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渝寧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104-01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基本訓練之一,是被實踐證明了學習語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規(guī)范的語音,而且對學生語感的全面提高也大有裨益。
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靈敏、豐富的感受力,強烈、敏銳的語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礎,是思想認識逐步通向作者心靈的橋梁。
葉圣陶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只有著力于語感訓練,才能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字,由文而入情,理解其寓于字里行間的內在含義,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提高理解力,發(fā)展認知水平,并使思想教育落到實處,趨于自覺。
1.誦讀詩文,品味語言
漢語是中華民族的根,她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而古詩更是漢語中的精華。教材選編者要求小學生學習古詩的數(shù)量是不少的,古詩的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從語言文字看,古詩篇幅短小精悍,詞句優(yōu)美,語言含蓄,一首詩歌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從結構上看,古詩節(jié)奏感強,朗朗上口,易讀易記,具有韻律美。人教版小語課本第十一冊第六單元編排非常新穎,是綜合性學習:輕扣詩歌的大門。內容囊括了唐詩、宋詞、元曲和現(xiàn)代詩,韻文居多,韻律感強,可在誦讀中讓學生品味優(yōu)美的語音和深刻的蘊意。
在古詩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有效地讀,充分地讀,要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在誦讀中品情,在誦讀中悟意。要把古詩對仗工整、平仄有格讀得朗朗上口,借助古詩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來吸引學生,讓他們體會詩句中具有的豐富內涵。教師每次范讀,都盡量配上音樂。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詩,描繪的是初春時節(jié)的景色:好雨潤物,錦城花重。詩的節(jié)奏輕快活潑。我在范讀的同時播放節(jié)奏輕快、猶如行云流水的古箏樂曲,這樣,便將學生帶入情境,豐富他們的美感。學生感情一旦升華,對其詩句理解便會更加深刻。
2.表情朗讀,豐富想象
教師在教學中常要求學生"邊讀邊想",想什么?想文字敘述的一人、一事,想語言描繪的一物、一景。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對夏天草地盛景是這樣描述的:"草地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學生讀著,想著,"綠油油的草地,盛開的野花,美麗的顏色"眼前不由浮現(xiàn)出一個美麗的大花壇,甚至還可以"聞到"芬芳的香味呢!講到秋天,說"落葉在林間飛舞。""飛舞"一詞,使我們想到落葉就像那紛飛的彩蝶。豐富的聯(lián)想將喚起特定的情感,情感的升華又將使學生更好的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怎樣才能把握住課文內容,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呢?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才能身臨其境。"如《十里長街送總理》,引導學生回憶周總理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借助低沉、悲哀的語調進行感情朗讀,啟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讓他們也置身于1975年1月的長安街,天色陰沉、寒冷,滿眼是黑紗、白花,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男女老少——人們滿面淚痕,望著靈車緩緩駛來,周總理靜靜地躺在車里,人們再也看不到他矯健的身軀、慈祥的笑意,靈車漸漸遠去,所有的人心在痛,追著靈車奔跑——借助一系列想象,讓學生也親臨"十里長街送總理"這悲壯感人的情境。在此基礎上,再次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并注意由點到面的擴散:由十里長街想到整個北京城,由北京城想到全中國,進而想到全世界人民無不為總理的逝世而悲痛,從而更加真切地觸及學生的情緒。
3.把握主線,以讀代講
在語言教學中,貫穿的主線是精講多讀、寓講于讀,在讀中創(chuàng)新,在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讀出感情,加深印象,使學生既學到了語言文字知識,也提高了閱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注意以讀促講,通過學生多讀,邊想邊讀邊勾畫,從閱讀中獲得感知,千萬不要以講代讀,把教師對課文的理解硬灌輸給學生。讀有種種,范讀、齊讀、抽讀、跟讀、引讀、自讀……因此,對文章的重點部分不能一律齊讀,而要視具體情況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把握住文章的語氣、節(jié)奏、句式、格調,讀出情趣,讀出意旨。例如:《跑進家來的松鼠》一課,文章語言清新自然,生動有趣。學生通過自學課文,已經愛上了聰明可愛、動作靈活的小松鼠,在指導學生讀時,一定要注意以一顆童真的心,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這樣的以讀引思,把學生置于課文情境之中,讓他們通過朗讀與作者的心靈溝通,同作者一起去觀察、去體會、去想象、去思考,真正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
4.感情朗讀,領會主旨
每一篇教材都會體現(xiàn)一種思想:或贊揚,或批評,或表現(xiàn),或揭露,或歌頌,或抨擊。學生不僅從老師循循善誘、娓娓動聽的敘述中理解思想,還要從不同的感情朗讀中來領會思想?!对鹿馇芬徽n: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這句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學生經過思考,會提出句子中的兩個"您"讀起來不一樣,第一個是表示猜想,語調稍延長一些。后來她做出了判斷,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這樣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個"您"就很肯定。學生用激動的語氣來讀,就能體會到,盲姑娘夢寐以求的愿望變成現(xiàn)實,她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這樣,就能在學生面前勾畫出一個酷愛音樂,又懂音樂的具體形象,如果感情愈豐富,感受將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