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惠聰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 )的語言教學方法。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生用語言去做事,能親身體會到語言的魅力,從而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內在潛力和積極性;在任務化的活動中學生與學習伙伴合作去完成某項任務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培養(yǎng)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學生還能體會用語言做事帶來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實現(xiàn)自我價值。因此對小學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任務型教學首先是教師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符合學生特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帶著任務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完成任務必需的知識、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最終達到運用任務的目的,其精神實質是“學中用,用中學”。這是一種以人為本,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途徑,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實踐空間,能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而當今社會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為特征的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也給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契機。我們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的優(yōu)勢,以計算機為工具,以網(wǎng)絡為資源,以活動也就是我們的“任務”為載體,以語言交際為主線,探索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整合的現(xiàn)代教學模式。
任務型教學模式分為三個階段:一.前任務階段(pre-task);二.完成任務的活動(task-cycle);三.學生鞏固知識和操練語言點(post-task)。這三個階段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中,而是貫穿學生英語學習的全過程,包括了課堂學習和課堂以外的學習。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靈活運用電腦和網(wǎng)絡信息技術,從中獲得他們所需要的資料和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我們可以教會學生運用百度,WIKIPEDIA這些搜索引擎,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索他們要找的資料。在學習《Festival》里面主要講的是外國的節(jié)日。如 Christmas等等,教材的內容很簡單,但本課承載的文化背景相當豐富,于是在上課之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一些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查一下與這些節(jié)日相關的信息比如日期,節(jié)日里外國的人會怎樣慶祝,吃哪些食物等等,節(jié)日相關的歌曲等等。這些節(jié)日本身就已經(jīng)深深吸引了學生,而且任務活潑有趣,學生們對于完成這些任務充滿熱情。上課時每個學生都把他們所查到的相關資料帶來了。這個小小的前任務(Pre—task)給我們的上課作了很好的準備。上課時,我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的成員把各自查的資料整合一下,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一種活躍狀態(tài),他們開動大腦,把資料整理加工出來,然后派出代表發(fā)言,學生情緒高漲,哥哥踴躍發(fā)言。除此以外,我還把我事前準備好的材料打開,利用PPT給學生介紹了其它他們所熟悉的節(jié)日,如Halloween, Thanksgiving day等。利用電腦和網(wǎng)絡信息技術,我們的學習既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通過完成這些有趣的“任務”,學生的語言知識得到了豐富,視野得到了開闊,從而使他們能進一步的了解歐美文化背景、生活習俗、思維方式等等。電腦和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使用貫穿于Pre—task 和Task cycle之中,使用起來就像課本那么自然。
除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外,我們還可以根據(jù)需要,把教材內容制作成簡易的小動畫為學生最大限度地呈現(xiàn)所學相關英語話題的內容,聲圖并茂并有很多情景性很強的對話,故事,兒歌,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更多聽讀和聽說英語的時間,空間和機會。例如,在教授 birthday 時,利用米奇生日會的小動畫,讓學生在生日會的大情境下,自主學習本課詞匯,每一個學生都在聽讀學習,這是在課堂上進行任務完成。教師引出這課的重點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 最后把任務交給學生,讓以每兩人為一組的學生模仿課本句型進行對話。學生本身就非常喜歡動畫,米奇更是大家喜愛的動畫形象,以此動畫為切入點并提出任務,學生非常興奮,興致盎然,他們積極開動腦筋,踴躍舉手發(fā)言,對話被學生們生動的表演了出來。孩子們團結協(xié)作完成對話,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悅。
英語任務型教學的任務、活動,不僅體現(xiàn)在上課之前,課堂之中,還會伸到課堂以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例如,《Learning English》Book 6 中有一封信,在課堂上我打開自己的郵箱,給學生示范怎樣寫一封英語信,并且教學生怎么發(fā)電子郵件,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被激發(fā)出來,一下子就學會了。課后我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用信息技術來完成的任務,讓每個學生回家寫一封E—mail發(fā)給老師或者他的好朋友。這一Post task不是枯燥無味的鞏固練習而是新穎獨特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學生回去都按老師在課堂上教的,給自己申請了一個郵箱并且給自己的好朋友發(fā)了一封英語信。本節(jié)課后學生還形成了一種習慣,在母親節(jié)、教師節(jié)、婦女節(jié)、圣誕節(jié)、春節(jié)或是同學的生日時,學生給他們的母親,老師或者同學發(fā)英語電子賀卡。除此以外,還時不時讓學生課后在我提供的相關網(wǎng)站上,看一些英語FLASH和聽一些英語兒童歌曲,學生在看和聽的過程中學習英語,擴大了詞匯量,學會了英語的一些固定搭配和習慣用語。英語學習不再是學生的一種沉重的負擔,這些活動任務由于與電腦、信息技術相結合而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形成了一種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英語學習不再枯燥無味,而是變成了一種有趣的活動(這里的活動也就是我們的任務tasks),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的教育境界。
我們進行電腦,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英語學科整合時,就是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他們之間的結合點來完成課程整合的,把電腦和網(wǎng)絡信息技術應用貫穿在小學英語的“任務型”教學中,通過電腦,網(wǎng)絡信息技術這個特殊的“載體”驅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應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氛圍始終是快樂積極的,他們的好奇心最大限度的被激發(fā)了出來,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