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格的應用型外語人才應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文章以“后方法”教學理念中的“提升文化意識”策略為指導,提出基于英文影視的跨文化交際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以視聽教學與體驗式學習為基礎的真實情景中習得語言知識與跨文化交際技能和策略,使之成為合格的世界公民。
[關鍵詞]英文影視;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生;后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17)06-0049-04
一、引言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單純的語言輸入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外語人才的現(xiàn)實要求。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一種語言背后都有著獨特的文化背景。Kumaravadivelu提出的“后方法”教學理念的十大宏觀策略之一就是“提升文化意識”[1 ]。在外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尤為重要,合格的應用型外語人才應該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缥幕浑H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是“恰當運用語言文化知識與異文化成員進行有效而得體交際實踐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際活動中的決定性因素”[2 ]。然而,在我國,英語學習屬于外語習得,而非二語習得,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更談不上有充足的語境來體會目的語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英文影視是培養(yǎng)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很多英文影視中包含著跨文化交際的生動例子,是很好的英語教學資源,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自然的英語語境,使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更能理解文化。
二、英文影視與跨文化交際
英文影視是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一種媒介,其可視化使影片中的文化語境得到理想的呈現(xiàn)。對于英語課堂來說,英文影視是學生能夠接觸到英語語境與西方文化的一種方式,是學生了解世界的橋梁。“文化是跨文化交際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素”[3],引導學生分析電影中的文化問題可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拓展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之從容應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際問題。
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是讓學生將一種文化與另一種文化對立起來,而是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接觸到豐富多彩的語境材料來理解目標文化,并將其與本土文化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異同,從而更好地進行交際。英文影視將不同的文化帶進了語言課堂,在觀看英文影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語言、社會與文化等多個層面進行學習和反思。學習語言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技能,更需要理解文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目標語言和學生的母語的復雜性,引導學生在兩種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之間展開對話。通過跨文化英文影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升文化意識,拓展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之成為合格的世界公民。
三、跨文化交際題材英文影視的選擇
在運用英文影視來輔助跨文化交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在眾多包含跨文化主題的英文電影中選取適合課堂教學的影片。例如胡文仲教授推薦的《推手》《刮痧》《喜福會》等包含文化沖突和跨文化交際內容的電影就是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典型資源,能為學生學習中西方文化和開展跨文化交際討論提供豐富的素材[4 ]。
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課時的安排以及電影本身的內容,可以相應選擇電影中的某些片段作為教學內容,一個跨文化交際的案例有時只需要一個相關的場景就能解釋清楚。例如,電影《推手》中大部分的對白都是中文的,這就不需要把整部電影都作為教學內容。但是,影片中老朱要給美國兒媳婦瑪莎夾菜這個片段則可以作為跨文化交際中餐桌禮儀的教學資源;再如,老朱與兒媳婦相處的過程中侵犯到瑪莎的私人空間,制造噪音影響到瑪莎的工作等等,都是在跨文化交際中應該引以為鑒的地方。與《推手》不同的是,《喜福會》和《刮痧》的臺詞都是以英語為主,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完整地觀看。在《喜福會》中,出現(xiàn)了與《推手》情節(jié)相反的餐桌禮儀的問題,美國人理查第一次到華人準岳母家吃飯,在別人只是淺嘗杯中酒的時候,他已經連續(xù)喝了兩杯酒;接著又將他喜歡吃的大量食物放到自己的碟子;更糟糕的是,當準岳母因為謙虛而故意說自己的拿手菜沒有味道時,理查直接在上面加上了醬油,因此給準岳母留下了很差的印象。顯而易見,在上述的兩個例子中,他們的跨文化交際并不得體,所幸造成的后果并不嚴重。然而,在影片《刮痧》中,許大同一家因為對孩子施行刮痧治療而被懷疑有虐待兒童傾向,從而引發(fā)了一場官司。在美國法庭上,許大同在與原告聘請的美國律師的交流中情緒過激,口不擇言,甚至出手打人。他極其失敗的跨文化交際造成的后果是災難性的:他因此被認定有暴力傾向,使其虐待兒童的所謂“事實”得到進一步證實,故喪失了對兒子的監(jiān)護權,其家庭也由此四分五裂。雖然影片的結尾還是大團圓結局,但是許大同在異國打官司這個嚴肅的跨文化交際問題上,所犯下的錯誤是非常嚴重的。
從這些典型的中西方跨文化交際的案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從而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際打下基礎。對于教學影片的選擇,也可以適當選取其他國家與英語國家之間的跨文化交際題材,例如:《我的盛大希臘婚禮》展示了希臘人與美國人之間的跨文化交際;《面包與玫瑰》展示了墨西哥人與美國人之間的跨文化交際,等等。這些英文電影都有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基于英文影視的跨文化交際教學模式
根據國外學者Samovar和Porter的觀點,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以下三個組成要素:動機(motivation)、知識(knowledge)和技能(skill)[5]。與之相對應,基于英文影視的跨文化交際教學模式可分為以下三個教學步驟。
(一)激發(fā)跨文化交際動機
