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婷婷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網絡在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各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并且不斷提高我們的效率和水平。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對網絡技術進行全面、有效的應用,自網絡環(huán)境之中完成教學的過程,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益的。同時,這也是時代不斷發(fā)展和教育教學改革不斷開展的必然選擇,是喲匯總新型的教學模式,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 中學語文 課堂教學
在教育教學改革不斷進行的過程中,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對自主和探究等教學的方式高度重視,旨在探究新的與時代發(fā)展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在探究的過程中,將活動作為載體,最重要的內容是發(fā)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問題引導探究的過程。同時,這與學習的本質內容也是相互聯系的,這也是解決問題關鍵環(huán)節(jié)。在此基礎上,教學活動開展的目標就是提出問題,將其貫穿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中學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中。通過這種方式,將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作為重要的前提,優(yōu)化整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
一、網絡課堂教學的有點和作用
(一)與新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相適應,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網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在利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只是知識的傳遞著,但是,在利用新型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的地位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從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角色變成了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角色??梢悦黠@看出學生的主體性的發(fā)揮,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學生的全面性發(fā)展和個性化發(fā)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將互聯網思維以及互聯網技術應用到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有效促進學生多元化的發(fā)展。
(二)在此過程中,教學的交互性得到了一定的突出。在網絡環(huán)境中,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有著一定的復雜性,一方面,教師需要對相應的課程內容進行一定的講解,另一方面,對于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性也要非常重視,就是教和學的動態(tài)互動。其中包含著多種教學互動的方式,組要包括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學生和學生的互動、學生和教學內容的互動等。通過多種互動,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立即做出診斷和評價,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習活動的生動性。
教學的針對性得到相應的提高和突出。在利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學的過程中,沒有辦法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這也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應用中的最大的問題。但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中的教學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網絡有著非常大的容量,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素質教育環(huán)境下,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全面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有著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對于認知水平比較低的學生,可以通過對舊知識進行全面的復習和探究,從而到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對于那些認知水平比較高的學生,可以不必復習舊知識,就可以實現新知識的學習。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和素養(yǎng),所達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要選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據他們學習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中學語文教學新模式探究
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并將相應的問題引入其中。主要有三種方法,分別是教師提供、學生設計和師導生設。而且教師在備課或授課之前,應當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就是本節(jié)課將引導學生學習什么,應該達到怎樣的預期效果等。
要實現解決問題的目標,必須要從情境的創(chuàng)設入手,這是問題學習的前提。有效的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問題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可以積極地思考相應的問題,并且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需要和教材進行緊密的聯系,利用教材的優(yōu)勢和特色,包括優(yōu)美的文字、精美的插圖等。
比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相關的問題,可以從中拿出一個句子或者語段,讓他們說說其中的妙處。例如,這個語段“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教師可以提出:用薄薄的雪來點綴小山,妙在哪里?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在其中發(fā)揮引導性的作用,將學習的重要性和一般的方法講述后給學生,通過對電子白板的應用來實現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標。將暴雪覆蓋之下的山的全景圖片展示出來,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充分的應用,從而實現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教學手段和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會很容易根據相應的情景提出有關的問題,比如,在對冬天的山的描寫中,作者用到了哪幾種色彩?通過對多媒體的利用,將學生熟悉的情境展現出來,讓學生產生親切感,那么,就會有很多的問題提出來,實現問題的拓展。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主要的問題生成的類型有兩種,分別是教師提出的,并且學生解決教師所提的問題和在教室的指導下,學生主動發(fā)現自己的問題。其中,第二種是目前課堂學生思維發(fā)展中,實現能力創(chuàng)新的最有效的方式。
總結來說,可以有效實現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有四種:第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揮引導的作用,讓他們初讀課文,并且在此過程中,對聯想和想象的方法進行充分的應用,從而產生問題情境;第二,引導學生分析課文,讓學生對同類的課文進行相應的對照,從而實現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第三,通過多媒體的應用,展示相關的圖片等內容,對于學生進入情境有著很大的幫助;第四,針對學生的思維的拓展來布置相關的問題性作業(yè)。
(一)重視合作分析,設置相應的探點。將相關的問題作為重要的基礎,教師在此過程中,將相應的學習的方法和措施教給學生,通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的學習,來完成相應的問題的分析和探究。將具體課程、內容嗯哼探點的甚至作為主要的對象,重復進行探究過程。
在探點設置的方面,必須要將相關的問題作為重要的參照和依據,在問題生成的基礎上,在經過小組合作分析之后達成問題。設置的探點數量一般是3-4個,這對于課堂高潮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設計《孫權勸學》這一課的時候,對“問題-活動-探究-應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了充分的應用,將問題作為重要的基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將探索活動作為重要的形式和手段來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和環(huán)境。首先要設置幾個探究點,例如,體會文中的人物性格、課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現人物等,采用的教學方式是問題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
注重小組合作分析,小組分組工作要做好。小組的建設,首先要劃分小組,然后明確小組的任務,每一個成員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梢詫⒁粋€班的學生分成四個大組,然后再將每個大組分成四個小組,并且通過投票選舉出大小組長。小組長負責的工作是將課前的準備做好,組織協(xié)調好成員參與到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并進行相應的展示;大組長的工作室檢查作業(yè)和記錄,還要做好小組得分的小結。在進行合作分析的時候,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對小組的作用的發(fā)揮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二)教師要承擔起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引導的作用,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原則下進行。
在與自主學習型課堂感剛剛接觸的時候,基本上將所有的問題都丟給了學生,要求學生在小組范圍內解決相應的問題,教師沒有參與到這個過程中去,對于學生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當沒有了教師的引導和約束的時候,學生的學習就變得很隨意,對于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有很大的壞處,課堂的效率大大降低。
在實踐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來說,可以應用傾聽的方式,不過,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在進行小組合作的時候,非常需要教師的引導。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的小組很做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可以將互助合作中的教學關系進行相應的總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第一,學生占據核心地位,教師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相應的服務的;第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其中扮演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第三,這種方式是主要的學習方式,教師需要適當的點撥和引導。
(三)反饋和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此過程中,可以采用教師和學生合作、學生和學生合作的方式,在班里或者是小組里進行相應的反饋和評價,同時,必須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結合。
在此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和生活實際進行成分的結合,通過相應的總結來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同時,完成新知識的鞏固。
在教師講解完作業(yè)的時候,需要完成三個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落實學生的自我消化、落實幫助學生的消化環(huán)節(jié)和落實好對學困生的輔導環(huán)節(jié)。
三、結語
在時代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網絡在人們的生活和學習等方面實現了全面的普及,同時,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網絡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其提供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等目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化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和完善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從而實現了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茹建新.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J].西部素質教育,2017,(01).
[2]楊悅.對優(yōu)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5,(34).
(作者單位:潢川縣黃寺崗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