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華
摘要:高中語文是主要科目之一,在分文理科的高中課堂上,作文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語文是難以拉大分差的科目,只要基礎知識足夠扎實,語文的卷面分數就不會太難看,所以學生的扣分點基本上都在最后的作文上面。學生每次一說到作文練習都唉聲嘆氣,大多數時候很難在規(guī)定時間內寫完一篇八百字的作文,而且文章內容空洞,言之無物甚至邏輯混亂,不符合我國語文教學目標的要求。本文通過分析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分析讀寫能力轉化低效的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作文;讀寫能力;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51-01
前言:在高中的考試中設立作文這一形式的理由在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轉換思路,補充知識,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項重要的生活能力,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就是提高學生的理解力,也是人際交往和理解理化知識必要的能力。"閱讀"是理解知識的過程,"寫作"則是展現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過程,二者相互促進,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是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同時更是對其他學科學習的有力補充。
1.閱讀和寫作的關系
1.1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的閱讀量幾乎決定了這個人的寫作水平。一個人的閱讀量和這個人的寫作水平是正相關的,也許有些人只讀過幾本書也能寫出像樣的文章、有人讀了幾百本書寫出來的東西也還是語句不通,但讀得越多寫得越好這一點是共通的,差別只在于轉化的效率高低而已。龐大的閱讀量是寫作的基礎,讀過的書決定了一個人的語言風格、措辭水準和寫作素材的多寡。同時,比起課堂上枯燥的教學,從閱讀中學習到的寫作手法運用起來也會更加熟練精到[1]。
1.2寫作是閱讀后的成果。一個人讀得多了,自然也會產生寫的欲望。學生讀過的書其中的思想、內容、對事物的理解都會從寫作中表達出來。在寫作中遇到了問題,也會自然而然地想要通過多讀幾本書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從而使得讀書和寫作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2.讀寫能力轉化的障礙
2.1訓練量不足。課堂上學生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用最通俗的方式來講,就是寫得不夠多,訓練量不足。
寫作是一項需要大量訓練和長時間練習的課業(yè),這需要每天,至少隔日進行一次寫作訓練,否則很難達到練習效果。學生寫作能力是否能夠得到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訓練量的多少。但從高中教學的現狀看來,很難達到令學生有效提高寫作能力的訓練量。
2.2生活經驗不足,言之無物。想要讓一篇文字做到言之有物,需要創(chuàng)作者擁有足夠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才能夠令文字具有重量。高中生限于年齡和生活經歷,很難在不足二十年的時間內,在日復一日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中積累足夠的閱歷,所以絕大部分都不得不仰仗閱讀帶來的成果。學生的閱讀量基本上決定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想要做到言之有物,首先要做的就是擴展閱讀,從書中汲取不同年齡、不同社會階層甚至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將之轉化為自身的見識和學識,拓展生活經驗[2]。
2.3閱讀量不足,筆力不夠。閱讀量帶來的不僅是生活經驗上的差距,更是文筆的差距。高中生的閱讀量不足,直接體現為寫作中感情不真摯、邏輯混亂甚至前言不搭后語。筆力不夠更是會鬧出笑話,例如作出了不恰當的形容、修辭手法使用不當,又或者對某一事物的形容有所偏頗,給閱讀者帶去困擾。有時候學生腦海中能夠想到的東西卻表示寫不出來,無法用語言形容出腦海中想到的畫面,這同樣也是學生筆力不足的問題。
2.4文章條理不清晰。寫作的條理不清絕大多數是因為缺少系統(tǒng)指導。高中作文的教學總有一些思維盲點,一方面在于"一個人怎么可能連寫作文都不會",另一方面則是"寫作文的要點肯定小學就教了,不必多事再教一遍",但這其實不代表實際狀況。讀寫轉換能力不足意味著缺少系統(tǒng)的指導。高中的語文教師在作文課上要教的不僅是"如何寫作文"的問題,更是"如何將你平時讀過的東西變成作文"的問題。同時學生也應該意識到,并不是在作文課上學到的知識才是用于作文上的,平時老師教授的成語的用法、閱讀理解的分析甚至古文語法的分析,都是能夠用在作文上的寶貴知識。
3.讀寫能力轉化的策略
3.1激發(fā)興趣,自主訓練。高中的教學任務比較重,管理卻處在由嚴到松轉換的過程,學生需要更多的自主性進行學習。學校的課程固定,自習課如何消耗時間基本上由學生自己決定,將這段時間用于哪個學科,絕大部分取決于學生的偏好和自我約束力。自我約束力強的學生在意識到自己需要對作文進行練習的時候回主動增加訓練量,但對于那些不夠主動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令其能夠主動增加訓練量[3]。
3.2減輕課業(yè)負擔,增加生活經驗。教師可以通過減少假期的作業(yè)量或者改變留作業(yè)的方式,鼓勵學生出門。兼職也好旅游也罷,即使是和同學一起出去玩,也能夠一定程度上的擴展見聞。通過改變教育方式,令學生增加平時的生活經驗,就能夠令學生在寫作時自然想到很多親身經歷,使筆下的內容充滿感情。
3.3擴展閱讀,豐富精神儲備。這里的閱讀不單單是指"讀書"。寫作需要文字上的敏感性,更需要駕馭文字走向的能力。一個故事需要張弛有度,這一方面無論是動畫、電影還是其他文學作品都是一樣的。教師甚至可以通過讓學生回去觀察世界名作,講述其中能夠看出的感情,調動學生"如何形容一種感情"的表達能力,這要比不加指導一味增加練習量效果更大。
結論:對學生而言,作文不僅僅是語文卷面上的六十分,更是代表了平日里一個人是否擁有能夠清楚表現自我的語言藝術。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和文字打交道,一個人即使離開學校,他和其他人的交流方式、交流技巧也殘存著這個人受到的作文教育的成果。讓學生學好作文是關系一生的重要教育內容,不由得教師不盡心竭力。
參考文獻:
[1]程丹.高中作文教學中"讀寫結合"資源的利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11(12):18-19.
[2]吳昊.基于有效性評價體系建構的高中作文教學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11(05):39-43.
[3]茆榮秀.高中生作文讀寫能力轉化策略[D].蘇州大學,2011,04(12):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