在觀看電影前,開展導入活動。介紹電影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引起學生對將要觀看的電影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與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交際的動機。以電影《刮痧》為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以下問題:(1)你小時候曾經被父母單獨留在家里嗎?你被父母體罰過嗎?你覺得父母有權利這么做嗎?為什么?(2)假如你不小心惹上了官司,對方的律師在法庭上歪曲事實,你會作何反應?你該如何跟對方繼續(xù)交流?這些問題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學生很容易發(fā)表意見,課堂氣氛會比較活躍。教師由此導入本次教學的主題:假如這一切都發(fā)生在美國?情況是否跟在國內一樣呢?并由學生發(fā)散思維,各抒己見。在經過一番思考和討論后,學生對該方面跨文化交際題材的電影會很感興趣,并迫切想看到相關的情節(jié),從而代入角色,產生跨文化交際的動機。
(二)學習語言和跨文化交際知識
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帶著任務觀看,例如:(1)記錄你認為涉及到跨文化交際的情節(jié),并嘗試把相關的英文臺詞寫下來;(2)你覺得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行為得體嗎,為什么?(3)假如你是影片中的人物,你會怎么做?帶著這些任務,學生觀看電影就會更有目的和成效。電影的配音必須是英文原聲,電影字幕的選擇可視學生的英語水平而定。如果學生的英語水平不是很高,可采用中英文雙字幕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聽力、閱讀和英漢翻譯能力;如果學生具有較大的英語詞匯量和系統(tǒng)的英語語法知識,可采用英文字幕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聽力和閱讀能力;如果學生具有專業(yè)的英語知識和較高的英語聽力水平,則可以采用無字幕的方式進一步訓練學生的聽力能力。觀看電影的過程是一個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和英語國家文化的過程,也是中西方跨文化交際知識的積累過程。
(三)實踐跨文化交際技能
在觀看電影后,引導學生用英文概括影片講述的主要內容,組織學生就電影觀看過程中教師布置思考的問題進行討論,并以小組為單位向全體師生匯報,其他小組成員可對此發(fā)表意見和看法,教師應就學生的表現(xiàn)從語言和跨文化交際的角度進行糾正。最后,讓各組成員將劇中的相關跨文化交際場景進行改編,在下一次課堂上以得體的跨文化交際方式用英文表演出來,教師進行即時點評和反饋。通過體驗式的討論和實踐,學生掌握了相關情景中跨文化交際的英語語言知識,也掌握了特定語境下的跨文化交際的技能。課后,要求學生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以小作文的形式就影片內容和情節(jié)進行評論,幫助學生在鞏固語言知識和跨文化交際技能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五、英文影視教學對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影響
英文影視教學使大學生有機會通過真實的語境體驗異國文化,加強對文化差異的認識,打破固定的文化思維,通過漢語語言文化和英語語言文化的整合來達到有效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一)動機方面
英文電影視覺和聽覺的直接沖擊比通過書本來學習跨文化交際理論更直觀有效,更適合于外語學習者學習目標語言和文化。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使學生能夠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理解語言和文化的復雜性,真實的語言和文化呈現(xiàn)有助于學生接受異國文化并激發(fā)其交際的動機。觀看跨文化交際題材的英文電影使學生對來自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人物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因為對目標語言文化不熟悉,學生一開始心存偏見,因此產生了焦慮和抵觸的心理。隨著對電影情節(jié)和課堂活動的投入,學生開始尊重電影中人物的不同文化背景,并產生與他們相互交流的愿望。
(二)知識方面
英文影視能為學生提供目標文化的真實語境,使學生在相對真實的場景中更為深刻地了解文化差異。學生通過情景代入,更容易了解人物角色的思想、情感和行為,進而更好地理解其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通過觀看跨文化交際題材的英文影視,學生有機會接觸和學習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提高他們對其他文化的價值觀、信仰和交際方式的意識??缥幕浑H題材的英文電影有助于學生打破已有的固定文化思維,使他們著眼于不同的文化習俗,重新對語言、文化、信仰和交際的方式進行審視。電影場景能夠引導學生通過解讀影片中的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來探索不同社會的文化和生活,使他們意識到文化偏見會影響到他們對來自不同文化的人的行為和信仰的看法。提高學生對文化偏見的認識有助于學生接受其他文化,從而更好地開展跨文化交際。
(三)技能方面
學生在觀看英文電影的過程中感受到在跨文化交際中恰當地使用語言的重要性,了解到言語行為的靈活性以及在特定情景中非言語行為的必要性,通過觀察和反思,他們獲得了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使用不同的交際策略的知識。學生通過影片中人物的行為、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眼神、發(fā)音以及話語的節(jié)奏等信息,對目標語言文化中的協(xié)商技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學生學會了跨文化交際中的協(xié)商技巧,在與外國人面對面交流的時候就不會怯場,在跨文化交際中通過協(xié)商取得相互理解是成功交際的關鍵。除此之外,電影配音和字幕、課堂表演、觀后感寫作等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輸出機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技能,使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與外國人的交流變得更加流暢自信。
六、結語
英文電影視聽教學為學生提供了相對真實的情景習得跨文化交際知識,模擬表演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體驗式學習和實踐跨文化交際策略的機會。這種視聽教學與體驗式學習相結合的模式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可視聽的英文影視進入到無形的國外社會文化環(huán)境,在缺乏跨文化語境的條件下有機會了解并練習跨文化交際。在通過跨文化題材英文影視學習西方國家的文化和習俗的過程中,學生在兩種不同的語言和文化間不斷調整,逐步形成漢語語言文化和英語語言文化相互融合的中間地帶,使他們能夠從容應對兩種語言和文化的沖突并運用有效的交際策略在相應的語境中進行得體的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 Kumaravadivelu, B. Beyond methods:
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 ].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張衛(wèi)東,楊莉.跨文化交際能力體系的構建——基于外語教育視角和實證研究方法[J].外語界,2012(2).
[3]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與大學英語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2).
[4]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課教學內容與方法之探討[J].中國外語,2006(6).
[5]Samovar L A & Porter R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5th ed.)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作者簡介]梁毅,梧州學院英語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英語語言教學。
[責任編輯 孔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