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品析詞語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更深刻,而且還能提升閱讀教學效益。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取多種教學形式,讓課堂體驗多一點、辨析多一點、對話多一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詞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3-0066-01
正確理解詞語意思是閱讀的基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詞語時,還是停留在抄寫詞語或者就詞解詞的層面,致使詞語教學機械呆板,喪失了應有的樂趣。那么,如何讓詞語教學精彩起來呢?
一、體驗多一點
體驗是學生學習詞語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語文教材中,豐富的詞語能為課文增色不少。課文中一些意思比較抽象的詞語,單憑教師的具體講解,學生的理解感受不一定會深刻。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能把體驗學習的方法引入課堂,并為學生搭建好理解詞語的平臺,那么在深入體驗中,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將會更近一層。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二冊《小松樹與大松樹》一課的時候,課文結尾處有這樣一段話:“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慚愧”一詞的意思比較抽象,教師也很難讓學生理解“慚愧”的意思。在這種教學情形下,筆者先讓學生思考:“小松樹為什么低下了頭?”學生很自然地答出:“因為小松樹不好意思了,所以它低下了頭?!表樦鴮W生的思維,教師順勢提出:“在平時的生活中,有讓你感覺到不好意思的時候嗎?”有學生說:“因為馬虎,我數(shù)學沒考好,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薄澳氵€能換個我們學過的詞語來表達你當時的心情嗎?”“因為馬虎,我數(shù)學沒考好,我感到很慚愧?!本瓦@樣,在學生的切身體驗中,他們對詞語的理解更近了一層。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根據(jù)詞語本身的特點,從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詞語,學習效果顯著。
二、辨析多一點
辨析比較一直以來都是學習的好方法。學生由于受生活閱歷所限,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的詞語,雖然能夠大致理解其意思,但是對于它們之間的具體區(qū)別卻無法準確把握。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就所學詞語進行辨析,從而更深入地把握詞語的本質特點。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七冊《普羅米修斯盜火》一課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普羅米修斯決心為人類盜取天火?!边@句話中有一個詞語“決心”,與學生熟悉的“決定”在意思上比較相近,許多學生很容易混淆。在教學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詞語意思,教師讓學生反復朗讀句子,并且注意把上下句聯(lián)系起來理解,說說兩個詞有什么區(qū)別。在教師的引導下,有學生說:“盜取火種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的,普羅米修斯決心為人類盜取火種,表明了他無論有多困難,無論經(jīng)歷多少艱難險阻,都想為人類完成這個任務。”有學生說:“‘決定表明是已經(jīng)定下來的行動,而‘決心表明此時普羅米修斯還沒有開始行動?!本瓦@樣,在的辨析中,學生獲得了對詞語的深刻理解,教學效果顯著。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因為“決心”與“決定”意思上的確比較相近,對于學生來說,不好分辨是難免的。針對詞語的特點,在教學的時候,教師沒有直接把它們的區(qū)別告知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辨析。這樣教學,學生們不僅讀懂了故事,而且真正走進了普羅米修斯的內心,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這兩個詞語之間的本質區(qū)別。
三、對話多一點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其形象思維比較發(fā)達,因此對詞語的理解大都是停留在表面的認識上。要想使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更近一層,教師可以圍繞詞語引領學生展開多元對話,從而使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準確把握詞語的本質特點,提升教學效益。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第五冊《學會查“無字詞典”》一課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你知道‘驕陽似火是什么意思嗎?”在教學“驕陽似火”這個詞語的時候,順著文本的思路、順序,教師也順勢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驕陽似火”一詞的理解。在教師的鼓勵下,有學生說:“烈日當空,太陽照在地面上熱騰騰的,像火一樣?!庇袑W生說:“‘驕陽似火是說太陽非常炙熱,像火一樣,能把東西曬化了?!表樦鴮W生的回答,教師順勢問道:“這是你們的理解。那么,在平時的積累中,你們還知道有哪些這樣的詞語?”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潔白如鏡”“洶涌澎湃”“一碧千里”“萬丈深淵”等詞語從學生口中蹦出,為課堂教學平添了幾分活力。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在教學詞語時,主要以文本教材為依托,與學生展開了積極有效的對話。詞語教學因為有了學生的積極廣泛參與,顯得更加精彩!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正確理解詞語意思是引領學生深入閱讀的橋梁。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有效避免就詞解詞或者生搬硬套等機械學詞現(xiàn)象的發(fā)生。教師要根據(jù)教學需要,讓學生多點體驗、多點辨析、多點對話,從而使詞語教學真正精彩起來。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