 教學方法
引言
在運用教育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進行了解時,光是憑借能力值或者測驗的分數(shù)無法合理有效的判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不能結合學生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的給學生提出合理化的補救措施。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判斷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也是數(shù)學教學中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直接影響小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能力。乘數(shù)計算作為小學階段計算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計算能力發(fā)展效果。本文主要是對小學生的乘法計算能力進行認知診斷分析,能夠及時了解小學生在乘法計算時的常見措施,彌補學生計算能力存在的不足,提升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效果。
一、認知診斷的設計過程
1.確認認知成分
本文主要是運用McCloskey的計算模型,主要是對學生對乘法運算符的理解、乘法計算事實的提取及乘法計算程序的執(zhí)行情況,運用口語報告法的形式,對小學生的乘法計算情況進行了解,乘法計算程序主要包括多位數(shù)乘以兩位數(shù)計算程序和多位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的乘法計算程序。調(diào)查結果表明,屬性層級關系圖主要是在多名小學教師的指導下及小學生乘法計算學習的情況下構建完成的。
2.測試材料準備
測試材料是兩份平行認知診斷測驗的編制。結合小學生的乘法計算能力掌握情況,按照小學乘法計算的特點和要求,特針對蘇教版數(shù)學教材上的內(nèi)容,編制了兩份相同的考核模式,為認知診斷測驗A和B,每份測驗上共有26道乘法計算題,將題目按照由難到易進行排列,如果題目的序號相同,則代表考核的認知屬性具有一致性[1]。
3.測試對象及分析工具
測試對象主要是對某小學中已經(jīng)學習過多位數(shù)乘法的200名學生隨機分成兩組,對兩組學生分別運用認知診斷測驗A、B進行測試,通過對測驗結果進行分析,可知認知診斷測驗A的平均分為19.6523,B的平均分為18.0542。
4.認知診斷報告分析
在進行認知診斷時,能夠及時反饋每個被試者在認知屬性上的優(yōu)勢和不足,為補救教學的發(fā)展提供指導和依據(jù)。本文主要是對小學生的乘法計算能力中的各個屬性的掌握情況進行研究。表3中主要是對200名學生對6個屬性對乘法運算符的理解,乘法表,0×N=0,多位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計算程序(不進位),多位數(shù)乘以兩位數(shù)計算程序(不進位),乘法進位計算程序6項認知屬性進行研究,調(diào)查結果顯示6個屬性中掌握人數(shù)的百分比均在90%以上,其中前5項均達到了95%以上,說明小學生的數(shù)學乘法計算掌握能力較強。但是乘法進位計算程序屬性的掌握情況相對較差。
二、補救教學的設計過程
1.補救教學過程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學生對乘法進位計算的掌握情況相對較差,在認知屬性上存在較大的缺陷,因此需要充該項屬性中選取一些學生進行補救教學測試??偣策x取15名學生作為補救對象,將乘法進位計算程序作為補救的主要內(nèi)容。數(shù)學課程的主要補救內(nèi)容包括教師講解、課堂練習和強化訓練等3部分內(nèi)容,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需要將各認知屬性知識講解清楚,再通過課堂練習的形式對被試者的掌握情況進行分析,并且對未掌握的被試者進行重點指導和強化訓練,直到能夠答對問題為止。
2.補救教學效果認知診斷
為了對補救教學效果進行檢測,在補救教學工作完成后,需要對認知診斷測驗B進行檢測,檢測對象為15名,將補救教學課程的時間設置為20分鐘,其中共發(fā)放測試卷16份,收回的有效測試試卷數(shù)量為16份。
3.提高小學生乘法計算能力的措施
在一節(jié)四則混合運算應用題的復習課上,教師讓6位學生上黑板上解答,題目為:918÷9×(108-99),從學生的計算結果上可以看出,有5位學生的計算結果都錯了,而且這5位學生根本不是學困生,有些甚至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我針對該項問題與辦公室的其他教師進行談論,許多老師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通過在學校內(nèi)部一個月的調(diào)查分析可知,學生之所以會出現(xiàn)該種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習慣不好,粗心大意;口算不強,基礎較弱;算理模糊,張冠李戴;態(tài)度不端正,求快出錯所造成的。針對學生這一情況,制定出了如下解決措施:
第一,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在進行乘法計算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改善教學評價方法,如個人加分、小組競賽、評選計算標兵等。學生一旦出錯,就會影響集體的榮譽,增強了學生正確計算的欲望。
第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加大對學生口算練習,要求學生堅持做到“節(jié)節(jié)有口算,天天練口算”,使學生能夠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第三,教師要做好引導和示范。要求學生明白算理,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進行融匯貫通,提高學生計算準確率。在做完后,讓學生進行思維交流,并及時指出學生存在的錯誤,使學生掌握科學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結語
本文主要是對乘法計算能力的6個認知屬性進行計算,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主要是結合小學數(shù)學乘法的計算特點進行編制,對認知診斷測驗報告A和B進行診斷,能夠清晰的了解學生對每個屬性的掌握情況,再利用補救教學,該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提高了學生正確作答的數(shù)量,并且掌握了更多的屬性方向變化,對提升小學生的乘法計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施媛,戴海琦. 小學生乘法計算能力的認知診斷及補救教學[J]. 考試研究,2012,02:59-65.
[2]張龍琴.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J]. 學周刊,2011,26:175.
作者簡介
余美菊(1982.02—),女,籍貫:福建省寧德市人,學歷: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