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錫明
摘 要 從高效課堂概念入手,分析多媒體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小學生特點,探討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3-0052-02
1 前言
新課改背景下,高效課堂逐漸成為教育教學改革追求的終極目標。多媒體技術以其自身形象、直觀等特點,成為高效課堂構建的主要工具。多媒體技術憑借斑斕的圖像、生動的動畫,給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從多個角度給予學生視覺、聽覺方面的刺激,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因此,要了解多媒體技術,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是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
2 多媒體技術概念
所謂多媒體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文字、數(shù)據(jù)及圖形等多種媒體信息對學生產(chǎn)生多種感官刺激,與計算機進行實時信息交互的技術。多媒體技術包括文本、圖形及動畫等多元計算機軟件,如常見的Office軟件等,它能夠制作出豐富多彩、效果各異的文字,使得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
3 多媒體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作為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產(chǎn)物,其自身具有的優(yōu)勢,對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具體來說,小學階段,學生處于8~13歲,他們獲取語文知識學習能力尚未形成。而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師能夠從網(wǎng)絡上收集很多教學資源,如文字、圖片等,有效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1]。另外,語文素養(yǎng)由知識多樣性、運用能力等構成。當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豐富,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促使學生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逐漸形成一定的語文綜合能力。
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拓展課堂教學信息量,且能夠借助生動形象的畫面取代枯燥的語言文字,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能夠利用有限的時間強調教學重難點,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梢姡瑧枚嗝襟w技術對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非常有幫助。
4 運用多媒體技術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多媒體技術具有多元性、綜合性等特點,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特點高度契合。因此,運用多媒體技術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能夠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
利用視頻技術,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強調的是對個體學習者學習興趣的調動,引導并鼓勵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明確認識到激發(fā)小學生興趣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營造相關教學情境,營造輕松的語文學習氛圍,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如小學生日常生活中喜歡動畫片,由于語文教學內容很多知識都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視頻技術,將抽象的內容進行相應的信息處理、圖像輸出,將小學生置身于圖文并茂環(huán)境中,在有限時間內給予他們更多感官層面上的刺激,以此來激發(fā)興趣[2]。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涉及很多生字。筆者在教學中對難度較大的生字,會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轉化為具體的事物。如在“森”字教學時,可以將其拆分后,呈現(xiàn)三棵獨立的小樹,并設置相應的對話,有趣的對話能夠讓學生感到非常新奇。對小樹進行擬人化處理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深化對森字的印象,提高教學有效性。
在《草原》課文教學中,由于學生的閱歷少,很多學生并沒有親身感受過大草原的魅力,單純依靠文字,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真實草原的景象,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在欣賞草原美景的同時,還能夠提升審美情趣。
利用投影設備,搭建溝通橋梁 在素質教育趨勢下,和諧師生關系對于構建高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都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師生互動提供支持。小學語文課堂較為乏味,涉及大量生字詞、詩文等[3]。一直以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并未起到有效作用,且挫傷了學生學習興趣。而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從根本上突破原有模式的弊端。如針對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摒棄傳統(tǒng)生硬的一問一答方式,而是充分利用投影設備,在投影布上呈現(xiàn)出學生的答案,通過與正確答案的對比,能夠讓學生思考自身存在的差距,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糾正和完善,形成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師生之間搭建了良好橋梁,減少師生溝通障礙,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如每周可以安排一個學生擔任教師,給學生講課,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增強學生自信心。采取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加大對問題的探究力度,從中發(fā)現(xiàn)知識內涵,在腦海中構建語文知識體系,為后續(xù)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利用文本顯示技術,強調教學重難點 小學語文是學生日后學習的重要基礎,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及能力的掌握對其日后自主學習具有深刻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在于記住生字詞及理解古詩詞?;诖耍處熢诮虒W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中的文本顯示技術,強調教學重難點,將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運用不同的顏色標記出來,以此來引導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注意。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反復強調重難點,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而借助多媒體技術,能夠幫助教師互相學習,掌握高效教學方法,進而構建高效語文課堂[4]。不僅如此,每個不同的課件所對應的重難點也存在差別,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特點開展教學,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將原有復雜的教學過程進行簡化處理,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
教學模式是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主要方式和方法,應當建立在一定的教學思想、理論基礎之上。在教學改革新形勢下,對教學模式的轉變成為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傳統(tǒng)讀、問、答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將其轉變?yōu)橐龑浇虒W模式,結合教學內容等開展多元、豐富的教學活動。
利用圖像壓縮技術,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設置良好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提供支持。如果說閱讀、識字是學生知識輸入的過程,那么寫作就是輸出過程,其更能夠代表一個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而對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構建高效課堂追求的重要目標。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中的圖像壓縮技術,形成生動的聲音,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觀察中思考問題,形成認知沖突,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