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英 陳志婷 鄒海萍
[摘 要]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具體的問題情境,放手讓學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軸對稱圖形;數學活動;信息技術;融合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4-0067-0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一)”——軸對稱圖形。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和操作,讓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2.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養(yǎng),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斷軸對稱圖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這些圖形你們一定都見過吧?它們都有什么共同點?(課件出示圖1,并顯示每個圖形的對稱軸)
生:沿著某條直線折疊,直線兩邊的部分都能重合。
師:數學上把它們叫作軸對稱圖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軸對稱圖形。(板書課題:軸對稱圖形)
【評析】教師以學生熟悉的、美觀的、貼近生活實際的圖形迅速引出新課“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
二、 探究活動
1.利用投影演示剪紙
師:這里有一張卡紙,我先將卡紙對折。猜猜看,老師剪的是什么?(快速地剪,然后展開)哈哈,是一棵小樹。請觀察這棵小樹,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有一條線。
師:這是一條折痕,它左右兩邊的圖形是怎樣的?
生:是相同的。
師:現在我沿著折痕對折,兩邊的圖形怎么樣啦?
生:完全重合。(師板書:完全重合)
師:這條折痕就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評析】教師利用投影直播剪紙的過程,讓學生直觀地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對稱軸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2.利用格子圖找對稱點
師:為了便于探究軸對稱圖形的知識,老師把小樹請到格子圖里。(如圖2)
師:仔細觀看動畫,看一看、數一數,你有什么發(fā)現?(動態(tài)演示)
生1:點A和點A′的連線與對稱軸相交且垂直于對稱軸。
生2:有個畫面中點A和點A′重合。
師(課件再次演示點A和點A′重合):將小樹沿著對稱軸對折,點A就會和點A′重合。在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兩個點稱為對稱點。
生3:點A到點A′的距離是6小格。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那么,點A到對稱軸的距離是幾小格?點A′到對稱軸的距離是幾小格?
生3:點A、點A′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3小格。
師:再來看一看點B,它的對稱點在哪里?(請學生上來標出點B的對稱點)
師:他找對了嗎?點B和點B′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1小格,這說明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相等的。
師:下面大家也來動手找對稱點吧,看看一分鐘內誰找得又多又準。
師:對稱點是不是很多,找也找不完?確實是這樣的,軸對稱圖形有無數組對稱點。(教師指著對稱軸上的點E)難度加大啦!點E的對稱點在哪里?先討論,再舉手說一說。
生4:在旁邊。
師(點左右兩邊問):在這里?請看點E的動態(tài)演示。
生5:在原來的位置上。
師:是的,對稱軸上的點的對稱點在原位。
【評析】教師營造了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探究如何準確地找對稱點,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了學生,體現了“以生為本”的課堂,實現了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3.利用格子圖補全軸對稱圖形
師:這是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其中一半(如圖3),請你猜一猜,補全之后它是什么圖形?
生1:五角星。
師:太棒了!要快速補全這個軸對稱圖形,你有什么辦法?誰來說一說?
生2:用尺子畫。
生3:數出相同的距離。
生4:把對稱點標出來再連線。
(以上回答,教師沒有立刻點評,而是先播放一段微課視頻)
師:我把李××同學補全這個圖形的過程拍了下來,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學生觀看視頻)
師:你看懂了嗎?你明白了什么?
生5:找對稱點。
師:對稱圖形有無數組對稱點,所有的都要找嗎?
生6:找角上的點就可以了。
師:角上的點,我們稱為關鍵點。你還看懂了什么?
生7:找對稱點要數相同的距離。
生8:要依次連線。
師:哪位同學能把補全軸對稱圖形另一半的方法完整地說一遍?
生9:確定對稱軸后,第一步,找線段端點作為關鍵點;第二步,數出相同的距離;第三步,定對稱點;第四步,依次連接對稱點。
【評析】教師利用微課,通過學生教學生的方式,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畫圖步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增加了實踐操作,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暢所欲言,分享收獲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師:我們今天學得很棒,為自己鼓掌吧!加好油了,你們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嗎?
四、實踐操作,提升能力
1.任務一:猜一猜,誰是我的另一半(如圖4)。請4位學生到屏幕前拖動臉譜,其他學生在練習紙上連線。
師:這4位同學操作對了嗎?如果老師這樣拖動,可以嗎?
生1:不行。
師:它們的形狀也是對稱的,為什么不行?
生2:臉譜的顏色也要一致。
師:真棒!臉譜左右兩邊的顏色、形狀、圖案都要保持一致。
【評析】教師利用相關軟件制作了能隨意拖動的臉譜,讓學生拼接。利用臉譜不僅要求圖案、形狀對稱,還要求顏色也對稱的特點,深化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的辨別能力。
2.任務二:判斷,下列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畫對了嗎?(如圖5)
師:①號圖形哪里畫錯了?請你指給同學們看。
生1:右下角的對稱點找錯了,應該是距離對稱軸4小格的位置。
師:你為什么判斷②號圖形畫錯了?
生2:對稱軸如果是豎的就對了,現在是橫的。
師(小結):對稱軸不僅有橫的、豎的,還有斜的,畫圖的時候首先要看清楚對稱軸的位置。
【評析】教師設計的任務二中,3個圖形的判斷難度越來越大,學生能夠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強化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很多舉世聞名的建筑都運用了軸對稱的知識,一起來欣賞吧。
【評析】教師制作了精美的課件使學生對數學美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并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剪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俗藝術,現在就用我們的巧手折一折、剪一剪,看誰剪得又快又美。一邊剪,一邊思考:剪紙中蘊含了什么數學規(guī)律呢?(出示下表)。
師:誰剪好了?把你創(chuàng)作的軸對稱圖形舉起來。
師:哪位同學來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數學規(guī)律?
【評析】學生在剪紙活動中剪出了精美的圖案,既復習了軸對稱的知識,又運用了軸對稱的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
[總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在“軸對稱圖形”一課中,教師做到了把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深度融合,將信息技術的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分別利用了校園網絡傳輸功能、微信的拍照與上傳、教室一體機的各種功能、投影儀、精美課件、微課,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學習數學的動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研學。在認識軸對稱圖形特征的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和教學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完備的動畫、聲像資源使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動靜結合,使學生思考的過程形象化、具體化,從而達到使學生領會、突破難點的目的。特別是微課的引入,直觀、具體、有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責編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